更新時間:2024-07-17 22:28:38作者:佚名
今天上午,隨著2017年高考語文考試的結束,各地高考作文題目也相繼公布。無論是緊跟“一帶一路”熱點話題的“幫助外國青少年了解中國”,還是時下流行的“24小時書店”“汽車”,或是回顧過去的“重讀長輩”“高考40年”,展望未來的“預測”,今年的作文題目看似新意十足,卻也是人們最關注、討論最多的熱點話題。
事實上,從1977年高考作文題目《我對黨有話說》《我的奮斗之年》開始,40年來的高考作文題目始終是中國社會變遷的映射,帶有鮮明的時代烙印,記錄了中國40年的成長與變化。
1977-1986 有話要說
風波過后,高考恢復,一群群年齡相差懸殊的人并肩坐在考場里,有太多話想說,有太多酸甜苦辣要講,有太多不同的人生背景。
《我有話對黨說》《致全國科學大會的一封信》《給編輯部的一封信》《為國家治理初見成效喝彩》,這個時代的高考作文題目,就像是給每一位考生面前放了一個話筒,讓你暢所欲言,對時代,對未來,對剛剛按下重啟鍵的人生貝語網校,“在沸騰的日子里”,“一萬年太長,只爭朝夕”。為什么要給光明日報編輯部寫信?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都知道,報紙上發表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對那個時代的觸動有多深。
1987-1996 讓我們討論一下
改革開放的歲月漸漸沉淀,濃茶需要慢慢品,歲月可以慢慢品味。第二個十年的高考作文題目悄然去掉了三分“沸騰”,開始構建“好好說話”的境界。
《圈子的聯想》《梧桐樹下的對話》《習慣》《嘗試》《帶刺的玫瑰》同樣埋沒在靜態話題中,但最終只在沉默中,讓年輕人談起《小學開設游泳訓練班》《清洗破碎玻璃罐的故事》。
進入90年代,《春天的故事》緩緩拉開帷幕,一篇不經意的《嘗試》勾勒出那個站在新高度、躍躍欲試的年代。從小在水中長大的孩子高考答案,還需要上游泳培訓班嗎?出題的老師或許在想:改革雖如摸著石頭過河,但培訓班能講清楚游泳的內在規律高考答案,讓大家順利抵達彼岸。
1997-2006 用不同的方式表達
這是告別舊世紀、邁入新世紀的十年,一千年的跨越寫在卷首篇,迎接新千年的大“窘境”讓出題的老師們普遍頗為激動。
《如果記憶可以移植》把全國考生逼迫變成了劉慈欣,《答案是多彩的》讓新千年的期盼躍然紙上。高考改革也在世紀之交加速推進,很快,高考作文題目就從全國統一變成了東西南北各一道題。
與時代的直接聯系逐漸隱匿在題目背后。據說,這樣的題目有非常具體的原因:與時事直接相關的題目,容易被備考的老師和學生猜中。出題人各有各的套路,開始在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理念上相互較量。“看自己看別人”、“兩個圓”、“買鏡子”,論述題又增添了一些像奧數一樣的不尋常邏輯。
2007-2017 暢所欲言
互聯網時代的高考作文,與曾經千篇一律的中國城市成長的煩惱截然相反,千道題千面,一道題多面。這個時代的孩子們,每天要在手機上寫無數篇“百字作文”,高考作文擔負起了把他們從小屏幕世界拉回大世界的責任。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洞庭鼠害》《感悟鄉村》《列車巡警的故事》《租房記》等。現實命題的比例明顯增加。看作文題目有點像看媒體基層報道的題目。鼓勵孩子了解國情、讀懂中國,已經成為時代的需要。
如果說往年的高考作文題目是釋放與呈現,那么這十年的作文題目更多的是尋求指引與糾偏。當然,作文題目的多樣性已經成為常態,公開發聲的時代不可逆轉。充分利用作文題目這個風向標,是出題人每年都必須回答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