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5-16 16:56:02作者:佚名
翻譯批評啟示下的英語翻譯教學論文
翻譯批評作為翻譯學發展的關鍵支撐,在英語翻譯教學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有助于學生辨識原文與譯文的文體差異,促使學生深入思考翻譯的本質、需求和評判標準,從而顯著提升學生的英語翻譯水平。
【關鍵詞】翻譯批評 翻譯教學 支柱 翻譯能力
翻譯理論中,翻譯批評占據著核心地位,它既是實踐的準則,也是研究的重點。眾多翻譯學者們提出了各式各樣的翻譯批評準則。隨著科技的飛速進步,翻譯學不斷吸收其他學科的新鮮元素,翻譯界對翻譯批評的探討依然充滿熱情。盡管翻譯批評的歷史悠久,但作為一門學科的理論構建,其探討仍處于初級階段。如何以翻譯批評來指導翻譯教學成為教學改革的新亮點。
一 翻譯批評與翻譯教學之關系
《中國翻譯詞典》對翻譯批評進行了如下闡述:首先批評的英文,從廣義的角度來看,翻譯批評是指依據既定的準則,對翻譯活動及其成果的質量和價值進行全方位的評估;其次,這些準則會隨著社會環境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再者,評價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確保譯作盡可能貼近原作,同時具備積極的社會意義。此外,翻譯批評不僅對翻譯實踐具有指導意義,還扮演著連接各方的角色。翻譯學在演進過程中,其根基穩固,主要由三大要素構成,即翻譯理論、翻譯評論和翻譯操作。翻譯評論扮演著連接翻譯理論與翻譯操作的關鍵角色,它既是橋梁,又是紐帶,是翻譯理論與操作不可或缺的環節。翻譯批評能夠通過翻譯實踐的演變,對翻譯理論進行補充和修正,使其不斷得到完善;同時,翻譯實踐在理論構建過程中,需要翻譯批評作為一座橋梁。翻譯學的三大支柱共同構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體系,這一體系促進了系統內各元素的融合,進而推動了翻譯學的進步。正如紐馬克所言:“翻譯批評是連接翻譯理論與實踐的紐帶”。除此之外,我們還需從多個層面探討翻譯評價,既可從宏觀層面,也可從微觀層面來深入探討其內在特質。翻譯評價的內容不僅應涵蓋個人翻譯理念等宏觀層面的要素批評的英文,還應包括翻譯鑒賞與評價等傳統領域的相關內容。因此,溫秀穎博士對翻譯評價的定義相當準確,他提出,翻譯批評是以翻譯批評的理論為根基,對眾多翻譯成果、翻譯現象以及翻譯思潮進行評論的一種認知過程。這既是一種翻譯接受的過程,也是一種翻譯研究的活動,它位于翻譯活動的較高層次,并擁有其獨立的地位;它不僅具備自我約束的特點,還兼具外部約束的特性。觀察之下,我們發現翻譯批評所肩負的職責,不僅僅是針對譯本進行評論與評估的常規任務,更在于從宏觀的角度去洞察翻譯領域的思想潮流。
許鈞提出,翻譯批評實質上是對翻譯這一活動的深入理性思考與全面評價,它涵蓋了對于翻譯的內在屬性、實施步驟、運用技巧、方法手段、功能作用以及所帶來的影響的綜合分析。翻譯批評的宗旨,不僅限于對個別譯作或翻譯方法進行是非的評判,更在于深入反思和審視翻譯活動的實施過程與方式,以此拓寬翻譯的實踐空間,推動翻譯事業的健康發展,彰顯翻譯活動所蘊含的多重價值,確保翻譯活動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和作用。將翻譯批評與翻譯教學相結合,以獨特的方法傳授翻譯理論、指導翻譯實踐,而非將二者割裂。翻譯理論需以翻譯批評為基石,方能有效指導翻譯實踐;同時,對翻譯實踐的批評亦能豐富和修正翻譯理論。比如,教師先讓學生對原文進行翻譯,隨后展示參考譯文,引導學生將自譯與參考譯文及原文進行對比,進而探討譯文間的差異。學生間的交流與教師點評相結合,不僅提升了他們對原文的掌握程度以及翻譯作品的質量,而且促進了他們翻譯評價能力的增強。這種教學方法生動地呈現了翻譯批評、理論與實踐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翻譯教學旨在將翻譯作為一項專業進行傳授,旨在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翻譯觀念,養成優秀的翻譯習慣,并使學生精通翻譯技巧。此外,學生還需熟悉各類翻譯理論和翻譯批評理論。通過這些學習,學生將具備扎實的翻譯素養和翻譯技能,從而成為翻譯領域的潛在人才。翻譯教學如今正逐步演變成一門與語言學有所區別的獨立學科,故而,翻譯教學有必要確立自身的學科理念,并致力于探尋最為有效的教學策略與模式。在翻譯教學的實踐中,融入翻譯批評的元素,能夠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提升學生翻譯批判性思維,并將所掌握的翻譯批判理論應用于實際操作中,我們能夠增強他們的審美鑒賞力和文本評價技巧,進而使學生能夠對翻譯文本進行公正的評價。引入翻譯批判方法,不僅為翻譯實踐提供了評價標準,還豐富了譯文在理論和實踐層面的質量評估,從而促進譯者和讀者之間的有效溝通,最大限度地展現譯作的價值。
二 翻譯批評在翻譯教學中的啟示
翻譯批評在翻譯教學領域扮演著實踐性的角色。它不僅能幫助識別文本中的問題,還能促進反思與提升。具體來說,它有助于培養學生對語篇的正確認識,通過運用翻譯批評的核心理念和方法,結合翻譯的目標,對譯文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識別和評價。反思與提升是學生在課堂內外翻譯教學活動中,通過批判性實踐,增強對譯文辨識的敏感度、提升文本鑒賞技巧,以及洞察事物表象背后的本質的反思能力。
原著的創作者代表了價值的核心、是智慧的精華,原著所蘊含的核心思想和精神映射了那個時代的風貌及作者的意圖。翻譯原著正文時,我們必須領會原著中蘊含的多重含義,要實現這一點,我們必須掌握原著的背景知識,在教學中,我們應當培養學生養成先了解作品背景的良好習慣。眾多學子在著手翻譯時,往往忽視了對原文作者身份的關注,對文章來源一無所知,也不去思考作品是如何構建的。他們拿到文章后便急于著手翻譯,依賴字典和語法書籍等工具來完成翻譯任務。然而,這種做法并不可取。若想確保翻譯的品質,就必須深入理解翻譯的實質,全面掌握整篇文章的脈絡,如此方能在翻譯過程中得心應手。在教授翻譯課程的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學生必須牢記翻譯的宗旨,即滿足大眾的需求;其次,在翻譯實踐中,學生需意識到自身的角色定位;再者,在動筆之前,學生需清晰界定自己的翻譯目標、目標讀者群體以及譯文完成后可能的應用場景。在翻譯作業中,學生必須根據不同文本的特點,挑選恰當的翻譯方法和語言表達方式,這樣才能確保原文的精髓得到充分展現。再者,教師還需著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翻譯實踐中,每位學生都持有獨特的審美偏好和興趣點。若想成為杰出的翻譯工作者,就必須增強個人的審美鑒賞力,尤其是對文學作品的美學鑒賞。學生應廣泛涉獵經典文學作品及其譯作,通過不斷閱讀,逐漸塑造自己的審美標桿。此外,還需學習大學語文等課程,以此提升漢語水平,進而培養和提高審美鑒賞能力。最終,學生們需熟練掌握英漢對比研究的知識。盡管眾多學生能夠理解漢語的含義,但在翻譯成英文時,卻對英文的含義感到困惑。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的語言功底薄弱,基礎不夠牢固,未能充分理解漢語和英語之間的差異。除此之外,學生還需對英語文化有所了解,因為同一事物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具有不同的含義,翻譯不當可能會引發誤解和笑話。
因此,教師需向學生傳授英漢兩種語言之間的不同之處,以此促進學生翻譯技能的提高。
1.翻譯批評提高學生語篇意識
翻譯理論傳統上注重原文,因此,譯作需確保對原作者的意圖保持忠誠。大多數翻譯評價亦以原文為焦點。這種做法在理論層面看似合理,但實際上卻有所偏頗。隨著翻譯工作趨向專業化,以及翻譯實踐轉向文化領域貝語網校,委托方的利益成為翻譯工作的核心需求。大型且關鍵的翻譯項目,翻譯者需與客戶進行詳盡的交流,以確保雙方達成一致,從而更有效地滿足客戶的翻譯要求。因此,多元化的翻譯需求對傳統翻譯觀念構成了重大考驗。若翻譯工作僅局限于原文本身,難免會存在偏差。翻譯的標準、客戶的利益、原文的文體特點等因素,都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翻譯的焦點。在這些眾多的影響因素里,原文的文體在一定程度上會左右翻譯的立場和手段。比如,科技文本的翻譯與文學作品翻譯在思維模式、翻譯心態、翻譯操作流程以及文本背景等方面存在差異,而法律、新聞、經貿等領域的翻譯也各自擁有其獨特的風格和特點。各類文體展現出各自獨特的用途,例如商業及宗教文件多傾向于采用祈使功能;而詩歌與對話則更側重于表達情感;新聞與法律文本多運用描述功能;至于小說與散文,它們則更注重營造美感。然而,這種分類并非一成不變,它僅能反映出不同語篇功能的一般傾向。例如,一份企業的年度報告往往兼具描繪企業業績的特點,同時承擔著向股東匯報公司狀況的責任,以及塑造企業形象、影響讀者觀點的使命。部分學者認為,翻譯理論難以充分展現翻譯的文本觀念,因此,通過翻譯教學融入翻譯批評的實踐,是提升文本意識和文體辨識技巧的有效途徑。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們對所提供的文本及其兩種不同翻譯版本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評價,通過這樣的實踐,學生們能夠熟練掌握文本翻譯的基本流程和技巧。
原文:
她緩緩轉身,目光所及之處,一柄傘正從車窗外伸展出來。那是她的傘!剛才抱著孩子的那只手,此刻正用力地向她這邊揮舞。她的心中瞬間涌起一股暖流,她迅速邁開步伐,朝著傘的方向跑去。
車,走遠了,她卻呆呆地立在那里……
譯文:
一輛公交車窗外的遮陽傘。那是她的遮陽傘!握著嬰兒的手正熱情地向她招手。內心涌起一股暖流,她急忙沖了過去……
公交車漸行漸遠,她卻依舊站在原地一動不動……
點評:文章以細膩的人物刻畫和事件敘述展現了令人動容的瞬間,屬于記敘性質的文章。因此,翻譯時應保持記敘文的文體,保證全文的流暢銜接。然而,譯文中在連貫性方面表現不佳,句法處理上過于拘泥于原文,未能充分運用英語的主從句結構,過多使用并列句式,導致文章連貫性受損。此外,譯文還存在著不少語法和拼寫錯誤。
2.翻譯批評提高學生的翻譯技巧
評價譯文能夠促使學生逐步形成對翻譯現象及其思潮的價值評估以及對翻譯成果進行辨識的意識。學生通過持續反思,能夠避免僅僅依賴翻譯技巧進行翻譯。翻譯批評持續融入教學過程,有助于學生超越傳統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在更高層面上對原文進行翻譯與總結,進而提升學生的翻譯水平。以先前提供的文章為參照,通過對其翻譯進行細致的評估,我們得以獲得以下更為精煉的翻譯版本:
哎呀,我的傘啊!胸中涌起一股暖流,她急忙跑回,從那位女士手中奪回她的傘。
公交車漸行漸遠,而她卻站在原地,陷入了一種出神的境地,久久未能回過神來……
綜合來看,翻譯批評在翻譯教學領域對于文體辨識能力的培養以及促進反思與提升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借助翻譯批評,翻譯的技巧與理論能夠得到更加深入的解析,同時,師生之間以及譯者和讀者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也將得到顯著的改善。它有助于學生形成篇章意識,提升他們對英語原文的鑒賞水平,能夠依據翻譯目的和原文風格,靈活采用不同的翻譯方法,構建翻譯實踐的參考框架,增強學生的翻譯操作技能,從而為培養專業的翻譯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石。
參考文獻
季羨林、葉水夫、馮亦代共同發表了一篇論文,題為《關于堅守翻譯道德規范,提升翻譯水準的倡議與號召》,該文發表于《出版發行研究》雜志2002年第4期。
呂俊在其論文《對翻譯批評標準的價值學思考》中,于2007年發表在《上海翻譯》雜志上。
宋曉春與秦緒華共同探討,在當代翻譯批評領域內存在的排他性問題,并進一步論述了如何使翻譯批評趨向于交往實踐的方向。該研究發表在《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4期。
王恩冕在其著作《論我國的翻譯批評回顧與展望》中,對翻譯批評領域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該文發表于1999年的《中國翻譯》期刊上。
[5]許鈞.翻譯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朱健平在其發表于《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的2004年第2期文章中,對翻譯研究領域的不同流派進行了現狀分析,并探討了我國譯論在全球化翻譯理論體系中所處的獨特地位。
Peter Newmark 著,《翻譯教程》一書,由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UK)Ltd 出版社于1998年在赫特福德郡出版,頁碼為184。
謝瑤. 在《西游記》的兩個譯本中觀察到的選擇性機制[D].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