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膽探索,發現自己身體能動的部位并樂意交流。
2.了解身體的運動機能,嘗試合作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人體器官、人體骨骼關節、肌肉的圖片,紅色蠟筆。
2.幼兒分" />
更新時間:2021-05-29 06:17:28作者:admin2
活動目標:
1.大膽探索,發現自己身體能動的部位并樂意交流。
2.了解身體的運動機能,嘗試合作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人體器官、人體骨骼關節、肌肉的圖片,紅色蠟筆。
2.幼兒分成六組,人體骨骼關節圖每組一份,記號筆。
活動過程:
1.導入:游戲“請你跟我這樣動”
師: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游戲“請你跟我這樣動。”(教師邊做邊說:“請你跟我***。”幼兒模仿教師的動作,邊說:“我就跟你***”。如:請你跟我轉手腕(彎彎腰、擠擠眼、張大嘴等)。
2.引導幼兒自由探索身體的哪些部位能動,并大膽交流。
師:剛才我們動了身體的哪些地方?(手、腳、腰)
師:除了這些地方,你們知道我們的身體上還有哪些能動?
師:請你和好朋友說說,你發現自己身體哪些部位能動?
師:這些地方為什么能動?
師小結:我們身體上有許多的關節,因為有了這些關節連接著骨骼,所以我們的身體會運動。(關節)
3.了解身體能動的秘密,嘗試合作記錄自己的發現
(1)出示骨骼圖
師:這是一張我們人體的骨骼圖,每組一張。請你們一起找找哪些地方能動?請小組長用紅筆圈出來。
(2)幼兒分組操作
(3)每組一位代表來介紹操作的結果
4.探索身體內臟器官能動的秘密
(1)師:現在,請你把手分別放在胸口、頸部,手腕處,你會有什么感覺?(感覺身體的跳動。)這是什么在動?身體里還有什么也在不停的跳動?
(2)出示人體器官圖片,請幼兒在上面指出動的地方,合作記錄自己的發現。
(3)小結:其實,在我們身體里還有很多能動的部位,有些是我們自己能控制的,如:關節、肌肉的運動;有些是我們自己無法控制的,如:心跳、胃腸蠕動等。
5.知道多做運動身體好
師:我們的身體就像一個大機器一樣,有許多的部位組成,他們一直在不停的動。我們平時也要保持運動,這樣身體里的器官也會更加靈活、更加健康。
下面,我將結合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關于科學活動的要求對中班科學活動“身體怎么動”來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思考。
一、活動前分析
幼兒的情況:
我們的身體由許多的部分組成,就像一個大機器在不停地工作著。孩子們喜歡動,喜歡運動,但是還沒有主動探索身體能動秘密的意識。通過今天的活動,會讓孩子們了解許多身體能動的奧秘,也能激發他們繼續探索的興趣。
我們經常運動,但是還沒有探索身體能動秘密的意識,通過今天的活動會激發幼兒探索身體奧秘的興趣。
教師的準備:
1.分析教材的教育價值
價值一:讓幼兒了解我們身體的運動機能。價值二:激發幼兒探索更多身體運動奧秘的興趣。
2.目標與環節的設置
“目標的制定”與“環節的設計”,兩者應相輔相成。目標是環節設計的核心所在,在設計環節過程中,必須將目標細化其中。前提是以“幼兒”為本,目標的制定以幼兒的經驗、幼兒的發展為本,環節的設計也是緊扣目標,層層遞進。
3.材料的分析
集體活動中,提供直觀形象的骨骼圖,這樣會更加方便幼兒觀察和探索。分組操作時,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幼兒小組分工合作意識,所以提供一份人體圖和一支記號筆。
4.教師的經驗準備
拿到一節活動,首先要問自己“我準備好了嗎?”除了準備“幼兒的經驗分析、教材的價值分析、目標的分析、材料的分析等”,我還需要準備什么?看到“身體怎么動”想到了什么?身體可以怎么動?哪些外部器官能動?哪些內臟器官能動?身體能動的原因又是什么?所以,教師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都要準備充分。
二、活動中分析
幼兒表現分析:
1.幼兒很喜歡活動的內容,活動中參與的積極性很高。
2.導入環節“請你跟我這樣動”的游戲很好,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也激發了幼兒探索身體能動秘密的興趣。
3.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每組的幼兒都有了初步合作的意識,在教師的語言提示下能做到先分工再合作操作。
4.大部分幼兒對活動的內容都表現出了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教師表現分析:
1.在組織活動過程中,教師的思路非常清晰,環節非常清楚。
2.教師的提問和引導能緊扣目標展開,注意遞進性層次的引導。
3.與幼兒的互動較多較好,能注意言語上對幼兒的鼓勵和肯定。
4.教師的臨場應變能力還比較缺乏,前期教師對教材的分析以及知識的準備都有關系。在“引導幼兒自由探索哪些部位能動”時,有很多小朋友說“眼皮會動”、“肚皮可以收腹”等,教師當時的小結是“因為身體上有許多的關節。”其實,“眼皮會動”、“肚皮可以收腹”是因為肌肉的拉伸。所以,這里教師應該挖的更細一點。
材料的分析:
1.集體活動時,提供的大骨骼圖很好,也非常直觀形象。教師在引導幼兒觀察和猜測時,可以引導探索自己身體上對應的部位的能動。
2.分組操作時,提供的人體圖不是很適合幼兒的觀察和操作,比較籠統。應該提供小的骨骼圖,這樣會讓幼兒較直觀地看到身體的每一個骨骼關節,也更利于幼兒探索和操作。
三、活動后分析
幼兒對活動的內容很感興趣,對身體能動的秘密有較強的求知欲。雖然活動已經結束,但是幼兒的興趣不減。課間,他們會圍觀在大骨骼圖前,又是摸又是看又是討論不休。看到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滿足幼兒的求知欲,發揮延伸活動的價值。教師可以將大的骨骼圖張貼在主題墻上,既可以布置主題墻,還可以引導幼兒課間時繼續觀察、探索、討論以及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