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3-19 08:45:02作者:佚名
粗略一算,如果全國都按照河南的統計方法來計算,河南的高考報名人數還能達到全國的11.6%嗎?我認為,最起碼要跌三個百分點。
二、不利公平
從河南省統計高考報名人數可以看出,統計口徑不同可以帶來結果的天差地別。如果按照盧克平的提案實行,那么全國各個省級行政區肯定會都采用河南的統計方式來計算。此外我們不能忽略的是,高考報名并不僅限于應屆生,只要你有高中同等學力,都可以報考。
為了能讓自己的孩子獲取更大的錄取機會,每個省份的家長們都會去報名參加高考。不就是那么點報名費,誰花不起呢?這讓我想起了在浙江新高考中,為了讓孩子們取得更高的賦分,家長們紛紛以社會考生身份報名參加高考,只為“當一個寂寞的分母”。
此外,按照盧克平的提案,最吃虧的肯定是北京、上海、天津這三個直轄市,咱們以清華北大為例,看看這三地的錄取數據。北京5萬考生,清北錄取了553人;上海7萬考生,清北錄取了220人;天津5.6萬考生,清北錄取了159人。北京的清北錄取率超過千分之九,上海超過千分之四,天津接近千分之三。
按照盧克平的提案,最沾光的肯定是山東、廣東、河南、安徽、江西這些考生比較多,錄取率又比較低的省份。但是,你有考慮過那些偏遠且不發達、考生人數少、錄取比例高的省份嗎?
寧夏、新疆、青海、西藏這些省份各省高考錄取分數線,本身教育資源就不發達,還要把口袋里絕對值并不高的錄取名額讓出來?這看似絕對公平,實際上反而凸顯了不公平,因為落后省份的學生享受不到發達地區那么好的教育資源,在考試方面,大家不是一條起跑線。
三、存在問題
現在的高考錄取有沒有不均衡的地方?絕對有。先說一個遙遠的例子。
21年前的2001年,北京高考用全國卷,山東也是一樣,高考結束劃線錄取,大家傻了眼。文科北京重本線454,山東580;北京普本線429,山東539;北京??凭€360,山東509。山東的??瞥煽冊诒本┠苌现乇?。次年,北京高考開始自主命題。大家也就失去了橫向比較的坐標。
再說一個眼前的例子。過去幾年的兩會,河北代表鍥而不舍地提出京津冀高等教育協同化發展,高考統一試卷,統一錄取,但時至今日也未能通過。
有人不遺余力地說,北京、上海的孩子從小見多識廣,綜合素質強,在大學表現出色,多招是應該的。我倒是想問問,北京上海的錄取率高,是不是讓孩子們多出了磨煉綜合素質的時間,不必把所有時間都用在應試上?河南、河北的孩子不想提升綜合素質嗎?讓北京、上海的孩子去山東、安徽,他們還能見那么多世面嗎?
凡事不能一根筋,全國一盤棋,多點同理心好不好?
四、如何改進
部屬高校是什么性質?中央財政支撐的高校,雖然地方財政也有貢獻,地方上也有各種各樣的優惠措施和政策。但我認為,既然是中央財政來支撐,取之于全國,自然用之于全國。所以讓部屬高校適當減少所在地省份的招生,多放給其他省份,于情于理都說得過去。
總而言之,高考報名人數的計算口徑不統一,使用單一數字作為標準不科學,落后省份需要照顧,發達的省份應該付出。割錄取率超高的地區一塊肉,給錄取率太低的省份一口糧,再照顧一下欠發達省份,也許是最明智的選擇。
對于高考名額分配,你怎么看?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案呢?來評論區聊聊吧。
歷盡十年考察千所大學,我是“大學活地圖”繆登峰。原創不易,期待你的點贊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