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12-16 08:02:18作者:佚名
上海聯合學院是1985年經教育部批準組建的上海市屬綜合性學院,其前身是1978年構建的上海學院、清華學院等30多所學院的校區。上海聯合學院以培養適應國家非常是首都經濟社會發展須要的高素養應用性人才為己任,經過30多年的建設與發展,中學的綜合實力明顯提高,產生了經、管、文、法、理、工、教、史、醫等多學科互相支撐、協調發展,以大專教育為主,研究生教育、高職教育和繼續教育協調發展的完備人才培養體系,是上海地區規模最大的院校之一。
中學擁有13個學校,分布在上海的6個縣城,產生了以方莊學校為中心,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辦學布局。中學校本部坐落交通便利的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南側方莊學校。中學設有:應用文理大學、師范大學、商務大學、生物物理工程大學、旅游學院、信息大學、機電大學、自動化大學、管理大學、廣告大學、特殊教育大學、應用科技大學、國際交流大學、繼續教育大學等14個大學。
中學現有建筑面積約60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240余萬冊,專任班主任近1800人,全日制在校生近3千人,其中大專生2萬余人,高職高專生近8萬人、外國留中學生1000多人以及一定數目的碩士研究生。中學還有各種成人教育中學生4000多人。建校30多年來,為國家培養17萬名結業生,她們活躍在國家經濟社會建設的各行各業,許多結業生已成為政府部門、大型企業的領導和業務骨干。
【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
上海聯合學院主動適應國家及首都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須要,不斷整合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凝練學科專業特色,初步產生了結構優化、布局合理、應用性特色初顯、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
中學現有大專專業59個,涉及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醫學等10大學科門類。5個專科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8個專科專業為上海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為考生提供了寬廣的專業選擇空間。
中學現擁有考古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食品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工商管理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專門史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覆蓋2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經濟法學、計算機應用技術、食品科學、特殊教育學、人文地理學、旅游管理學6個學科為廣州市重點建設學科。為中學生提供良好的發展深造空間。
【和諧共進的教學與科研】
上海聯合學院以培養基本素養好、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創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較強的適應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素養應用性人才為目標,以質量工程項目為依托,不斷推進教育教學變革。近些年來,中學先后獲準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5個、國家級精品課程4門、國家精品教材8種,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并取得一大批具有標志性的天津省級質量工程項目。據悉,校區還獲得上海省級和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30余項,承當國家教育科學規劃和上海市科委教育教學變革立項項目30余項。
多年來中學堅持以突出應用研究、推動學科發展、堅持科技創新、服務首都建設為宗旨舉辦科學研究,擁有國家級乳品檢查中心1個,省級科研機構4個——北京市生物活性物質與功能乳品重點實驗室、北京市信息服務工程重點實驗室、北京學研究基地、北京市政治文明建設研究中心,設有乳品科學研究院、臺灣研究院、人民代表會議制度研究所等校級科研機構35個。近幾年,校區承當各級各種科研項目及課題400多項,每年獲得科研經費名列上海市屬市管院校前茅。中學承辦的學術期刊《北京聯合學院學報》和《旅游學刊》在國外外具有重要影響。
【豐富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
上海聯合學院擁有較為雄厚的師資力量,有專任班主任1768名。其中,具有中級職稱的85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學者12人,兼任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書記、副書記、委員等職務12人。有國家級優秀班主任1人、市級教學名師6人,省級拔尖創新人才9人,省級優秀班主任18人,省級中青年骨干班主任133人。有入選上海市孟二冬式的優秀班主任稱號的班主任1人。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北京省級教學團隊6個。目前,校區已產生一支年紀、學歷、職稱等整體結構較為合理,素養高、能力強、業務精的師資隊伍。
大學路地區院校教學共同體是由上海民航航天學院、北京師范學院、北京科技學院和上海聯合學院等共19所高校組成的。作為大學路教學共同體理事單位和成員校,我校中學生才能跨校際必修其他成員校涉及文學、藝術、體育、醫學、自然科學等多個學科領域的優質課程,輔修其他成員校類別豐富的專業并獲得輔修證書,享用豐富的優質教學資源,展現不同的校園文化,擴寬中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提升中學生的綜合素養,提高中學生的創業競爭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上海優質教育資源集聚,國際化程度全省領先。中學充分借助上海的地緣優勢,通過校際訪學、名師講學、客座院士等多途徑多方式積極引進境內外院校優質教育教學資源,為中學生提供接受國際教育的平臺,努力實現國外外優質教育的有效銜接,旨在于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養應用型人才。
【系統建立的中學生成長機制】
上海聯合學院為滿足中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促使中學生成長成才,積極建立系統建立的中學生成長成才機制:積極推動學分制變革試點;試行主輔(副)修制、雙學位制,轉專業制、實驗班等,為不同層次中學生提供多元化成長成才通道。
中學以國家級和上海市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為依托,籌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金融學、旅游管理人才培養三個實驗班,對優秀人才舉辦針對性、創新性教育。實驗班師資配備優良,聘請中學著名院士和著名企業骨干兼任雙導師,聘請校內外教學名師兼任課程主講班主任,省級名師講課比例不高于50%。實驗班中學生享有各項讓利新政:成績優異者優先享受出席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學生公派出國留學或交流的比列不高于50%;享有環境良好的專用自習課室;享有單獨籌建的獎學金和技術實踐與創業基金等;中學還籌建專項基金支持實驗班的教學建設與變革。
【形式多樣的對外交流與合作】
積極推動國際化是中學的重大發展戰略之一,校區著重于通過多種方式豐富中學生美國、境外學習經歷,著重于營造國際化的學習氣氛,以培養中學生的國際化意識,擴寬中學生國際化視野,提升中學生跨國家跨文化理解和溝通能力,提高中學生在未來世界城市建設中的競爭力。
中學積極開拓國際/境外合作辦學,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中學與新加坡、英國、法國、瑞典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0多所院校舉辦了多種合作交流項目。如:與美國威斯敏斯特學院、安格利亞魯斯金學院、羅漢普敦學院等舉辦了3+1、4+1項目以及3+1+1碩士合作項目;與日本恩波利亞洲立學院舉辦了在校生交流項目及碩士學位項目,每學期抽調30名優秀中學生赴該校交流學習;與美國新瀉學院、韓國建國學院、首爾市立學院以及日本朝陽科技學院等舉辦了在校生交換項目;與日本林雪平學院合作舉辦了戶外教育碩士項目。出席各種合作交流項目的中學生在雜費及住宿方面享有不同的讓利新政。在校生出席合作交流項目抽調力度逐年加強,中學力爭到2015年,8%的在校生享有境外學習經歷。
中學積極引進美國合作高校先進教育資源和國際先進教育教學經驗和做法,施行教育國際化和教育本土化有效融合,并通過聘請外國教學專家、本土優秀雙語班主任舉辦雙語或全英文教學,讓中學生在校內即可接受到先進的國際化教育。中學的國際化教育吸引了來自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學生,每年有超過1000人次來自30多個國家的留中學生在我校就讀。在這兒中學生會感遭到流溢在校園里國際化氣氛,感遭到來自身邊的異域文化。
中學通過視察互訪、論壇、研討會等多種方式舉辦學術交流,推動中學的國際化辦學水平。幾年來,中學成功舉行了中俄韓國際研討會、北京國際特殊教育學者講堂、國際職業教育峰會和地方學院國際化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并與臺中科技學院等多所日本院校多次聯合舉行了海峽兩岸高等教育(技職)學術研討會,在海內外教育界形成了較大影響。
【創新發展的高等職業教育】
中學秉持依托專科辦高職的思路,舉辦高等職業教育,產生了高職教育出精品、高職自考教育上水平的辦學局面;建立以自考銜接高職專科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中學有32個專科專業承當了面向南京市獨立設置的高職大學優秀高職結業生高職升本的培養任務;71個高職專業中北京聯合大學專升本,計算機應用技術、通信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現代傳播等4個專業為教育部高職高專教育教學變革重點專業,另有11個上海省級高職高專教育教學變革試點專業。十二五期間,我校被確定為上海市政府教育統籌綜合變革試點項目——北京市職業教育等級分級變革的試點單位,即市場營銷和餐飲與服務兩個高職專業。試行職業教育分級制后,將打破過去按學歷培養職業人才的模式,高職將不再成為高等教育的低等級學歷層次,中學生可以依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所學的職業教育級別,最高可獲得相當于研究生學歷層次的職業教育資格,這將為我校高職生提供前景寬廣的發展空間。
【知行并重的人才培養模式】
中學特別重視中學生實踐及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斷強化實踐教學軟硬件環境建設,為中學高素養應用性人才培養創造有利條件。中學已建成國家級實踐教學示范中心1個,省級實踐教學中心2個,校級實踐教學中心9個。中學高度注重校企合作教育,先后與美國SIEMENS公司、美國LC公司、中國電信公司、太平洋保險公司、全聚德餐飲集團等國外外著名企業在專業建設與改建、高新技術應用、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及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完善了緊密合作關系。首旅集團、首都博物館等校外人才培養基地被評為杭州省級校外人才培養基地。IBM、金隅集團等多家企業在中學籌建了獎學金。中學注重施行雙證書教育,通過多種新政與制度鼓勵中學生,出席20多項國外外權威技術等級證書的考試,取得各類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術等級證書。
中學還積極搭建學科大賽和中學生科技活動的實踐平臺,建立院、校、市、國家四層次學科大賽體系。我校是上海市學院生學科大賽主辦校之一,主辦天津市學院生計算機應用競賽,并擴充到京港澳臺學院生計算機應用競賽。中學通過學分獎勵等激勵新政鼓勵中學生出席學科大賽等科技創新活動,培養中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并取得豐碩成果。以2010年為例,在美國紐約召開的128屆國際音頻工程師商會(AES)中學生錄音大賽中,我校中學生劉達入選非古典環繞聲作品第一名和世界/民族立體聲作品第一名。這是中國中學生首次在AES中學生錄音大賽中摘得桂冠,也是歷史上首次一人獨得兩項大獎;全省學院生物理建模大賽,我校2隊入選省級銀獎;全省學院生英文大賽5位朋友入選銀獎;全省院校首屆創意、創新、創業電子商務挑戰賽,獲得銀獎1個、三等獎2個;第三屆全省學院生廣告藝術比賽,獲得銀獎2個、二等獎2個;第十一屆國際學院生廣告比賽,入選社會類廣告生活組銀獎;第二屆全省學院生藝術匯演,獲得銀獎2個。
我校是上海市八所可以招收高水平運動隊試點高校之一,在近五年大運會中,我校球員代表上海市出席全省學院生運動會多次取得好成績,并有7人獲得了國家運動健將稱號。我校被國家體育總局舉重管理中心,中國健美操商會評定為廣州地區惟一的國家中學生健美操培訓中心。在全省健美操比賽中北京聯合大學專升本,我校取得5項亞軍;在第四屆中國中學生健康活力比賽暨2010年世界啦啦隊競標賽中國選拔賽中,我校取得4金、1銀、1銅的優異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