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4-26 16:19:32作者:佚名
是為軍隊打仗的品質嗎? 戰爭策略?
以上都不是!
當排除核戰爭的情況下,大國戰爭實際上就是組織動員能力和物質生產能力的戰爭。
二戰期間,德國軍隊的軍事素質位居世界第一。 在很短的時間內,德國軍隊占領了整個歐洲。 然而,1942年12月之后,也就是美國參戰之后,德國的局勢迅速急轉直下。
美國從1943年開始全面動員,軍工生產在1944年達到頂峰,也正是在這一年,德國在蘇聯的軍事形勢開始徹底崩潰。 事實上,在1943年和1944年初,德軍仍然可以保持1:2甚至1:3的交換比例中國軍事科學院,但那又怎樣呢?
美國全面動員后,美軍的軍工生產水平是德國的10倍。 美國的軍事援助源源不斷地進入蘇聯后,其物質實力在1944年完全壓倒了德軍。
當時蘇聯在戰場上擊毀了100輛坦克、火炮、飛機。 美國和蘇聯的軍工可以立即補充200輛甚至300輛坦克。 然而德軍失去同樣的裝備后,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補充。
由于局勢的起伏,德軍最終在1944年中期之后徹底潰敗。 從那時起,情況就每況愈下。
與二戰時的美國相比中國軍事科學院,今天的中國甚至比二戰時的美國還要好。 我們的組織動員能力、工業生產能力位居世界第一。 連美國+歐洲+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都比不上中國。
我們來一一說一下。
1 組織動員能力
首先是組織動員能力。
21世紀初,美國國務卿鮑威爾訪華,邀請他參觀我國國防成就展。 鮑威爾當時對中國的國防裝備不屑一顧,但有一個展板讓鮑威爾大為震驚——
這個顯示面板就是一組數據。
這是當時中國軍事科學院給出的中國戰時軍事動員能力的數據——如果中國爆發對外戰爭,中國戰時總共可以調動的兵力是1億,而后方服務和支持人員2.5億人。 國防軍工及配套工程人員3.5億人。
這個數據當場嚇壞了鮑威爾,于是他多次要求中方人員確認上述數字是否有誤。 隨后,在中方人員證實了這組數據后,鮑威爾長時間保持沉默。
中國能夠動員7億人直接和間接參與戰爭是什么概念?
二戰期間,美國工業生產能力處于巔峰并充分動員時,動員了約3000萬人直接或間接參戰(其中直接參戰軍隊人數約為1000萬),而現在中國的動員能力比二戰時期還要大。 同期美國面積擴大了20倍!
美國現在有3.3億人口。 經過幾十年的去工業化,即使在戰時,又能調動多少人力為戰爭服務?
反正也不超過三千萬吧?
換句話說,除非中國的對手大規模使用核武器,否則能夠動員7億人參戰的中國幾乎是所向無敵的。
后來一些西方智庫認為這個數據是中國吹噓的,但2020年突如其來的COVID-19疫情讓世界震驚了中國的組織和動員能力。
在沒有疫苗、沒有特效藥、沒有準備的情況下,面對突如其來的COVID-19疫情(某種意義上可以認為是一場突發戰爭),在中央一聲令下,舉國上下像武器一樣,14億家庭家家戶戶都關門了,而數百萬工人卻被動員起來生產口罩。 僅口罩產能就在短時間內達到了每月數百億只。
同時,有序組織全國供應鏈,確保居民物資供應充足; 無數醫護人員陸續奔赴疫區,無數志愿者堅守基層行動……短短一個月,疫情就得到了控制。
另一方面,歐洲和美國等西方國家在COVID-19疫情之后表現不佳。 無論是工業生產、組織動員,還是基層管理,都落后中國八個街區。 因此,在COVID-19疫情的影響下,僅在美國就有數百萬人死亡。 人們。
中國大陸有14億人口。 如果爆發戰爭,我毫不懷疑貝語網校,在全面動員的情況下,可以動員7億人直接和間接參加戰爭;
美國+歐洲+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只有10億左右人口。 就算全力動員,能動員一億人直接間接參與戰爭嗎? 更何況,歐洲未必愿意把自己綁在美國坦克上,全力動員起來與中國為敵(這個問題我們稍后再討論)。
2 材料生產能力
然后是物質生產能力。
早在2018年,中國工業產值就超過美國+歐洲+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 即使在和平時期,即使我們國家的軍費預算只有美國的20%,但我們每年新增的海軍噸位也超過了20萬噸,相當于法國海軍的總噸位遠遠超過了美國的新增噸位。
如果戰爭爆發,在全面動員的情況下,大量民用工廠可以迅速轉為軍用生產。 屆時,中國的軍工生產能力將達到令人瞠目結舌的數字。
毫無疑問,中國的軍工生產能力已經徹底碾壓美國。 中美之間的生產效率差距,可能比二戰時期德國和美國的生產效率差距還要大!
如果我們摧毀100架飛機,我們可以立即生產1000或2000架飛機。 如果擊毀100萬噸軍艦,一年之內就可以生產1000萬噸、2000萬噸甚至4000萬噸(中國造船總噸位預計突破4000萬噸,世界第一,大致是造船總量)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美國)。
那么美國呢? 彌補一艘軍艦的毀壞需要很長的時間,彌補100架飛機的毀壞也需要很長時間——畢竟F22F35的生產線在國內只有幾條。美國。 即使需要全面動員,短期內也絕不會大規模擴建生產線。 到達!
美國經過幾十年的去工業化,該國不再擁有大量的工程師和產業工人。 即使美國能夠調動部分歐洲產能,也遠遠無法彌補與中國的產能差距。
換句話說,如果中美爆發全面戰爭,最多一年之內,中國動員生產的物質力量將完全壓倒美國——就像美國的軍工產能完全壓倒美國一樣。 1944 年軸心國。
在絕對的物質力量面前,戰爭戰略戰術的水平就顯得微不足道。
寫到這里,可能有人會有疑問——中國的工業生產能力確實很強,但資源是中國的短板。 如果美國切斷中國的外部資源供應怎么辦?
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70%,其中一半以上從中東進口。 中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超過90%,主要從澳大利亞和巴西進口。 如果中美爆發全面軍事沖突,美國有能力切斷中東石油供應。 ,切斷澳大利亞和巴西的鐵礦石供應。 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對中國意味著什么?
這意味著中國經濟將受到重創,但是——
不影響中國戰爭機器的調動和生產!
為什么?
中國每年進口近5億噸石油,其中90%以上用于民用,包括保障近3億輛私家車的運行、保障數千架民用飛機的飛行、保障數百人的起降百萬噸級民用船舶;
如果在戰爭期間,國家大幅減少對私人車輛、民用航班、國際貨機的保護(被美國切斷),中國對石油的需求也會大幅下降,即使中東石油暫時無法進來,并且擴大從俄羅斯、伊朗、中亞的石油進口可以充分滿足需求;
鐵礦石也是如此。
事實上,中國周邊國家也擁有豐富的鐵礦石礦產(包括俄羅斯、朝鮮、伊朗、阿富汗、蒙古、中亞國家)。 我們自己也擁有相當數量的鐵礦石。 但在平時,由于澳大利亞和巴西有鐵礦,礦石品質好,開采成本低。 純粹是經濟因素導致中國嚴重依賴澳大利亞和巴西的鐵礦石。
如果戰爭期間,美國切斷了澳大利亞和巴西的鐵礦石供應,我們可以通過周邊國家+自己開采來彌補缺口,但成本會更高。
最重要的是,中國每年進口鐵礦石超過10億噸,主要是因為我們的基礎設施太大——每年需要建設超過10億平方米的商品房,需要建設鋼鐵機械10萬億元以上。 這些基礎設施是我國需要大量鐵礦石(鋼)的主要原因。
如果是戰爭時期,商品房和鐵公雞的建設都會大大減少,這就會大大減少對鐵礦石的需求。
說實話,如果只是想全面啟用軍機制造槍炮、飛機、軍艦、導彈,國內的鐵礦石礦物是綽綽有余的。
3 中美軍事沖突推演
現在讓我來推演一下如果中美爆發全面軍事沖突會發生什么(假設雙方都不使用核武器)。
20XX年,中國啟動兩岸統一,美國參戰,中美爆發直接軍事沖突;
第一個是我們的高超音速導彈(以東風17為代表)會對第一島鏈的美軍基地進行清洗,可以在幾分鐘之內將第一島鏈的美軍基地全部變成廢墟。
隨后日本和韓國宣布中立(日本參戰就是找死)。
隨后美軍宣布禁止中東國家向中國出口石油,并出動美軍印度洋艦隊切斷中國航線。 中國經濟遭受重創。 中國宣布進入戰時制度。 中國動用石油戰略儲備,限制私家車購油(國產電動車品牌銷量一夜暴增,一車難求);
然后登陸臺灣,一波實現兩岸統一;
接下來,中國海空軍在導彈部隊的掩護下,趕走了第二島鏈上的美軍駐軍,將美軍趕出了第二島鏈;
美軍反攻,攻擊中國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工業基地。 中國動員內陸地區大型民用工廠轉向軍工生產;
接下來,中國海空軍將以南海為基地,啟動印度洋戰略。 他們需要打通馬六甲海峽并控制印度洋。 美軍在均勢初期肯定會占據優勢。 中國海空軍會遇到一些挫折,但中國海空軍可以拼實力。 與美軍展開拉鋸戰。
在印度洋戰場上,中國海空軍損失的技術裝備可以得到快速補充,中國海空軍會邊戰邊變強; 而美軍的戰爭損失和消耗又難以補充(軍工產能不足+必須繞道大西洋好望角才能補充),所以戰爭越來越弱。 大約1-2年的時間,中國調動的物質力量壓倒了美軍,印度洋軍事形勢發生逆轉,中國取得了印度洋制海權。
那么解放軍將登陸中東,驅逐并殲滅中東美軍……
中東美軍全軍覆沒,中東產油國國會立即宣布石油美元結算體系結束……
4 可能發生沖突的變量
這個過程中有兩個變量。
首先,歐洲會站在美國一邊參戰嗎?
這不太可能。
因為歐洲和中國不存在任何地緣政治沖突。 相反,雙方都有巨大的經貿利益。 其次,如果歐洲加入美國的戰爭,中國的對策是與俄羅斯結盟。 大量武器將繼續援助俄羅斯。 連中國軍隊都可以借俄羅斯參戰,這種情況對于歐洲來說簡直就是一場噩夢,簡直就是一場世界大戰。
其次,美國或許可以容忍失去第一島鏈,甚至從第二島鏈撤退,但如果同時失去印度洋制海權和中東控制權,那就無法容忍了——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失控的可能性很大。 以核武器為威脅與中國進行談判。 一旦談判破裂,核戰爭就會爆發。 如果核戰爭失控,整個世界都會滅亡。
即使談判成功,美軍也不??可能重返第一島鏈,中國對南海的主權也必須得到承認。 這一結果也將是對美國全球霸權的重大打擊。
因此,如果中美爆發直接軍事沖突,可能的結果有兩種:
在常規戰爭中,美國會輸得很慘;
核戰爭,整個世界都會一起毀滅。
注:即使發生常規戰爭,中美兩國也會付出慘重的經濟代價——中國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將遭受嚴重損失,經濟倒退10到20年,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 美國經濟普遍陷入全面衰退,經濟連續10多年倒退,美元霸權土崩瓦解。
美國精英非常清楚中美軍事沖突的后果,無論哪種結果都對美國來說是災難性的。 因此,美國精英會盡力避免與中國發生直接軍事沖突。
2020年美國大選前后,在中美關系幾個最危險的時刻,美軍最高將領、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爾利于10月30日兩次秘密通電話, 2020 年和 2021 年 1 月 8 日。中國。
在這兩通電話中,米利向中國軍方領導人保證,美國不會發動襲擊,并表示如果發生襲擊,他會提前向中國發出警報。
米萊的行為被《華盛頓郵報》報道后,美國政壇甚至沒有掀起什么水花,米萊與中國“私下溝通”的行為甚至沒有受到調查——
為什么?
因為避免與中國發生直接軍事沖突是美國精英的共識!
對于美國精英來說,利用經濟、金融、外交、科技等手段遏制和打壓中國沒有問題,但絕不能與中國爆發直接的軍事沖突!
這是@馬哥的視視。 更多深度內容請關注公眾號(轉載聯系):貓哥的視訊、貓哥的世界; 嗶哩嗶哩:花貓哥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