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4-30 15:09:54作者:佚名
為嚴格控制院內交叉感染,醫院安排醫護人員在入口處對患者進行體溫檢測或設置智能熱感探測器。 很多醫院規定陪護人員不得進入門診,只能在候診區等候。 他們還提醒市民,一定要按照預約時間去醫院就診,“疫情期間不得額外撥打電話”。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位于越秀區中山二路。 現場就診的患者大多是老年人。
上午內分泌科門診只有39人
上午十點多,海珠區迎風路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南院區發熱門診里,病人并不多。 然而,穿著防護服、戴著醫用N95口罩和護目鏡的醫護人員并沒有放松。
51歲的湖北人袁女士正在接受訊問。 “我丈夫從湖北老家來到廣東團聚?!?她嘆息說廣州市中山醫院,她丈夫在福建工作,她常年住在江門。 由于咳嗽幾個月了,她在春節前從江門到廣州治療。 醫生讓她放假后回來復診。 。 沒想到,疫情在武漢爆發。 她不知情的丈夫在春節前從福建回到湖北老家待了四天,然后來到廣東看望她和兒子。 “他沒有發燒,但我現在發低燒,我們全家人都很緊張。”
據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統計,春節后第一天,內分泌科就診的患者人數較往年明顯下降,整個上午就診的患者僅有39人。
位于天河區崗頂的中山市第三醫院內分泌科當天上午有70個預約,但只有39人到院就診。
醫院還規定,疫情期間,所有外來車輛一律不得進入醫院,并對天河院區和蘿崗院區的人車流量進行控制。 記者看到,天河院區已關閉醫院位于石牌東路的3號門。 醫院崗頂地鐵口旁的1號門僅可通行,1號門東側的2號門僅可通行。
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院多個入口安裝了智能熱感探測器,急診、發熱門診也配備了消毒機。
中山市第一醫院安裝了智能感溫探測器。 圖中的屏幕可以顯示進出醫院人員的發燒狀況。
中山市第一醫院發熱門診設置了消毒機。
以往,節后第一天,門診大廳就擠滿了人。 心血管、產科門診就診人數較多,但情況不如平時。
“我們不能去醫院,我媽媽已經吃完降壓藥了廣州市中山醫院,她現在不舒服?!?市民羅女士正在候診區等待母親。 由于護士不鼓勵家人陪她進診所,她擔心母親無法單獨向醫生解釋清楚自己的病情,所以她寫下了春節期間所有的血壓變化和所有的藥物。她記下了一張紙。
中山市第一醫院心血管門診人數比平時少
慢性病患者最多可服藥30天
記者走訪的幾家綜合醫院的醫生表示,由于防護物資不足,醫院優先安排急診科、發熱門診、呼吸科等與疫情防控關系較為密切的科室。
“口罩庫存有限,只能精打細算,嚴格控制!”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副院長劉超表示,現在只能配備110%的口罩用于門診值班。 例如,如果10個人輪班工作,我們只能準備11個人每個人佩戴醫用口罩超過規定的4小時。
海珠區迎風路,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南院區發熱門診外英語作文網,家屬正在等待患者。
為降低交叉感染風險,廣東多家醫院暫停了口腔科、耳鼻喉科等需要與患者呼吸道密切接觸的門診。
中山醫院第三醫院除口腔耳鼻喉科外,還設有非急診眼科門診、體檢中心、兒童發育行為中心、特診門診和部分專科門診,以及非急診胃腸內窺鏡檢查等。 、呼吸內窺鏡檢查和侵入性手術。 暫時不會進行性或侵入性治療。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也暫停非急診擇期手術,計劃本月10日后有序開展手術。 劉超介紹,為了方便部分患者減少后續到醫院開處方的次數,疫情持續期間,醫院適當延長了慢性病、老年病和特殊疾病的處方天數。醫療保險和公共醫療患者。 一次就診最多可開出 30 天的處方藥。
不少醫院通過新媒體等渠道做好宣傳教育,向患者宣講藥品短缺的備用方案,強烈建議患者盡量避免去醫院。
在線問診有效分流患者
市民可查詢當天到診的專家信息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醫療科主任于濤表示,醫院就診人數低是受到多種因素影響的。 一方面,疫情防控政策暫時阻止了部分患者前往廣州就診。 另一方面,近期各醫院紛紛開通“免費在線問診”服務,有效分流了部分非急診患者。
截至今日,中山市第三醫院互聯網醫院問診平臺累計接診訂單25696條。 由于咨詢量較大,平臺優先回復有流行病學史的患者。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推出“逸仙5G云醫院”,部署由全科醫生、呼吸科醫生組成的專業團隊,為患者提供高清、無延時的5G視頻會診服務。 據于濤介紹,目前,包括發熱門診在內的全??屏x診已經開通。 互聯網醫院現已全面上線,可以為慢性病患者提供遠程視頻復診、自費開藥等服務。 患者無需返回醫院復診。
“一縣5G云醫院”小程序上線18小時內累計訪問量4622人次,累計在線醫生180人次,累計服務患者401人次。
慢性病患者在家需做好防護
“最近天氣變化,希望市民在家注意保暖、休息、多通風、多喝水?!?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急診科副主任余濤表示,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患者尤其要注意提高自身免疫力,才能更好地康復。對抗病毒攻擊。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圖片/視頻記者 任珊珊 通訊員 周金安 林偉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