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5-05 14:39:41作者:佚名
本次講座聚焦熱點話題,旨在對中、美、歐盟三大經濟體數字貿易治理的不同監管模式進行精辟分析和解讀。 主講人高樹超教授對數字貿易監管的不同模式進行了深入講解。 左海聰教授、石景霞教授、洪曉東專家、洪延慶教授進一步闡述了相關重點難點問題,并探討了中美歐監管模式的兼容性以及多邊規則的未來。 會議就會議方向等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高樹超教授等多位專家也對參加線上會議的專家、學者和學生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回應和解答。
講座現場
主講人高樹超教授首先比較了中美兩國在數字貿易問題監管上的立場,解釋說,根本區別在于中國仍然將數字貿易作為基本貿易問題來對待,而美國則將其作為基礎貿易問題來監管。專門的數字貿易。 高教授隨后將數字貿易法規從中美兩國的數字貿易法規擴展到歐盟的相關立法,肯定了歐盟在數字貿易法規方面的支柱,特別是歐盟GDPR對個人信息隱私的保護,將其提升為一項基本人權。 保護區,為數字貿易監管設定了更高的門檻。
講座主講人:高樹超教授
高樹超教授認為,世貿組織尚未就電子商務問題達成相應的談判協議,因此規范數字貿易的任務落到了主權國家手中。 中美歐作為三個“數字王國”,對數據保護的核心訴求不同,導致數字貿易監管模式存在差異。 首先,美國對數字貿易的核心訴求是要求數據在全球范圍內跨境自由流動,同時禁止數據本地化。 在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美國在保護消費者數據隱私方面落后。 它認為,沒有消費英語作文網,就沒有個人信息保護權。 相反,歐盟的核心訴求是保護個人隱私,這主要體現在GDPR將信息保護視為基本人權而非消費者權利。 中國追求數字貿易是國家安全。 它認為,沒有數據安全,就沒有國家主權。 數據安全與國家主權相互關聯。 為此,中國建立了互聯網審查制度,限制數據跨境流動,維護國家信息安全。 此外,《個人信息保護法》頒布后,個人信息出境難度加大,基于國家安全的信息保護水平有所提高。
高樹超教授還指出,三方數字貿易法規之所以側重點不同,在于商業利益的差異。 美國的數據廠商,最典型的如谷歌、Facebook等,都是完全數字化的公司,提供虛擬的純數字服務和在線搜索服務。 中國的典型代表,如阿里巴巴、京東,本質上都是傳統的商品交易系統。 由于兩黨立場不同,核心訴求也存在差異。 歐盟表面的信息保護實際上是數字保護主義,旨在提高數字保護標準國際經濟與貿易難學嗎,加大其他國家企業進入歐盟市場的難度,以支持歐盟內部企業的發展。 此外,高樹超教授闡釋了歐盟將個人信息隱私保護提升至人權層面的原因,并預測了三大“數字王國”法律規制模式的未來發展,即三大模式未來會互相學習、互相融合。 中國的數字法律法規將逐步完善、不斷向好發展。
主持人:左海聰教授
左海聰教授充分肯定了高樹超教授的觀點,認為就三大模式未來的發展趨勢而言,美國和中國的模式可能會趨同,但歐盟的趨同可能會比較困難,因為歐盟采用人權作為數據保護的基礎。 同時,三個主要模型可以作為分析不同法律法規的框架。
主講人:石靜霞教授
在討論環節,石景霞教授贊同高樹超教授對中美歐數字貿易規則和特點的總結,并使用了“有利于貿易”、“有利于隱私”和“有利于隱私”等詞語。安全”分別細化美國、歐盟和美國的條款。 中國對數字貿易監管的主張。 石景霞教授認為,雖然中美歐三種模式各有側重,但三種模式都沒有在規則層面禁止數據跨境流動。 但具體做法或實施措施體現了三種模式的差異。 未來三種模式能否在規則層面趨同融合,特別是在WTO框架下的電子商務談判能取得怎樣的成果,值得密切跟蹤和研究。 史教授補充說,除了數據相關問題外,數字產品的非歧視待遇義務也是中國值得特別關注的問題,特別是在加入CPTPP和DEPA的申請或談判過程中。
采訪者:洪曉東
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專家洪曉東從國際數字貿易規則的角度分析了現有框架如何處理促進商業利益、保護個人隱私和國家管理權之間的關系。 洪曉東通過分析CPTPP、RCEP、DEPA關于電子信息跨境傳輸的規定指出,現有規則承認各成員對數據進行監管的權利,并允許監管后數據跨境傳輸,但同時制定法律公共政策有針對性的例外,以應對個人隱私或其他利益的保護。 該規則很好地平衡了商業利益、個人隱私保護和國家管理權之間的關系。 數據跨境流動對于推動全球和中國數字貿易快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主講人:洪彥慶教授
洪延慶教授以國內法數字貿易規則為切入點,探討了國內外數字貿易規則。 洪延慶教授首先提出了如何看待國際規則與國內規則關系的理論問題。 隨后,洪延慶教授以中國數據出口評估體系為例,講解了相關國際規則以及理解數字貿易國內法律規則時會考慮的其他國家的規則和做法。 他還指出,在理解數字貿易規則時,除了考慮國家自身利益導向之外,還需要從國家互動的角度進行分析。 最后,洪延慶教授提出,可以考慮在數字貿易規則中加入透明度、可審查性、正當程序等規則。
主講嘉賓:廖世平教授
在自由討論環節,廖世平教授就談判部門與監管部門業務分離的影響及其設置的合理性,以及法律制定和談判中的斗爭與合作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洪延慶教授對此作出回應。 洪教授認為,各個部門職責不同,因此采取分工監管的方式,是合理的。 在法律的制定和談判中,各國對技術數據安全問題采取互動的視角。 這種互動過程無法體現在認證和評估中。 這是一個制度和社會問題。 因此,數字貿易規則的談判有斗爭,也有合作。
左海聰教授在講座總結中認為,從理論和實踐角度對數字貿易規則的討論不斷深入,中國、美國和歐洲以及區域和多邊的國內監管立法和實踐規則也在不斷發展。 在實現數字自由貿易目標方面,由于各國國情和利益不同,全球規則趨同尚有一定難度,但在區域貿易協定中實現協調、形成規則則更困難。 實務界和學術界需要加強對中美歐國內監管與區域和多邊規則互動關系的深入研究。
講座協調員:陳衛東教授
講座協調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涉外法研究所副所長陳衛東教授感謝高樹超教授及三位嘉賓為線上線下的專家學者和學生提供了一場難得的學術盛宴。 由于議題的前沿性以及主講人和嘉賓的權威性,本次講座吸引了實踐部門專家和兄弟院校師生的積極參與。 專家們的講解讓大家了解了數字貿易規則的發展現狀和難點問題。 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認識。 目前,數字貿易規則和實踐層面仍存在許多未解決的問題。 這為學者和學生發表科研成果、撰寫論文帶來了機會,也為中國全面參與數字貿易規則的建設和完善提供了重大機遇。
講座最后國際經濟與貿易難學嗎,左海聰教授和陳衛東教授共同向主講人高樹超教授、對話者石景霞教授、洪曉東專家、洪彥慶教授以及參加會議的專家學者和學生表示感謝。本次講座線上線下進行。 本次講座圓滿結束。
特邀嘉賓:唐林教授、紀文華教授、張新娟教授、
王繼紅律師、周小康副秘書長、金宏宇律師
(從左到右、從上到下排序)
“國際經濟貿易規則熱點問題講座”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涉外法研究所、法學院國際法研究所、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研究所主辦中國政法大學國際經濟法學院、北京高聞律師事務所等單位共同主辦。 該講座是致力于持續追蹤當前國際經貿規則熱點問題并進行專業討論的系列講座。 主辦方將繼續邀請知名學者、權威專家通過演講與討論相結合的方式,對國際經貿規則的政策邏輯、各方立場以及規則博弈走向進行深入剖析,幫助相關實踐部門和學術界全面、準確地認識相關問題。 ,推動重點難點問題研究深入發展。
本次講座騰訊會議視頻播放鏈接:
撰稿:李佳、李學通、李野、郭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