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5-31 21:10:48作者:佚名
填高考申請表不是兩三天就能完成的事情,花錢找代辦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1. 專業和職業方向。越早準備越好。你可以學會如何與他人和家人溝通。
2. 填寫申請表是一個復雜的工程,專業比努力學習更重要,它涉及到家庭、個人、社會、興趣、特長、需求等因素。
如果我們選專業的目的是為了找工作,那么就要以未來行業需求、薪資為導向;
如果申請專業的目的是為了進行科學研究,為科學發現做出貢獻,那么應該以業界研究方向為指導(生物化學、環境材料、基礎學科、考古文獻等);
如果選擇專業的目的是為了陶冶性情、擴大知識面、結交朋友,那么應該以人文學科為主(如果家庭經濟條件允許的話)。
僅僅兩三天的時間就決定一個學生或一個家庭的未來,這是否太過倉促?想想我們為什么學習。
3、以新高考改革后的浙江省為例,本科不包含提前錄取,需要填報80個高校專業志愿。填報時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了解錄取規則;志愿填報規則;了解相關專業的概況;該專業的相關學校的排名、錄取情況、教學、升學、就業、學費、地理位置、專業水平等;相關專業的錄取規則及要求,至少看80份招生簡章,看看與往年相比有沒有變化;往年的分數線;什么是三位一體、提前錄取、631模式、綜合評價、中外合作、考研率、保研率、平行志愿、沖穩保底、學科評估等。
4. 交給志愿申請中介就萬事大吉了嗎?不,中介的級別不說,自己也要準備材料吧?獲獎材料,身份信息高考提前批有什么要求,簡歷,個人簡介,申請方向等等。孩子的未來是孩子自己的,四年后還能找中介講理嗎?必要的參考是可以的,但完全交給別人,不合理也不現實。中介可以把所有事情都做得很完美,但還要家長和孩子提供申請方向,別人不知道個人情況,更何況他們手里有好多學生志愿可以代考,有些中介恐怕就是流水線作業。
希望家長和學生重視填寫高考申請表,提早做好準備。
2. 溝通是填寫申請表的重要原則
在填寫申請表的時候,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自己什么都不在乎;一種是自己說了算。到底誰說了算,家長還是學生?在實際申請中,習慣于替孩子做決定的家長,會不自覺地引導孩子聽從大人的意見,主導申請表。很多家長都以為孩子沒經驗,其實他們自己有經驗,知道哪些學校強,哪些專業以后會比較熱門,所以他們也有責任填寫高考申請表。
高中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逐漸形成,對自己想上什么學校、什么專業有了一定的認識,高中也開設了一些關于職業規劃的課程。填高考志愿的目的是為了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大學專業,而這本書是考生自己看的。因此,在關乎孩子理想和未來的志愿填報這件事情上,考生是主導,家長起到顧問和助手的作用,不能越權或包辦一切。家長提供信息、意見、建議,充分溝通商討。在申請過程中,家長需要收集信息、填寫表格,查詢、篩選各種申請信息。3、選擇專業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判斷。
家長和考生會花很多時間去尋找和選擇專業,也會和親朋好友溝通,但你只能參考別人的選擇,比如別人選了綜合評價或者三一,可能就不適合你。要清楚自己的需求和專業是否符合,不同的年級和興趣,選擇不同的學校和專業,不要只跟著別人家孩子選。
除了全國高考,升學還有自主招生、提前入學、綜合素質測評、國家專項、地方專項等多種渠道,不同的招生方式操作流程不同,入學動機不同,學習方向也不同,家長一定要提前了解清楚,選擇適合的方式參與選拔。
填寫專業申請時,需要考慮專業、學校等級、地區等因素,不一定要去985、211高校,也不一定要去北上廣深或者沿海發達地區,需要根據分數考慮性價比和就業率,找到行業領先的非985、211高校、冷門性價比高的專業、適合自己的專業很重要,其他路徑或大學根據實際情況選擇。
3、按照專業或專業方向,對院校進行合理排序,并按照搶、穩、保的順序,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析、填報志愿。十二年刻苦學習,到了收獲的時候,不能因為忙而耽誤。家長再忙,也要為孩子規劃好未來,這不是一個說完就能完成的任務。
申請方向為:
1.選擇一份職業,賺錢養家;
2、選擇理想,適合那些有執著夢想,專心追求的人。
3. 選擇視野開闊。這適合不以讀書為生,家里有礦的人。讀書純粹是為了獲得知識和交朋友。
大多數人都屬于第一類,選擇職業是為了養家糊口。很少有人能達到第二層級高考提前批有什么要求,第三層級的人不需要靠職業謀生,只需要結交更多的朋友,積累更多的經驗,賺更多的錢。
在填寫申請表的時候,一定要搞清楚每個學校、每個專業的要求,如果被限制專業錄取,就會被拒絕,意味著會掉到下一級,需要重新填寫申請表。
要合理安排分數線,去年和前年的錄取分數線只能作為參考,不同年份的差異還是比較大的,比如警察學院2021年的錄取分數線(綜合分數)比去年高出十幾分,很多考生措手不及,沒有合理安排分數線,結果可能以高分考不上。有些院校和專業對科目也有特殊要求,比如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等對英語單科有明確要求,也要仔細對比。浙江省沒有調整,一旦檔案升格卻不合格,就會滑落到下一批。細節決定成敗,在填寫高考申請表時,需要抓住重點、根本、重要的地方,但不要忽略一些細節,有時候忽略一些細節,就會導致滿盤皆輸。
4. 小心名字陷阱。
現在很多高校、專業都喜歡改名,比如瀘州醫學院改名為西南醫科大學,北京廣播學院改名為中國傳媒大學,可以說改名就如改命,有的學校實力不夠,卻想通過改名來刷新錄取分數線,招到好學生,家長和學生要擦亮眼睛,最好的辦法就是跟教育部的學科評估對比。
有些學校為了提高錄取分數線,把一些冷門專業放到某個類別里招生,讓這些類別名字看起來很高端,其實很有欺騙性,比如有的學校就把檔案管理、建筑學放到計算機類別里,這樣真的很不公平。
一些學生容易主觀判斷,以為“信息化”就是學計算機,“新聞學”就是當記者等。一些高校為了吸引學生,在專業名稱上故意做文章,加上“貿易”、“信息”等,在不了解真實情況、把握不住真相的情況下,結果吃了虧。
有些高校則借著理工類院校的名氣,開辦一些比較容易出成績的專業,比如生物化學、環境材料科學等,提高QS、新聞、軟科學的排名,以此來推廣招生。其實這些學校的就業前景也不一定很樂觀,因為這些學校是研究型大學,很多專業很可能需要深造。
5、填寫申請表的時候,要考慮孩子的興趣英語作文,但是興趣不等同于職業。很多興趣對于養家糊口幫助不大,所以不能單純根據興趣來填寫申請表。只能說有些科目是你的強項,然后在選課的時候就選這些科目,這樣有利于提高成績。對于自己非常討厭的科目,也要注意引導或者避開。
對于學生來說,興趣往往是不可靠的。高中生的興趣經常會變,看了一兩個醫院的故事,被帥哥美女的故事感動,決定當醫生。幾天后,在電視劇里看到某外交官,決定去外交學院學習。幾天后,發現當法官挺有意思,想當律師、法官,伸張正義。孩子往往不會考慮就業、學習、認證、招聘等綜合因素,家長不能完全放手。在填寫高考申請表時,興趣很重要,但認識自己更重要,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認識自己,對自己有一個客觀清晰的認識,是填寫申請表的首要因素。
6、不要只聽從他人的幫助。家長和學生要對機構和朋友填寫的志愿有判斷和質疑的能力。志愿填寫機構和朋友的幫助只能作為參考,無論機構收費多高,家長和孩子都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當然,要避免抄襲別人的申請材料,或者告訴別人自己申請的是哪個學校的相關專業。一個省份某個專業的錄取人數并不是很多,就算有幾十人,競爭也很激烈。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要避免泄露自己的專業信息和窺探別人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