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6-18 20:41:11作者:佚名
1.西洋雙陸棋
該樂譜最早刊載于1938年沈云生所著的《弦樂譜》一書中。作者是一位對廣東音樂的形成和發展作出過巨大貢獻的音樂家,擅長二胡演奏和作曲,《步步高》是其代表作,廣為流傳。
2.《彩云追月》
1935年,任光在擔任上海EMI唱片公司節目部主任期間,曾與聶耳為EMI民族管弦樂團創作并錄制了多首樂曲,其中《彩云追月》便是其中一首,創作于1935年。樂曲以充滿民族色彩的五聲音階旋律、高五度的自由轉調、笛子與二胡的交替演奏、撥弦樂器輕快的節奏、撥弦與低音懸掛樂器寬廣的音色,生動地描繪了遼闊夜空的迷人景色。
3. 芭蕉葉上的雨
此曲最早見于1917年前后邱和疇編著的《必讀弦歌》一書,是早期粵曲的優秀作品之一。樂曲以明快流暢的旋律開篇,抒發人們喜悅的心情。隨后一連串的分裂短句,節奏被打斷,聽見雨點打在芭蕉葉上的聲音,看見芭蕉葉搖曳的景象,充滿南國韻味。
4. 雙重仇恨
這是一首早期的粵樂傳統曲目,粵樂語言特色濃厚廣東音樂曲目,曲調取材于民間牛郎織女的傳說廣東音樂曲目,表達了人們對封建婚姻的不滿和對幸福生活的向往,曲調如訴,凄婉纏綿,通過羽調的陰暗色調,演奏時極慢的速度,以及各種滑指的運用,曲調深沉而悲涼。
5.楊翠溪
樂曲流暢、旋律優美,展現了粵樂的清新、優美和明快的旋律。
6. 水中嬉戲的寒鴉
《餓馬搖鈴》原是一首以琵琶為主奏的樂曲,由廣東琵琶演奏家、作曲家何流堂傳世,流行于1920年前后。曲調活潑生動,以不穩定的節奏和斷奏的音型刻畫餓馬搖鈴的形象。旋律采用七音鑼調,突出使用Si、Fa兩個音,頗具特色。
7. 鏈環
該曲由廣東音樂大師顏老烈根據傳統小曲《寡婦怨》改編而成,原曲用嗩吶吹奏,也可配詞演唱,是一首寡婦訴說悲憤怨恨的歌曲,表現了寡婦艱苦的生活和封建時代所遭受的歧視,旋律低沉而哀傷。
8.“行走的馬”
這是一首優秀的早期粵樂曲。《走馬》又名《走馬英雄》,節奏輕快,旋律活潑,抒發人們激動、昂揚的情緒。
9. 秋月靜湖
《太平秋月》又名《太平醉》,是廣東音樂大師呂文成的代表作,1930年便已流行,曲譜收錄于1934年出版的《中西弦歌》第四卷。據呂文成說,他是到杭州游玩后,看到杭州的情景,才創作了這首歌,因此這首歌既有廣東音樂的風格,又有江南音樂的韻味。
10. 柳浪聞鶯
這首粵語樂曲創作于1930年代初,樂曲以抒情的旋律,配以輕盈飛舞的黃鶯聲,描繪出楊柳搖曳、鳥兒在枝頭啼鳴的自然景色,聽后令人陶醉于鳥語花香、山清水秀的美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