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6-28 10:28:18作者:佚名
1995年桐鄉大事記
4月10日,桐鄉市急救中心正式揭牌(與市第一人民醫院共用同一標識,實行統一管理)桐鄉鳳鳴高級中學,同日,“120”緊急救援電話服務也同步啟動。
4月16日,文化部與人事部共同舉辦了一場全國性的文化工作經驗交流與表彰活動。在此次盛會上,桐鄉市榮獲了“全國文化模范市”的榮譽稱號。
5月8日,桐鄉啟動“全國九億農民健康教育”活動。
7月23日,中國農業銀行浙江省信托投資公司旗下桐鄉證券交易營業部正式啟幕。追溯至1997年1月24日,該營業部迎來了新的東家——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隨之更名為“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桐鄉證券交易營業廳”。
9月1日,桐鄉市高級中學迎來了新校園的落成儀式和開學盛典。在這莊重的時刻,國務院總理李鵬親自為學校揮毫潑墨,題寫了校名。同時,北京大學的前任校長吳樹青也蒞臨現場,為學校精心題寫了校訓。此外,全國政協常委沈祖倫以及浙江省副省長徐志純等眾多嘉賓也參與了此次慶典活動。
禁止對專有名詞進行修改,確保其不變更,同時避免使用原文中已經出現過的詞匯。在改寫過程中,可以對句子的結構和用詞進行適當的調整和豐富,力求在保持原意的基礎上實現最大化的差異。在改寫時,應將較長的句子拆分成若干個較短的小分句,并使用逗號進行分隔。在整個改寫過程中,務必要確保不遺漏任何句子末尾的標點符號。
桐高風雨操場 記者 陳為民 攝于2018年
1995年,這一年值得被深刻銘記桐鄉鳳鳴高級中學,桐鄉市高級中學宣告成立,一所起點高、定位明確的高級中學嶄露頭角,此舉進一步點燃了全市眾多學子追求高中、升入大學的求學熱情。
歷經改革開放的40載,教育領域同樣迎來了令人振奮的40年。桐鄉,這個曾經“文盲”眾多的地方,經歷了從掃除文盲到實現義務教育全面覆蓋,再到均衡教育的轉變。升學率逐年攀升,大學紛紛落戶桐鄉。這一切,都離不開改革開放的推動。
這份成果,源自于我國教育事業過去40年的巨大變革,亦源于桐鄉市對持續深化教育改革始終如一的堅定信念。在剛剛過去的一年里,桐鄉市再創佳績:在2017年度浙江省縣域教育現代化發展水平的監測評估中,桐鄉市的教育現代化發展水平達到了75%以上。在省內同類城市中,桐鄉市的教育現代化發展水平位居前列,嘉興市內更是獨占鰲頭。
從“文盲多”到均衡教育
桐鄉奮力追寫“教育”兩字
近期,坐落于淳安的一所鄉村小學,因其童話般的校園與現實生活的奇妙融合而聲名鵲起。實際上,這種“小巧精致”的鄉村小學,在桐鄉的農村地區也屢見不鮮。
在高橋街道的亭橋村,同樣存在一所規模相對較小的村級學校,該校名為桐鄉市高橋實驗學校亭橋校區。該校的學生貝語網校,絕大多數都來自周邊的村落。副校長吳忠明向記者透露,盡管學生數量不多,但學校的硬件設施和軟件資源卻并不遜色。
沈春如,年逾四十,是亭橋校區的一名教師,他投身教育事業已有二十余載。他親眼目睹了這所鄉村小學的變遷,從最初的那座簡陋的平房,逐漸演變至二層樓房,直至現在煥然一新的教學樓……歷經改革開放的四十載,學校的校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桐鄉,這種地方比其他任何縣(市、區)都更早地認識到了優質教育的重要性。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那里的學校設施陳舊,教學水平不高,升學率也偏低,這使得學校對學生們和家長們缺乏吸引力。尤其是農村的家長們,他們普遍持有這樣的觀點:“如果早點放棄學業,那么就能早點開始工作,賺取收入來養家糊口,這樣更為劃算。”
1983年1月11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直指“茅盾的家鄉文盲現象嚴重”,當時文盲和半文盲的比例超過總人口的三分之一……這則報道讓所有桐鄉人深感痛心。面對這樣的問題,桐鄉是否應該致力于發展教育事業?答案無疑是肯定的。于是,桐鄉下定決心,全力以赴,力求徹底扭轉“茅盾故鄉文盲多”的落后狀況。
堅守初心,絕不放棄,這是桐鄉始終秉持的原則。經過十多年的持續努力,桐鄉終于實現了這一目標。1995年,國家教委發布了《關于公布首批實現九年義務教育普及和青壯年文盲掃除的縣(市、區)名單的決定》,桐鄉赫然在列。從此,桐鄉徹底擺脫了“茅盾故鄉文盲多”的稱號,九年義務教育邁上了新的臺階。
此后,桐鄉教育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時期,致力于“讓每一所學校都辦得更好,讓每一個學生都學有所成”的宗旨,通過增強農村教育財政支持、有計劃地實施城鄉教師交流輪崗等措施,將促進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質量作為核心任務。
2009年,正值桐鄉教育事業40載輝煌歷程中的一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該年度,桐鄉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正式宣告成立。北港、鳳鳴、振東、城北等學校(后來春暉小學、中山小學也加入其中)實現了多校聯動,共同享用優質教育資源,這一舉措成為了桐鄉均衡教育領域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與此同時,桐鄉致力于深化教育內涵,積極促進特色學校的創建,逐步塑造了“一校一特色、各展所長”的教育新局面。啟新學校著力發展才藝教育,屠甸鎮小則擅長剪紙藝術,書意北港以書法聞名,漫畫鳳鳴以漫畫教學為特色,詩文振東致力于詩歌教育,影像城北專注于影像制作,國際春暉則開展了國際教育交流……
2013年,國家教育督導團專家組蒞臨桐鄉,對該地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狀況進行了細致的督導與檢查。經過嚴格評估,桐鄉以98.8分的高分順利通過了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縣的認定,成績斐然,位居全省之首,嘉興市第一。這一成績標志著桐鄉從“文盲多”的過去,成功邁向了全市教育均衡發展的新紀元,實現了質的飛躍。
兩年前,李澤偉的兩位雙胞胎女兒即將踏入校園,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將她們送入市區的學校,為此,他還對嘉興地區的多所學校進行了實地考察。然而,當他參觀了桐鄉市濮院小學教育集團旗下的翔云小學后,他的想法發生了改變。“家門口就有這么優秀的學校,何必舍近求遠呢?”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持有與李澤偉相同的觀點,他們紛紛選擇將孩子送往家門口的學校就讀。
桐高,成為標桿
各所高中加速發展
桐鄉第一中學 李渭鈁 攝于1976年
在20世紀90年代,桐鄉市第一中學、第二中學等眾多普通高中蓬勃發展,尤其是隨著桐鄉市對教育事業的持續深入耕耘,家長們對孩子教育的關注度日益提升,而進入高中并升入大學,成為了眾多家庭心中的美好愿景。
1995年,桐鄉市高級中學宣告成立,這一事件在桐鄉教育史冊上留下了鮮明的一筆,同時也標志著桐鄉的普通高中教育邁向了更加多元化的道路。退休已久的皇甫濤先生曾是該校的首位校長,對于創建桐高的初衷,他至今記憶猶新。
他提到,隨著九年義務教育全面推行,初中畢業生數量顯著上升,高中教育迎來了快速發展的階段,全省范圍內紛紛設立了多所高級中學。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桐高應運而生。
朱鈺方教授,上海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博導,曾是桐高的首屆學子。二十余載光陰荏苒,他回望在桐高的求學歲月,娓娓道來。“高三時光既繁忙又豐富,同學們都全力以赴,即便夜深人靜,熄燈后仍有人手持手電筒,夜以繼日地苦讀。”朱鈺方回憶道,自1996年自桐高畢業后,他不斷深造,歷經大學時光,再到海外深造,如今成為了一名大學教授和博士生導師,這一切都為他搭建了一個更加寬廣的人生舞臺。
桐鄉普通高中的發展歷程由此拉開,桐高僅用短短一年便晉升為省級重點中學,且在五年內培育出三名全省高考狀元。隨后四年,以文學巨匠茅盾先生之名為名的股份制、寄宿制高中——桐鄉市茅盾中學應運而生,為更多家庭提供了多樣化的高中教育選擇。
與此同時,桐鄉著手進行自我“斷舍離”,集中全市資源,著力推進幾所“拳頭”高中的建設。在此過程中,陸續對洲泉中學、石門中學、屠甸中學、烏鎮中學等中學的高中部進行了撤并,同時,也取消了崇德高中和一舟私立高中這兩所私立高中的辦學資格。
2005年,桐鄉市鳳鳴高級中學正式成立,標志著桐高、一中、二中、茅高、鳳高這五所高中攜手并進,共同邁入了一個全面實施多元化發展模式的新紀元。在這一年,桐鄉市更是實現了普及高中教育的重要突破,所有普通高中學生均得以進入省級重點中學深造。
桐鄉高中教育的進步顯而易見,每當高考成績公布,總成為桐鄉市民閑聊的熱點。以2018年為例,本市的考生中,達到一本線的人數達到了857名,一本上線率達到了22.8%(不包括體育藝術類考生),眾多優秀學子成功被北大、清華、復旦等知名高等學府錄取。
高校落戶圓桐鄉大學夢
職業教育蓬勃發展
桐鄉,被譽為梧桐之里,是鳳凰棲息之地。在這片土地上,孕育了茅盾、豐子愷、錢君匋等眾多杰出人才。然而,提及全日制大學,眾多桐鄉人卻不禁感到一絲遺憾,因為這里尚未擁有一所全日制大學。
桐鄉人民渴望圓夢大學,這一愿望在2009年得以實現,當時桐鄉與浙江傳媒學院攜手共建校區的申請得到了省政府的批準;緊接著在2010年,雙方正式簽署了合作協議;隨后在2011年,浙江傳媒學院桐鄉校區的建成典禮盛大召開……在眾人的熱切期待中,桐鄉終于迎來了自己的高等學府。
歲月如梭,浙江傳媒學院桐鄉校區至今已走過七個春秋,與當地發展的融合日益緊密。自2014年起,學院的設計藝術學院青年創業孵化園便落戶于濮院鎮的320創意廣場,這不僅展示了產學研用相結合的人才培育模式,還助力眾多大學生成長為充滿活力的創業者。在此期間,傳媒專業的學生們擔當志愿者角色,他們走進校園、步入居家養老機構,為推動地方經濟繁榮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時代之輪滾滾向前,桐鄉教育事業不斷前行,職業教育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桐鄉職業學校如同春筍般涌現,涵蓋了衛生、信息技術、外語、服裝、技工等多個領域的職業教育學校,為眾多初中畢業生提供了更為豐富的成長路徑選擇。
市教育局職業與成人教育科科長王寶洲向記者透露,2007年,桐鄉市的職業教育領域發生了重大變革,信息技術學校、外國語學校以及服裝學校等幾所院校實現了合并,共同組建了桐鄉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隨后,在2011年,該學校成功獲批成為嘉興市唯一一家首批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標志著我市職業教育的發展進入了嶄新的階段。
2014年8月,桐鄉市將兩所國家級重點的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和技工學校合并資源,著手籌備建立桐鄉技師學院。到了2017年7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復,批準成立了桐鄉技師學院。桐鄉技師學院與桐鄉市衛生學校,這兩所各自孕育著不同技術領域人才的搖籃,已為推動桐鄉的高質量發展及強化“兩個發展重點”戰略,貢獻了更為豐富、優質、全面的人才力量。
四十年時光荏苒,四十年風雨兼程,桐鄉教育事業始終堅守初心,不斷奮進,通過一系列數據、眾多令人欣喜的成就,生動展現了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教育畫卷”,而這樣的進步勢頭未來還將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