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4-15 07:54:55作者:admin2
分享到: 攀比在心理學上被界定為中性略偏陰性的心理特征,即個體發現自身與參照個體發生偏差時產生負面情緒的心理過程。通常產生攀比心理的個體與被... ... 攀比在心理學上被界定為中性略偏陰性的心理特征,即個體發現自身與參照個體發生偏差時產生負面情緒的心理過程。通常產生攀比心理的個體與被選作為參照的個體之間往往具有極大的相似性,導致自身被尊重的需要過分夸大,虛榮動機增強,甚至產生極端的心理障礙和行為。根據產生的作用不同,攀比心理分為正性攀比和負性攀比。自我認定導致物質攀比自我認定是人格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誰都希望自己比別人或聰明,或漂亮,或有錢,或有能力,或在某方面有比較突出的表現,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攀比一般指物質上的比較,這些人的自我可能跟依賴于物質上的優越,其實反映的也恰恰是物質以外其他方面的不確定感。尤其是一些既往在親情上有所欠缺的人,容易產生物質上的攀比心理。面子問題“導致盲目攀比人際關系學說指出,當人們積極參加社會活動時,如果過分注意別人的看法,往往會強化從眾心理,導致虛榮心理的產生。所謂虛榮心理,實際上是一種超越自我客觀價值的自我虛構,表現在考研復習階段,就是對不切實際的復習目標或者報考院校以及專業的高追求。 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中,要求被尊重是較高層次的需要,處于生理、安全、友誼和愛的需要之上。很多考研人由于長期的辛苦付出,有著強烈的被尊重的需要,可以說很多努力都是在試圖建立自尊和他尊體系,以實現自我價值。但這是要建立在對自我正確客觀分析的基礎之上的,否則只會因為過分追求虛榮心的滿足,導致盲目攀比,忽略了可比性本身。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