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4-17 21:06:46作者:佚名
4.由于中國獨立招生錄取的地區比較多,考試科目和計分方法不盡相同,參加錄取的高校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年份也不盡相同。因此原始分數的可比性差。為了解決可比性的問題全國招生分數線,在排名之前我們將原始錄取的平均分映射到[0,1]之間。依據人們閱讀理解的習慣,我們把2012年版的大學錄取分數總排名中使用的映射公式進行了變換,根據變換后的計算結果可以理解為值越大,對應的錄取分數越高;反之亦然。2015年的排名方法與2013年及2014版的排名方法基本相同。
5.招生單元是指某省(市、自治區)某年文(理)科各大學招生的分數集。文科指數是指以多個文科招生單元為單位計算出來的值的加權平均數。理科指數是指以多個理科招生單元為單位計算出來的值的加權平均數。總指數是文科指數與理科指數的加權平均數。
6.本次排名是以2005--2014年的各高校在全國31個省、直轄市與自治區第一批錄取的文理科平均分和文理科錄取的人數為依據計算再匯總的。由于考慮了高校文理科錄取人數的比例,所以即使一個學校的文科指數與理科指數都高于另外一所高校,也有可能總指數低于那所高校。本次排名中的南京大學與浙江大學就又出現了這種現象。
7.考慮到高校招生分數的偶然性以及招生區域的全國性情況,在過去的10年中,招生年限少于四年或者招生區域少于六個地區的高校暫不列入排名表。但作為一同參與分析的結果附在排名表的后面供讀者查看比較。港澳臺地區在大陸招生的高校沒有計入排名的主要原因就是不符合上述兩個條件。大學的單列院(部)的招生也沒有計入排名;各高校提前批錄取的分數沒有計算在內。
8.表中出現的符號"#NULL!",表示在我們的數據庫中該高校在2005--2014年間在第一批錄取中沒有招生錄取(的記錄)。
9.用于分析的原始資料有8.6730萬行,95.3400萬個數據或字符項。使用的數據核查與異常檢測軟件是IBM SPSS 17(臨時許可證)。使用的數據預處理與分析軟件是 IBM SPSS 22(臨時許可證) 。
10.數據收集。高校第一批錄取分數由蘇金彥與鄺春偉負責收集核對,第二、三批錄取分數由郭晉芳、康蕓、唐敏庭與詹偉負責收集,鄺春偉核對。2012年及2013年的數據由鄺春偉收集,蘇金彥核對。2014年的數據由蘇金彥、鄺春偉、樊煒娣、李軍、董典與馮文婷負責收集全國招生分數線,鄺春偉核對。高校的網址由樊煒娣、李軍、董典與馮文婷負責收集,蘇金彥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