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脫的拉里寄托著毛姆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深刻思考。在毛姆晚年的心靈告白中,我們看到毛姆覺得戰爭不只是冷酷,而是一種對欺騙的提示:它打碎了“人們曾經" />
更新時間:2021-06-08 02:58:22作者:admin2
毛姆的《刀鋒》讀后感:
超脫的拉里寄托著毛姆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深刻思考。在毛姆晚年的心靈告白中,我們看到毛姆覺得戰爭不只是冷酷,而是一種對欺騙的提示:它打碎了“人們曾經以為是真實的一切”。使人們“從夢幻中醒來,開始反思到底真與假、善與惡之間有沒有距離”。同時,毛姆也認為,戰爭是人類自我中心過于膨脹的結果。規避戰爭的方法,除去種種現實因素,在心靈之中首先是擯棄以自我為中心的強烈觀念和意識,而應該達到“無我”的境界,在精神與字宙的和諧相融、交流無阻中體味生命的無限。毛姆以拉里這個不朽的文學形象,表達了對人之本質的認識:心靈中存在無數的欲念,是欲念構成了人們實踐的動力。而拯救人,首先需還心靈以平靜。
《刀鋒》實際上以一種現實主義的面貌,表達了與表現主義相似的人生荒謬本質論。盡管毛姆并沒有采用直接走入內心、訴諸神秘直覺的方法。《刀鋒》在小說內涵上采用的是一種反諷,是讓意義在自我矛盾的相會中被抵消摧毀。
拉里與伊莎貝爾的愛情走到絕路,許多人認為是偶然事件的結果,事實上是無法挽回的必然事件,用社會學中的價值沖突理論可以做出合理的解讀。價值沖突論認為社會并不是整合,而是存在著不同利益群體,這些不同的利益群體各自持有自己的價值觀念,不同的價值觀念導致社會沖突。
拉里與伊莎貝爾的分手,實質上揭示了美國新興的資本主義價值觀念對歐洲古老文明的巨大沖擊。隨著美國的日漸強大及第一次世界大戰對歐洲各國的削弱,美國代表著急功近利,物質追求的價值觀念成為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主流社會觀念,對歐洲一直持有的文明優越感幾乎是顛彼性的沖擊。拉里如果生活在半個世紀前的歐洲社會,他都只是歐洲古老文明中極為平常的個體,而正因為他生活在西方資本主義價值體系解構的歷史關口,使他成為了那個時代的極致。
關于《刀鋒》一書:
《刀鋒》是威廉·薩默賽特·毛姆所著,小說寫一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美國青年飛行員拉里·達雷爾。在軍隊中,拉里結識了一個愛爾蘭好友:這人平時是那樣一個生龍活虎般的置生死于度外的飛行員,但在一次遭遇戰中,因為救拉里而中彈犧牲。拉里因此對人生感到迷惘,弄不懂世界上為什么有惡和不幸,拉里開始了他令人匪夷所思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