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3-31 10:22:37作者:佚名
“北京卷大作文題中的議論文,‘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命題素材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取自當下最新科技發展,并由此引發考生對社會、人生等諸多方面思考。”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特級教師何杰分析。
據介紹,數學試題也發揮學科特色,將“戰疫”入題。如新高考Ⅰ卷(供山東省使用)第六題,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初始階段累計感染病例數的數學模型的研究成果,考查相關數學知識和從資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突出數學的應用。
全國Ⅲ卷文、理科第四題以新冠肺炎疫情傳播的動態研究為背景,選擇適合學生知識水平的數學模型作為試題命制的基礎,考查學生對指數函數知識的掌握,以及使用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新高考Ⅱ卷(供海南省使用)第九題以各地有序推動復工復產為背景,取材于某地的復工復產指數數據,考查學生解讀統計圖以及提取信息的能力。
科學考查,突出知識運用能力
“今年很多題目帶有綜合性,考生可以從不同角度思考和做答,較好體現邏輯思維能力與綜合素養。”王寧談道。
在考查閱讀理解、信息整理能力方面,語文試題重視對“讀什么、如何讀”的引導。
如全國Ⅰ卷實用類閱讀聚焦“新基建”石室金匱2022高考專家聯測卷二試卷,引導學生從多個文本中全面獲取這項政策的出臺背景、基本內涵、發展前景等相關信息,試題適應信息時代特點,加大了對信息整理能力的考查力度。
再如,全國Ⅲ卷作文題“如何為自己畫好像”,引導學生體會理論思辨與現實實踐的辯證統一。上海卷作文題“轉折”,引導學生思考人在轉折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考查思維品質和能力。
記者了解到,數學試題也在數學應用、數學探究等方面突出體現了對理性思維和關鍵能力的考查。
數學全國Ⅲ卷文、理科第十八題,給出了某市100天中每天的空氣質量等級和當天到某公園鍛煉人次的數據表,重點考查學生對概率統計基本思想、基本統計模型的理解和運用。
“試題強化了對學習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考察,要求學生在面對各種復雜問題時,運用已有知識進行審慎思考、分析推理。”陳志文分析。
守正創新,確保改革穩步推進
“高考試題既要服務大學選材,又要對基礎教育起到引領作用。”高考內容改革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清華大學教授謝維和談道。增強試題與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協同性,是語文考試內容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考助力新時代育人方式改革的有力舉措。
比如,語文新高考Ⅱ卷作文題,設計了寫一篇主持詞的語文實踐活動,對接課標中“當代文化參與”學習任務群;語言文字運用題對接“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學習任務群,引導學生觀察具體語言現象,從中發現問題并體會語言文字運用規律,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考查學生的必備知識和語言表達、應用寫作等關鍵能力,從而使教考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