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1-12 10:09:51作者:佚名
河北等8省將在2021年迎來首屆新高考,模式為全新的“3+1+2”。全新的志愿填報模式必將引起高報形勢全新調整,今天在此談一下我對明年3+1+2省份新高考志愿填報的一些看法。
一、2021年3+1+2新高考志愿填報總體政策
1、“兩依據,一參考”
全國統一考試成績、選考成績、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2、分為物理學科和歷史學科兩類
高校將嚴格按照之前公布的本校擬招生專業的選考科目要求,并根據人才培養方案,按照“物理學科類”和“歷史學科類”兩類分本、專科分別編制招生計劃,對選考科目的要求將明確到每一個招生專業中;而考生也將分為選考物理和選考歷史兩類,分別劃線、分別報志愿、分別投檔錄取。
3、志愿設置不再一樣
“專業(類)+院校” 或 “院校+專業志愿組”
根據目前全國各省的新高考政策來看,招生錄取一般主要有兩種模式,即“浙江模式”和“上海模式”(兩省市為我國首批新高考試點)。其中,現在已知山東、重慶、河北、遼寧等省市將會效仿浙江實行“專業(類)+院校” 模式新高考志愿填報,而其他新高考地區則主要效仿上海實行 “院校+專業志愿組”模式。
4、何為“專業+院校”志愿填報模式
新高考什么是“專業(類)+院校”志愿模式?
“專業(類)+院校”模式是以一所學校的一個專業(類)作為一個志愿單位。投檔時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進行投檔。
專業(類)+ 學校特點
專業(專業類)平行志愿,是新高考招生同一類別、同一批次中若干具有相對平行關系的專業(專業類)志愿,以一所院校的一個專業(專業類)為志愿單位,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愿”進行投檔。
在新高考選科的形勢下,考生所考試的科目有多種選項,不再單一的只有文理科,原高考模式中的平行志愿不再適應新高考的志愿填報,因此“專業+院校”模式應運而生,也就是考生在志愿填報時,需要選根據自己的選科,選擇自己能夠填報的專業,再選擇院校。如有考生想學醫,那很多院校醫學專業需要選學生物,選科沒有選生物的就有很多院校醫學專業不能報考,能選擇醫學專業,那在選擇好專業的基礎上,再根據自己的分數選擇合適層次的醫科院校。而不再是平行志愿下的選擇好院校,再在這個院校中去選擇6個專業作中一個志愿,在“專業+院校”模式下,“臨床醫學+清華”和“計算機+清華”卻屬于兩個志愿。
二、新高考3+1+2模式下志愿填報的變與不變
新高考下對志愿填報提出來更高的要求,也更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特別在專業(類)+院校模式下,有效的避免了由于高報形勢的不確定性造成的調劑風險,讓考生的報考意愿得到真正體現,所以也就對于考生的職業規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時新高考專業(類)+院校填報模式下,也讓考生和家長擺脫了原來三大專業錄取規則(專業優先、分數優先、專業極差)的束縛,不再去一一查閱每所高校具體是以一種什么模式錄取,更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對數據的分析和考生的志愿意向的匹配上來。
“專業+院校”模式下擺脫了以上兩個問題的困擾,但是由于志愿填報數量增多,一般有80多甚至100多個志愿,需要考察分析的數據及各類資料更多,在考生專業方向明晰的情況下,為了不浪費分數,不可能一所學校只選擇一個專業(類),如果真這樣填報當然會很簡單,其實真正填報時每位考生和家長依然會發生很多碰撞,是保學校還是保專業,哪些考生適合保專業,哪些考生適合保學校,這需要全面的分析。
這其實還是職業規劃的問題,很多家長和考生錯誤的認為專業即職業,其實,在職業規劃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找對職業方向,否則做再多規劃可能都是無用功。所以職業規劃其實應該是一個大的人生發展方向,而不能是一個專業,而且任何專業畢業的考生出口差距也很大,沒有一個人真正會被一個專業束縛自己一生,任何單位也是由不同的專業人士組成的新高考志愿填報,不會是單一的一個專業。
我們都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在職業發展中,每個人也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而職業規劃的目的是揚長避短,并不是把人束縛在某個狹窄的發展空間,整體來說,這個過程就是幫助你更加清晰地認識自己。
所以沒有一個清晰的職業發展方向很難把志愿方案做好,所以看似志愿填報的數量多了,可填報的志愿再多,最后有用的只有一個,所以在規避風險的前提下,既要減少考生的分數浪費,也要全盤考慮,所以新高考模式下志愿填報的難度是增大的,怎么“沖”,怎么“保”,拉開多少梯度合適都很難把握,需要分析權衡的東西更多了。
特別在專業(類)+院校的填報模式下,高校為了錄取的順利,保證冷門專業的正常招生,大類招生已經成為新高考模式下的主流,而大類招生存在的風險更大,只不過是延遲了面對風險的時間,同時也對考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大類招生中的大類每所高校設置的差異很大,有以學院為大類招生的, 有以學科為大類招生的,還有通識教育進行招生的,還有以基地班實驗班招生的,大類招生只是暫時延遲了學生的專業選擇時間,但未來還是要面臨如何選專業,如何分流的問題。
這些功課家長都要提前學習,所以志愿多,需要分析的東西就多,考生既要分析自己選擇的院校,還在分析選擇的專業類,工作量特別大。一般短時間內是沒有辦法考察清楚的,對高校和專業的考察都要提前做功課。
三、社會發展走勢對志愿填報的影響
高考志愿填報一定程度地受一些社會因素的影響,如地域文化、突發事件、輿論宣傳、社會價值觀念等。這些因素無形中會左右考生選擇院校、選擇專業的取向。
經濟發展走勢是影響志愿填報的一個主要因素,京津、長三角、廣深三大經濟發展中心一直是考生關注的主要熱點區域,而作為家長一定要站在更高的角度給予考生必要的幫助,我們應該看到我國的經濟發展重心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建國之初東北地區和甘肅是我國經濟建設的重心,而在改革開放后南方經濟的快速崛起,長三角與珠三角又成為新的發展重心,而當前在國際形勢的影響及我國經濟發展現狀分析后,以西安、成都、重慶三地為核心的中國新的經濟圈即將成為下一輪發展的重要一級,所以也必然會影響到高報走勢的變化。
再就是任何突發事件都會對高報產生很大的影響,特別在當前全球疫情還不明朗的情況下,也必然會影響到明年的志愿填報走勢。
第三就是技術革命的變化將會對未來志愿填報產生深遠的影響,一是新技術不僅改變的是我們的生活,更將改變未來的職場走勢,特別在疫情中的居家工作模式必然影響到職場,一些傳統職業將會消失,同時一些新的職業也會出現,特別在人工智能及5G技術影響下,人們的未來生活將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看似熱門的職業可能在未來消失,而今天的冷門專業在未來則會快速崛起,如何撿漏真正掘金也是家長要提前未雨綢繆的。
小語種為何當初會在提前批招生,因為小語種在2008年之前一直是比較冷門的一個專業大類,就業形勢一般,除了真正喜歡的考生報考的很少,大多是調劑生,所以一些外語專業高校通過在提前批招生來解決招生窘境,但是小語種在北京奧運會出現了一生難求的現狀,就業形勢一夜紅的發紫,之后也徹底改變了小語種專業的冷門報考局面,而在小語種從冷變熱的過程中誰是最大受益者,2008年前四年的高校畢業生,由于08年后小語種專業的崛起,分數也在一路走高,但是在高歌猛進多年后,近兩年我們已經看到小語種的報考熱度在趨于平穩后進入了調整期,今年外語類高校分數的走低并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對于高報影響的因素還有很多,家庭的社會人脈,一是就業時的幫助,二是他們的經歷,這些都會影響到報考的心態,另外社會輿論政策導向、社會價值觀的變化、國家政策的調整、國際形勢的變化都會成為影響高報的因素,所以作為高考家長一定要及早學習,不僅只是高報知識的學習,而是對未來發展的前瞻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