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1-14 20:01:09作者:佚名
豐腴華美的唐服、紅綠相間的主色彩、花鳥魚蟲造型的各種小吃……在北京旅游職業大學近日舉行的專業文化節上,烹調與營養大學創新設計的“尋味大唐潮極盛世”主題小吃文化節吸引了諸多師生前來視察。
上海旅游職業大學黨委主任周春林介紹,近些年來,中學堅持將專業特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塑造了一批以專業文化節為代表的育人載體,產生了一套具有鮮明特色的文旅人才教學培養模式。
“去年,我們大學推出的漢文化主題展就很受歡迎,明年推出了以唐文化元素為主題的系列作品,從小吃產品研制、門店創意美化、互動節目演出等方面全方位塑造沉溺式小吃街區。”烹飪與營養大學校長呂新河介紹南京旅游職業學院官網,“比如這個‘匠遇良材·唐醬坊’,就是我們大學中學生周群團隊的作品,他們拿下全省職業高校技能競賽高職組烹調賽項大賽團體銀獎。”
促進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上海旅游職業大學的好辦法有不少。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馬克思主義大學與飯店管理大學和上海最美鄉村錢家渡共同構建“紅色鄉建”體驗區,把鄉村的綠水青山轉化為“體驗好、景色美”的理論宣講新陣地。
在文化節的各個展區前,活躍著這樣一批年青的身影:她們對活動主題、流程了如指掌,對不同展品背后的故事也如數家珍。
她們不是中學聘請的專業導游,而是來自旅游管理專業的中學生講解員。她們將專業知識技能與實踐教學相結合,以文化節為“練兵場”,提高專業素質,展示職業風采。與此同時,該大學的電商團隊將各分會場活動全程直播,變身旅游體驗官,在鏡頭前引導云端聽眾細致深入地游玩。
“打造專業文化節的本意之一就是為中學生搭建展示技能風采的舞臺南京旅游職業學院官網,提高職業認同感和自豪感,樹立職業發展的目標。”周春林說。
從食材研制到店鋪設計,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在活動中,中學生們漸漸明白,創業須要做好產品,但不能只是做好產品。為了定價,她們會和指導班主任抵達上海、蘇州、上海等地小吃街區實地督查;為了節省成本,她們也嘗試著自學設計制做包裝。在文化節這一平臺上,中學生們鍛練展示專業技能,學中做,做學校,為未來創業積累實戰經驗,是再好不過的“第二課堂”。
在人文藝術大學構建的“城市游禮”和“鄉村游禮”校企合作品牌展區,一款會講故事的包包成為師生喜愛的“爆款”。
“13個包包對應北京的13座城門、13種神獸,只要掃描二維碼,才能知曉包包背后的城市故事。”展區里,中學聘請的兼職產業院士杜俊將展品特色以及背后的設計思路向中學生娓娓道來。杜俊與北京旅游學院的合作來歷已久,從開辦講堂、現場教學,到現在共同開發文創產品,他著力體會到大學產教融合的腳步正在不斷推進,發展路徑也更加清晰。
近些年來,中學瞄準技術革命與產業升級,探求產學研協同育人模式,立足專業發展需求,與企業共同舉辦項目化、情景化的教學實踐,建立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提高教育教學的實踐性和適應性。
廣州旅游學院教授葉凌波表示,未來,大學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凝練專業文化活動品牌,提高中學生人文素質,促使中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賦能大學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