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2-23 11:05:11作者:佚名
學院坐落于長江之濱的歷史名城蕪湖。 占地560余畝,其中新校區占地506畝。 學校建筑面積20萬多平方米。 辦學條件優良,基礎設施齊全,達到省內同類院校一流水平。 。 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1000余人,在職教職員工500余人。 專任教師中,具有教授、副教授職稱的95人,具有注冊會計師、會計師、經濟師、統計學家、律師、工程師等技術職稱、資格和資格。 評估員資格共有259個。 “雙師型”專業教師占專業課教師總數的70%以上,來自企業一線的教師150余人。 現有經濟貿易系、會計金融系、工商管理系、電子信息工程系、藝術設計系、外語系、基礎教學部等8個教學部、36個專業。擁有國家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1個、國家重點建設專業7個、中央財政支持國家級培養基地1個、省級中學教師培訓基地1個、省級教學團隊3個、省級教學9個改革試點和特色專業,有2個省級示范實驗實訓中心、1個省級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1個省級高技能人才培養創新試驗區、3個省級高技能人才培養創新試驗區。省級教學名師6人,省級以上優秀教師6人。 有省級專業帶頭人11人,省級教學新秀5人,省級精品課程9門,校級精品課程21門。 《安徽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曾兩次榮獲全國優秀社會科學期刊。
學院注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堅持走內涵發展、產學研相結合的辦學道路。 學院建有校內實訓基地43個,設備先進、配套設施齊全。 建有上海花園酒店、皖商都、沃爾瑪超市、合肥榮事達集團、平泰會計師事務所等校企密切合作的校外實訓基地100余個,形成校內校外-集教學、培訓、教學科研、技能鑒定、技術開發與服務于一體的校園實訓基地。
學院弘揚艱苦奮斗、改革創新、奉獻精神、團結奮斗的企業精神。 堅持立德樹人,把德育放在首位。 著力培養現代流通業和現代服務業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積極創新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在牽頭組織成立安徽省商業高等職業教育與企業合作辦學聯盟的基礎上安徽商貿職業學院,與多家會員單位和知名企業深度合作,形成了中外合資辦學的緊密合作辦學關系。人才、流程共同管理、成果共享、責任共擔。 體制機制催生了以“榮事達陽光班”、“智能軟件培訓及國際服務外包基地”、“龍旗動漫中心”等為代表的校企深度融合的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為合作辦學奠定了基礎,合作教育、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為校企合作辦學奠定了基礎,具有引領和示范作用。
學院不斷提升國際化辦學水平,與美國、韓國、臺灣多所大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關系。 與美國加州圣馬克斯州立大學、韓國尚智大學開展“3+2專科到學士學位”合作辦學項目。 與臺灣南臺科技大學、臺灣朝陽科技大學開展互派交換生合作項目,為拓寬技能人才培養空間、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專業人才創造了良好條件。
學院堅持服務社會,積極為地方經濟建設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在省內率先設立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 已舉辦培訓班100多個安徽商貿職業學院,為社會培訓各類人才10000余人。 首次被評為蕪湖市就業培訓先進單位。 五年來,在全國各類技能大賽中榮獲一等獎30余項。
學院積極倡導以職業素質為核心的全面素質教育。 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得到同行認可和社會贊譽。 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 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 2004年至2006年連續三年被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委員會授予“安徽省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2007年至2012年連續六年被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委員會授予“安徽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委員會”稱號。 獲“高校畢業生就業示范單位”稱號。 2009年榮獲“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是安徽省唯一一所獲此表彰的高職院校。 2011年榮獲“安徽省就業先進單位”稱號。 2011年榮獲“全國安徽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網上咨詢活動先進集體”稱號。 2012年入選安徽省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示范學校。
學院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百年老校正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學院現為教育部商務職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全國商務職業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單位、全國高職院校營銷專業研究會會長單位、安徽省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單位。 安徽省商業職業院校與企業合作辦學聯盟第一屆輪值主席單位。 自進入百所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行列以來,學院秉承“重德興業、苦讀磨練能力”的校訓,正把國家骨干院校建設作為積極適應國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優化升級的機遇。 要求,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為途徑,以社會評價為標準,以培養現代服務業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為辦學理念。目標”,按照“育人”的辦學理念,以“以特色發展為中心,以商貿為重點,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實施“建設一流大學”的發展戰略。品牌辦學、人才強校、民主辦學、文化育人、和諧發展”推動內涵式發展,增強辦學活力。 提高辦學水平,向建設“質量高、效益好、影響大、特色鮮明、科學發展、國內領先”的國家骨干高職院校目標闊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