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3-29 14:06:51作者:佚名
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經濟部門在國民經濟中占有絕對優勢。 在國民收入中,與1952年相比,國有經濟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經濟由1.5%提高到56%,公私合營經濟由0.7%提高到8% 。 個體經濟從7296下降到3%,資本主義經濟從7%下降到不足1%。
基本建設方面,五年內全國完成總投資550億元,其中國家經濟和文化教育領域基本投資總額493億元,比原計劃427.4億元增長15.3% 。 五年間,新增固定資產460億元,相當于1952年底全國固定資產原值的1.9倍。五年間,新建工礦建設項目1萬多個,其中大中型企業921個。規模項目比規劃項目多227個。 到1957年底,全部建成投產428座,部分投產109座。 。 蘇聯援建的156個建設項目中,截至1957年底,已開工135個第一個五年計劃是哪一年,全部竣工或部分竣工投產68個。 建設了一些我國過去沒有的工業,包括飛機、汽車、發電設備、重型機械、新型機床、精密儀器、電解鋁、無縫鋼管、合金鋼、塑料、無線電等。從無到有,從而改變了我國工業的不完善狀態,增強了工業基礎實力。 1957年,工農業總產值達到1241億元,比1952年增長67.8%。1957年國民收入比1952年增長53%。1957年工業總產值超過原計劃21% ,比1952年增長128.5%。原五年計劃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4.7%,實際達到18%。 1957年,手工業總產值比1952年增長83%,年均增長12.8%。 1957年,鋼產量535萬噸,比1952年增加近3倍;原煤??產量1.31億噸,比1952年增加98596噸;發電量193億千瓦時,增加比1952年增長164.4%。機床產量達到2.8萬臺第一個五年計劃是哪一年,比1949年增長17.7倍; 棉布產量50.6億英尺,比1952年增長32.96%; 食糖產量86萬噸,比1952年增長92%。
農業生產取得較大發展。 1957年,農業總產值完成原計劃的101%,比1952年增長25%,年均增長4.5%。 1957年糧食產量達到3900億斤,比1952年增長19%; 棉花產量3280萬擔,比1952年增長25.8%。糧食和棉花年均增長率分別為3.7%和4.7%。 五年內,全國耕地面積將增加5867萬畝。 1957年,全國耕地面積達到167450畝,完成原計劃的101%。 五年內,全國新增灌溉面積21.81萬畝,相當于1952年灌溉總面積的69%。
全國交通運輸業也取得了巨大發展。 到1957年底,全國鐵路里程達到29862公里,比1952年增長22%。五年內,新建鐵路33條,恢復鐵路3條。 新建和恢復鐵路干線、復線、支線合計約1萬公里。 寶成鐵路、鷹廈鐵路、武漢長江大橋等相繼建成。 到1957年底,全國公路里程達到25萬多公里,比1952年翻一番??挡亍⑶嗖亍⑿虏毓废嗬^建成通車。
人民生活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1957年,全國職工平均工資達到637元,比1952年增長42.8%。農民收入比1952年增長近30%。人民平均消費水平1957年達到102元,增長比1952年的76元增長了34.2%。文化、教育、衛生、科學、藝術也取得了長足發展。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超額完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初步積累了社會主義建設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