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4-22 16:09:17作者:佚名
《江蘇招生考試·2020年招生計劃專刊》將于24日送達考生手中。 據統計,2020年江蘇省高考報名人數為34.89萬人。全國共有1455所普通高校計劃在我省招生342620人,其中本科生207134人。 此外,強基計劃、綜合評價錄取、高水平運動隊、高水平藝術團、推薦生等部分招生計劃并未納入公布的計劃中。
本科預科生31746人,其中文科2282人、理科5565人、體育1855人、藝術22044人; 目前批次79861人,其中文科15731人,理科64130人; 第二批共有95527人,其中文科28019人,理科67508人。
7月24日下午,省教育廳將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我省普通高校招生第一階段各批次招生最低控制分數線及高考申請表填寫情況。 同時,江蘇省教育廳官方網站及官方微博、微信“江蘇教育發布”,江蘇省教育考試機構官方網站,官方微信“江蘇招生考試”及“江蘇省教育廳”招聘”APP將同時公布。
7月24日20:00后,考生可憑考生號和動態密碼卡通過省教育考試院網站(或)、省教育考試院官方微信“江蘇招生考試”(微信ID:jszsksb)、“您可以在江蘇招聘APP、江蘇政務服務APP免費查詢高考成績,也可以通過撥打語音電話查詢成績。
7月25日起,考生可憑考生號、身份證號、密碼、動態密碼卡登錄省教育考試機構門戶網站()打印自己的成績通知。 不符合條件的考生可以到市、縣(市、區)招生考試機構打印成績通知書。
每批第一階段錄取最低控制分數公布時,第一階段申請填寫資格也將同時公布。 達到第一階段報考資格的考生,可登陸省教育考試院門戶網站,查看“分項成績”“科別統計表”,了解自己的成績排名。
今年,省教育考試院還在門戶網站首頁設立了“2020安全高考”欄目,為考生提供高考相關政策、資訊、咨詢、成績查詢等一站式服務。志愿者申請、入學查詢。 7月28日起,考生可通過省教育考試院門戶網站、省教育考試院官方微信“江蘇招生考試”、“江蘇招考”APP參加“2020年江蘇省普通高校招生網上咨詢”,并提交報名信息在線申請。 SU 招生學院的咨詢。
截至10日,全國31個省市2020年高考已經結束。 提醒家長,三分測試和七分申請表即將開始!
目前,已有24個省份公布高考成績發布日期。 成績公布后,志愿者申請流程也將開始。
2020年高考成績發布時間
來源 | 陽光高考信息網
高考申請表如何填寫? 全國有600多個城市、3000多所大學、500多個大學專業。 如何選擇? 讓我們來看看!
如何選擇專業、學校、城市?
拿到結果后,如何填寫申請表? 從高中開始,選擇大學、選擇專業、選擇地區就成為了很多學生和家長最頭疼的問題。
老師希望你報985、211或者你能上的最好的學校;
你的父母希望你申請省內或離家較近的學校,而且你必須選擇最受歡迎的專業;
你的同學希望你明年能和他一起復讀,一起考上你喜歡的大學;
而親戚鄰居則認為根本不用擔心,反正他們只是大學生。
如果你有明確的興趣,有決心在某個領域發展,并且在考試中取得高分,那么填寫申請表就會很容易,你會有很大的選擇空間。 但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上大學的主要目的是畢業后找到一份高薪工作。 至于學什么,符合自己的興趣就更好了,不符合自己的興趣也沒關系。
那么,在申請志愿者時,專業、學校、地區應該如何安排和組合呢?
我們先來看看已經考上大學的學長們是怎么說的:
對于非一線城市的考生,選校順序為1個城市、2個學校、3個專業。
以皇城為例,當地孩子在同等成績下可以選擇去其他地方更好的大學。 但對于畢業后想進入一線城市的外地考生來說,最好的選擇就是進入當地學校。 2008年起,北京停止允許外地本科畢業生落戶。 如果不在北京上學,建立圈子,找工作、扎根就更難了。
而專業似乎也沒有那么重要。 從事大學所學專業、從事非常專業工作的學生并不多。 你未來的工作機會和收入將更多地取決于你在哪里上學和在哪里工作。
作為一個小縣城的人,雖然我去了所謂的985、211名校讀了四年大學,但實際上我在祖國西北的一個山溝里呆了四年。 同志們,4年過去了,離開學校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了。 這里無人居住,夜生活基本就是仰望天空(數星星),距離最近的城市有50公里。 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四年就在山里過去了……
如果我去北京、上海、廣州的重點大學,我的視野可能會更開闊,我會出國賺很多錢! 選擇大學決定了你的四年。 選擇一座城市,會開闊你的視野江蘇高考分數公布時間,讓你受益終生!
如果讓我重新選擇,我想我應該選擇大學。
校園是大學生呆的時間最多的地方,大學的氛圍和底蘊對大學生的影響最直接。 我感覺我大學的學術氛圍不是很濃厚。 雖然學術上也有一些很好的東西,但是沉浸其中4年的大學經歷卻給我一種“傻”的感覺。 當我第一次填寫申請表時,我想遵循自己的興趣,所以我最終決定學習新聞學。 然后我將我的結果與全國范圍內這所專業學校的錄取標準進行了比較。
其次,我考慮了我所在的城市。 當時的選擇是海口、南昌、杭州、濟南。 但我當時比較膚淺,更多地考慮了自己對生活的適應能力,所以最終選定了華中地區的一個城市。 我個人覺得大學比城市和專業更重要。
申請志愿者就像尋找合作伙伴、大學、專業、城市。 如何選擇?
經過對多所院校進行詳細調研,仔細對比就業和升學數據后,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在學校和城市之間,城市是首選! 第二個選擇是大學,第三個選擇是專業。
城市比大學更重要
對于普通人來說,上大學的最終目的是找到工作。 大城市通常意味著更多的工作機會,尤其是與你的專業相匹配的工作機會,以及更高的平均工資。 在中小城市,你甚至可能找不到專業的好實習機會。
從上圖可以明顯看出,在北方地區,北京是主導城市,就業機會較多,但其他地區明顯落后,只有部分省會城市還有機會。 長三角和珠三角不一樣。 多個城市共同繁榮,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如果計算不同城市的平均工資,仍然普遍是南方較高,北方較低。 其中,北京、上海、深圳以平均月薪過萬元牢牢占據前三。 緊隨其后的是長三角、珠三角的大中城市,從杭州、溫州、蘇州到東莞、佛山,均以8000元以上的平均月薪領先全國。
相比之下,中部城市則較差。 中部地區大部分省會城市,如武漢、鄭州、合肥等,均價在7000元左右。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大學期間的實習也是很重要的經歷。 優秀企業大多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 500強企業中江蘇高考分數公布時間,北京有183家,上海有94家,深圳有52家。 在這些城市學習將為你提供更多在大公司實習和就業的機會。
你可能認為我們談論大學太狹隘了,好像上大學只是為了找工作和賺??錢。 當然不是,大學的主要目的還是增長知識。 但增加知識不是主觀意志的問題。 還有一個關鍵的影響因素——資源。
哪所大學擁有最優秀的大學? 我們再看看“211工程”。 北京最多,有25所,上海有9所,南京有8所,武漢有7所,西安有6所,成都有5所,廣州有4所,長沙和天津各有3所學校。
當然,來這些領域學習不僅僅是上課的問題。 只要人多了英語作文網,各種活動和項目就可以更輕松地進行。 地方大學之間的聯合社團活動、校際競賽比比皆是。 例如,武漢的學生成立了“武漢講座聯盟”,共享當地高校的講座信息。 武漢80多所高校的學生可以到名校上課、聽課、談戀愛。
例如,武漢7所??211大學組成“七校聯盟”,學生可以跨學校、跨學科攻讀第二學位,獲得雙學位證書。 這種模式在北京、上海、廣州、南京、西安等地已經形成,他們能發展的最大優勢就是學校多、名校多。
因此,如果要選擇城市,一定要優先考慮北京、上海、廣州。 這些地方不僅集中了最多的教育資源,而且還為你提供豐富的實習經驗和更優厚的待遇。 如果去不了這些城市,就去武漢、南京、天津等中東部地區的二線城市。 雖然經濟水平比一線城市略低,但名校越多,資源就越多。
大學比專業更重要
一所好的學校對于提高一個人的綜合素質非常重要。 一所好學校有更好的資源、平臺和人脈。 而且,現在很多大學在本科階段實行通識教育,允許符合條件的學生轉專業或輔修第二學位。
所以,如果你分數高的話,就選擇985或者211,能進一就不要進二。 如果能讀本科,就不用讀專科了。
如果你對大學和專業沒有很明確的目標,你可以選擇綜合性大學。 這不僅有助于以后的專業調整,而且還能提供更好的通識教育。 哈佛大學經濟學家愛德華·格雷澤在其名著《城市的勝利》中表示,如果想實現快速增長,最好的辦法就是去城市。
隨著全國高校的擴張,靠近城市的學校越來越少。 如果在市區附近找不到合適的大學,就必須選擇多所學校聚集的大學城內的大學。 它還可以提供豐富的資源。
中國一半以上的大學城距離城市10公里以上。 蘭州渝中大學城距市中心距離更是47公里。 如果你想在大學城讀書,優秀大學的數量和距離城市的距離,一定是最重要的兩個考慮因素。
你最好仔細考慮一所離市區很遠并且周圍不超過兩所學校的學校。 例如,當你到達蘭州大學榆中校區時,你會發現你需要開車一個多小時,穿過荒山和農田才能到達總部。 你以為你是985,結果你只是從一個農村搬到了另一個農村。
專業和可靠最重要
選擇專業就意味著選擇未來的(金融)職業。
如果你有自己非常喜歡或者擅長的專業,那就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 武漢大學的一份報告顯示,就業不適合的畢業生中有31%是因為對專業相關的工作不感興趣。 只有學習自己喜歡、擅長的專業,才能學得更多、更有用。
如果沒有,您可能需要小心避免一些雷區。 同一份報告顯示,34.5%的畢業生從事其他行業,因為與專業相關的工作很少。 因此,在選擇專業的時候,也要關注這些專業的發展前景。
一些就業比較好的專業主要涉及電氣電子、計算機、機械、土木工程、經濟管理、醫學等專業。
按月收入排名前 10 位的專業類別
↓↓↓
本科和高職“綠卡”專業
↓↓↓
綠卡專業是指失業率相對較小、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較高的專業,是需求不斷增長的專業。 行業需求的增長是創造綠卡專業的主要因素。 連續綠卡表明相關專業的就業優勢是可持續的。
本科及高職“紅牌”專業
↓↓↓
紅牌專業是指失業量大、總體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較低的專業。 這與相關專業畢業生的供需矛盾有關。 紅綠卡專業反映了全國的總體情況,各省、地區、高校的情況可能有所不同。
專業學校和地區,如果不能兼得,該選什么?
對自己的專業、學校、地區感到滿意的考生確實很幸運,但畢竟是少數。 對于大多數候選人來說,這三者無法同時滿足。 他們應該如何選擇? 當然,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 應從自身實際出發,參考以下四個“優先原則”進行梳理、組合。
職業優先原則
??適合有明確職業理想的求職者
這個原則最適合職業理想非常明確的候選人。 例如,如果你想成為一名教師、醫生、會計師等,那么你在求職時就應該從這個職業開始。
例如,如果您孩子的職業理想是成為一名中學英語老師,那么:
第一步,找到與這個專業直接對應的專業,即英語專業。
第二步是了解哪些學校開設該專業。 學校太多,如何選擇?
首先是用分數選擇,即重點關注你的分數有可能達到的院校,包括可以錄取或者錄取的大學。 另外,分數不符的高等學校或低等學校可以忽略。
二是分類篩選。 比如開設英語專業的學校有很多,有師范大學、外語大學、綜合大學等,選拔是按照哪種類型的大學畢業后更容易成為一名教師來排序的。
如果你有考“雙一流”名牌大學的成績,那就選擇自己喜歡的大學,申請中學課程相關的專業,然后努力考取教師資格證,提高整體素質。一位老師。 畢業后,還可以通過求職的渠道,去做一名教師。
如果你的成績一般,只能去一線省屬大學,甚至二線學校,建議報考師范學校,這樣離教師職業更近一些。
第三步,了解孩子未來喜歡工作或學習的城市。
第四步,通過優化進行排列組合。 職業-專業-學校-地區; 或職業-專業-地區-學校。
最后,根據高考申請表的要求,按照學校的先后順序以及各學校的第二、第三、第四等專業的順序填寫表格。
? 不適合職業理想不明確的候選人
事實上,大多數考生還沒有明確的職業“面子”,所以首先應該選擇一個合適的專業。
專業優先原則
這個原則最適合以下兩類考生。
??具有明顯專業知識的候選人
比如你可能喜歡數學、物理、外語、經濟學等,那么在申請志愿者的時候,你一定要從這些學科相關的專業開始,在可能的分數范圍內進行排列組合。
例如:專業-學校-地區-職業,然后根據孩子的其他個人喜好進行選擇。 最后根據申請名單的要求,整理出學校順序和專業順序即可。
??高考成績較低的考生
如果你孩子的成績只夠進入普通應用型大學,尤其是民辦學院或者高職院校,那么專業比什么都重要。
首先,你必須選擇你喜歡的; 第二,選擇技能強的專業,最好不要選擇沒有門檻的專業。 也就是說,畢業后找工作,就要靠自己的專業技能。
學校優先原則
這個原則最適合專業特長不明顯、任何專業都擅長或任何專業都不是很好的考生。 事實上,這樣的學生占大多數。
??成績優異,無弱科考生
如果你的孩子成績優秀,能夠進入名牌大學,那么在申請時一定要遵循學校優先的原則。 因為在社會上,用人單位在招聘的時候往往會對自己畢業的學校有一個要求。 即使他們不公開提出,他們也會暗中定下這個規則。
總之,你的本科學歷是你的第一個背景,一生都無法改變,所以你需要更加重視。 當學校和專業不兼容的時候,如果能去名校,就不用太擔心自己的專業了。 請仔細思考以下三個問題,你就會明白了。
首先,你必須做你所學的事情嗎?
第二,你本科畢業后打算工作嗎?
第三,你確定自己喜歡學習什么、做什么了嗎?
這一切,上大學、參加工作后仍然存在很大的變數。
??所有科目成績平均至高于平均且平衡的考生
這樣的考生在任何科目上都沒有突出的表現。 他們不是最強的,也不是最差的。 通常任何專業都可以,所以把學校放在第一位。
地域優先原則
如果你在職業、專業、學校等方面沒有特殊要求,那么優先考慮地點。
你在哪里上大學真的很重要! 無論是文化底蘊、經濟活力、政治視野、同學關系,還是就業機會,大學四年一定會影響你的一生。
難怪這么多學生對理想大學地點的排名驚人地相似:
一是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國際大都市;
其次是直轄市、發達地區省會城市、廈門、青島等非省會城市等國內中心城市,以及西北、西南、東北地區中心城市;
三是欠發達地區省會城市和沿海地區非省會城市;
最后,欠發達地區還有非省級中心城市。
每個考生都必須認真對待大學的地理位置,綜合考慮。
最后還有人民日報整理的24個專業,包括專業分析、就業方向、申請指南! 以供參考!
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