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5-24 17:56:17作者:佚名
記者陳曉軒、實習生吳小瓊報道:與獎學金息息相關的綜合考核,是近年來廣東高校推行的一項大學生量化考核制度。但近日,某高校學生因對考核分數不滿而爆發糾紛。一名學生表示:綜合考核讓大學生變得很功利,改革刻不容緩!
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是學校頒發獎學金、評選三好學生的重要依據,它涵蓋了大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習成績、社會實踐表現等多個方面。
記者在某大學的學生手冊上看到,綜合素質考核分為品德、成績、文體、能力四個部分。除學習成績外,其余項目也采用量化的方式進行。如各類積極分子可獲7分;熱心公益事業、樂于助人、參加義務勞動可獲1-2分;無償獻血可獲6分;參加文藝演出、體育活動可獲2-8分;擔任文體活動志愿者可獲1分……擔任學生干部、社團活動負責人等,也可加分。由于考核是量化評分的形式大學量化分有什么用,因此帶來了很多問題。
據中山大學學生小吳介紹,她班上有一位同學,古箏演奏水平達到10級,經常代表學校參加比賽,而且她是學院學生會主席,年終考核綜合成績高達12分,輕松獲得優秀學生一等獎學金。但如果以各科成績加權平均分計算大學量化分有什么用,她連申請獎學金的資格都沒有。
不少同學認為,將獎學金與綜合考核掛鉤,會讓有特殊技能的學生或“社會積極分子”占上風,不公平。此外,讓多數同學不滿的是,每次獎學金評選,班干部總是占優勢,因為班干部參與活動多,加分多。更難以接受的是,綜合考核由班干部共同評定,難免讓“平民”同學不服氣、不信任。
中山大學學生管理老師郭興勇認為貝語網校,目前高校實行的綜合考核,旨在鼓勵學生全面發展,但加分細則是否公平,確實是長期存在爭議的問題。
記者了解到,目前多所高校正計劃改進評定方式,避免將一切都量化成分數。如暨南大學設立了校長獎學金,專門提供給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則補充了加分規則,如對獎學金評定設置上限,綜合評價最高加分不得超過8分。此外還規定獎學金評定以專業課成績加權平均分為基礎,加分后的分數只能高一級授予。(消息人士梁先生獲三等獎100元)
(倩如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