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5-30 10:11:59作者:佚名
“我認為,對于一個青少年來說,如果對社會分工不甚了解,就很難決定自己這一生想做什么。即使他決定了,以后也很有可能改變主意。”
中國的高等教育制度幾乎不允許學生轉學或轉專業,我認為這并不適合我的女兒。自我發現之路可能一帆風順,也可能要一次又一次地重新開始。但所有這些經歷都是成長的過程,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有5253個字
閱讀時間:約17分鐘
我女兒初二(8年級)在國內學校讀完,初三(9年級)轉入國際學校,全英文授課,初中寄宿一年,高中一年級(10年級)轉入美國私立學校,目前就讀于該校。
當女兒收到美國高中的錄取通知書,辦理簽證的時候,我真的舍不得女兒走,心里的難過無法用語言形容。那段時間,一想到女兒要獨自離開家去美國讀書,我的眼淚就止不住的流下來。
但最后理智戰勝了感情,我選擇了分開。因為孩子的成績一直都很好,如果能增加她考名校的機會,那肯定是有取舍的。我當時就是這么想的。雖然當時沒有明確的目標,但確實跟大多數中國家長希望孩子出人頭地是一樣的。我希望孩子能考上名校,因為她確實一直很優秀。
經過這個申請季,我做出的最大改變是:選擇學校的原則和標準:從排名到適合。最重要的是學校和孩子是否適合。這并不是說排名不重要,而是綜合排名確實沒有想象的那么重要。
改變是從孩子的學規老師開始的,第一次遇到國外的學規老師,老師問孩子對大學的想法和要求,喜歡什么類型的學校,有什么愛好,對什么感興趣等等,然后根據孩子的描述推薦了幾所學校。
看到名單的時候,我真的很失望,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這些學校的名字我幾乎都沒聽說過,都是在網上查的,自然排名也不高(排名靠前的學校我都知道),所以根本沒當回事,當然也是因為當時還比較早,我還沒有參加過任何標準化考試。
現在回想起來,老師推薦的學校其實都還不錯。后來我們又認識了幾個不同的外國學術顧問,感覺在這些美國學術顧問眼里,美國大學都很好,并不太看重整體排名。大家還是要根據自己的要求來選擇學校,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
01. 美國人對綜合性大學的態度
對排名的看法和態度
我女兒上的是天主教私立學校,她的一個老師在課堂上公開表示,她認為上名牌大學的人并不一定代表他們有多優秀,那些人只是用這種方式告訴別人他們很有錢,因為名牌大學的學費很貴(美國名牌大學基本都是私立的)。
孩子問我老師說的有沒有道理,她覺得老師的說法有些過分,但是很多事實可以證明這種說法并沒有錯,所以她認為老師堅持自己的觀點有自己的理由和邏輯,但是她也不完全認同。
在他們學校,孩子們最喜歡的兩位老師(教學水平很高,也很友善)都是學校附近一所小學院畢業的。其他老師很少有名牌大學的,大部分都是州立大學或者附近的大學畢業的。這些學校在當地口碑不錯,但大學綜合排名一點都不高,基本都在百強之外。
不過孩子們普遍對學校里的老師評價都很高,整個學校的氛圍都很好。用我女兒的話來說,每個老師都盡心盡力地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非常負責,她沒有討厭過任何一位老師,她覺得他們學校的老師都很好。每年圣誕節的時候,經常會有畢業生回學校看望老師和同學。我女兒還沒有畢業,但她說等她上了大學,圣誕節假期的時候會回來看望老師們。
這里需要更詳細地解釋一下美國的大學。美國大學分為公立和私立,那些頂尖的大學,比如常春藤盟校,幾乎都是私立學校,學費昂貴。大多數美國家庭都有好幾個孩子,年齡差距不是很大。因此,對于一個普通的美國家庭,甚至是中產家庭來說,送孩子上名校確實是個很重的負擔。很多中國家庭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開始為孩子的大學學費攢錢。
美國的公立大學就不一樣了,對于州內或者本地居民來說,學費比州外或者國際學生要便宜很多,所以很多美國人都選擇在本州或者附近的公立大學讀本科。如果想繼續深造,很多學校在研究生階段都會提供獎學金,所以經濟壓力不會那么大。補充一點,在美國,從申請難度和競爭力來看,本科是最難的,其次是博士生,相對容易的是碩士生。(這里純粹是三者的比較,是相對的)
我女兒的美國同學也大多選擇申請附近的大學,相反這些留學生基本上都是根據排名或者自己的需求,申請全美各地的大學。
他們班上有個本地男孩,成績非常好。同樣的課程,如果她沒有獲得最高分或總分,那么男孩的成績通常會比她高。男孩的母親是哈佛大學的全額獎學金研究生。我們以為他會申請常春藤盟校,但他最終申請了附近的大學。
我孩子學校校長的兒子原本在離家大約三個小時車程的大學上學。但一年后,他轉學去了離家更近的學校,開車大約半小時到四十分鐘,回家方便很多。當然,這兩所學校在當地口碑都很好,但原來的學校排名比離家近的學校要高得多。由此可見,美國大學的排名在美國人眼里真的沒那么重要。
去年他們學校有個男生,學習成績非常好(ACT滿分,不加權GPA 4.0,這在美國本土白人中是很少見的),籃球打得也很好,不僅是學校籃球隊的隊長,還拿過一個獎項:全國高中籃球賽,累計得分超過1000分。他的目標學校是加州理工學院和麻省理工學院,最終他如愿考上了加州理工學院,并獲得了一定的獎學金。用他們校長的話說:一定要記住這個名字,他以后一定會非常優秀!
學校里的老師同學們都向他表示祝賀,為他感到高興,但沒有一位老師號召學生向他學習;同學們也為他感到驕傲,討論著加州理工學院和麻省理工學院哪個更適合他。除此之外,大家更多的是在思考自己到底想去哪所學校,如何拿到自己夢想學校的錄取通知書。對于別人的成就和榮譽,更多的是祝賀和分享快樂。
或許這只是我接觸到的美國人的看法,并不能代表所有人,但我相信這至少是部分美國人對大學綜合排名的看法和選擇。我女兒就讀的學校是當地的知名學校,口碑非常好,連續幾年被評為藍帶學校,在地區排名第一,在州內私立學校排名中位列第三。他們學校的成績一點都不差,分數線也不低,每年都有很多學生加入“National Honor Society Members”。
通過參加大學訪問,我發現,不管是哪所學校,排名如何,學生們對自己學校的評價總是很高。他們會談論自己學校的優勢和特色,也會客觀地解釋學校的缺點和弱點;有些人還會分享自己選擇這所學校的理由。看得出來,他們都是從內心深處對自己學校的認可。
02. 藝術與科學學院
通過看學校網站、學校介紹、聽同學們的分享,我覺得真的很難用好與壞來簡單評價任何一所學校。每所學校都在努力凸顯自己的特色,都有自己的目標,都有自己的強項項目或學科,利用自己的優勢或將劣勢轉化為優勢。在高校激烈的競爭中,都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無論公立還是私立,綜合大學還是文理學院都是如此。
文理學院基本都是私立學校,學費比較高,并不比知名綜合大學便宜,很多學院甚至更貴。其次,因為文理學院錄取的學生數量少,所以錄取率跟綜合大學不相上下。但是因為錄取的學生數量少,錄取難度更高,頂尖文理學院的錄取率跟哈佛、耶魯一樣,可想而知競爭有多激烈。
文理學院作為美國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必定有其存在的理由。文理學院與綜合性大學的區別上面已經說了,這里就不再贅述了。另外,我們還可以關注一下文理學院的課程設置。文理學院的特點是,學生入學時不要求確定專業,通識/基礎課程會比較多。鼓勵學生在決定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職業選擇之前,先選擇學習不同領域的基礎知識。因此,在文理學院,專業課程會相對較少,基礎課程會比較多。
▲致濟學院致力于為中國人提供博雅教育
近年來,我發現一個現象,很多工作上很優秀的人,大學時學的都是理論性、基礎性的學科,如語文、英語、政治、哲學、數學、物理等等,或者他們所從事的工作和大學所學的專業完全不一樣。
我的觀點是,一個人如果想在某個領域進行比較深入的學習或研究,不僅需要專業知識,還需要熱情、興趣、愛好;還需要用更廣闊的視角看問題,用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文理學院的初衷就是為了發現和培養學生的這些內在能力。這些能力必須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積累和訓練,需要師生的密切配合和反復的練習。優秀的師生比、教授親自授課、充足的辦公時間正是文理學院的優勢。這些都是保證學生能力培養的硬性條件和基礎。其實這也是我贊同孩子選擇文理學院的根本原因。
那些看似不切實際的理論課程,其實是很多應用學科的基礎,跨學科、多方面的技能需求在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在。
我女兒還沒有明確的職業方向,她需要自己去探索和判斷,再決定未來的職業。我可以介紹和解釋她不懂的東西初三直通碩士?有人已被錄取 具體怎么回事,但我盡量不讓自己的經歷影響她的判斷和選擇,因為她最清楚自己的興趣、愛好、優勢。社會迭代的節奏太快,等孩子到了這個年齡,我們的經驗和認知可能已經過時甚至發生了改變。只有激發孩子自身的積極性和專業技能,才能避免在快速發展的社會中被淘汰。
我想送孩子去美國留學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覺得讓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在對社會分工沒有很好的理解的情況下,決定他這一生想做什么,是非常困難的。即使他做出了決定,以后也有很大的可能性會改變。
中國的高等教育制度幾乎不允許學生轉學或轉專業,我認為這并不適合我的女兒。自我探索之路可能一帆風順,也可能一波三折。但這些經歷都是成長的過程,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才是最重要的。
鑒于我對文理學院宗旨的認可和對文理學院的進一步了解,我逐漸改變了對學校排名的看法,更注重了解和認識學校本身。因為文理學院對于國人來說基本上是未知的,即使是頂尖的文理學院。不僅國人,就連很多美國人對林林總總的文理學院也不太了解。女兒的老師們在祝賀她之后,經常會問:這個學校在哪兒?她會耐心地告訴他們,然后親切地補充說,這是一所非常好的文理學院。大多數老師都會像突然意識到了什么一樣“哦”,一副終于明白的表情。
03.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選擇
在選擇學校這件事上,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打算,出發點還是要以孩子的想法和成績為準。我說了那么多文科學校的優點,但這并不意味著文科學校應該被推薦給每個孩子。拋開孩子自己對學校的看法和要求,站在家長的角度,可以考慮以下幾種情況。
如果你還沒有為孩子規劃好身份,他或她只是一名留學生,還不確定完成本科教育后是繼續讀碩士還是工作;如果你對畢業后是留在美國還是回國也沒有具體的想法,那么在擇校的時候,建議綜合考慮排名,重點選擇綜合性大學。
當所有因素都不確定時,我的原則是考慮最可能的情況。如果我的孩子大學畢業后不想繼續學業,也不能保證能留在美國工作,或者只是想回國發展,那么在國內求職時,從美國知名的綜合性大學畢業會更有利。而且綜合性大學的學生學到的專業知識更多,有助于受到招聘公司的青睞。關于綜合性大學的各種優勢,媒體上有很多介紹,這里就不再贅述了。
如果孩子和家長都同意繼續深造的話初三直通碩士?有人已被錄取 具體怎么回事,可以認真考慮文理學院。這里也想提一下研究生的申請,美國大學和中國大學在招收研究生方面也有區別。
在中國,申請本校的研究生比申請其他學校的研究生要容易得多。這可能是因為教授更了解學生,更愿意招收本校的學生。但在美國,你不需要過多考慮這個因素。
美國教授和學生都喜歡招收或報考其他學校的研究生,比例高達80-90%。文理學院的學生在專業知識上可能略遜于綜合大學的學生,但報考和考上研究生的比例卻遠高于綜合大學畢業生。同時,大學教授也喜歡招收文理學院的學生,并不反對文理學院的學生。
這里面有很多原因,一方面文理學院的學生基礎知識比較扎實,比較廣博,另一方面會有更多的機會跟教授一起做研究、做項目,有一定的經驗。另外還有學校教授的資源,教授對學生比較了解,推薦信自然也會寫得真實生動。同時很多教授在學術圈都有很好的口碑或者人脈,我覺得能被有名氣的人推薦,絕對會比一堆成績單更重要。當然,學生本身也要足夠優秀。
說了這么多,對于打算讀碩士的同學來說,文理學院似乎優勢頗多,確實可以好好學習、認真考慮。不過還是要強調,凡事有利有弊,沒有什么是完美的。對于喜歡大學校的同學來說,文理學院在規模上有一個缺陷,幾千人的學校和幾萬人的學校真的不在一個量級上。記住不變的道理:找到適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在選擇學校的時候,也建議考慮地理位置。氣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不要以為四年就可以過得去。其實四年真的很難過。更重要的是,如果美好的大學生活總是被不習慣的氣候所破壞,那就太不值得了。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機會,美國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大學很多,但是分布不均衡,其實美國人口分布也很不均衡,人口比較多的大城市、大公司肯定有更多的實習和就業機會。
大學期間,學生不但要努力學習,也要多接觸現實世界,在實踐中磨練才能成熟。一般來說,地理位置不只是氣候,實習機會多寡、便利與否也是要考慮的因素。千萬不要小看這一點,幾年之后,孩子的言談舉止、眼界、思維都會不一樣。
智基致力于培養“有中國根基、有全球視野的未來創業者”,學生第一年在上海完成文科一年級課程,之后三年在國外大學學習,其中第一年所修學分可全部轉入國外學校,學生完成學業后最終將獲得國外大學頒發的學位證書。
智吉為你提供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名校“直通車”,讓你踏上留學快車道。(面向全國招生,高考成績僅供參考)
知己學院在美國的合作大學:
舊金山大學
圣路易斯大學
克瑞頓大學 (Creighton University)
瑞吉斯大學
朱尼阿塔學院
知己學院在英國、愛爾蘭的合作高校:
杜倫大學
利茲大學
謝菲爾德大學
卡迪夫大學
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學院
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
薩塞克斯大學
思克萊德大學
阿伯丁大學
知己學院澳大利亞、新西蘭合作院校:
悉尼大學
奧克蘭大學
具體詳情請關注《終極未來創業者》微信訂閱號,或聯系下方客服老師咨詢!
點擊觀看智繼家長感言 - “為什么我們支持孩子選擇智繼學院”
想要了解更多關于智極的信息,加入粉絲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