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6-13 14:21:57作者:佚名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引發了一波關店潮,美發行業是受創最嚴重的行業。
2021年3月8日,上海沙宣美發學院在官方微信發布聲明稱,因營業場所拆除原因,上海沙宣美發培訓中心將于2021年3月27日起暫停所有課程。
5月9日,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稱,受疫情影響,位于倫敦的沙宣美發學校也進入破產程序。
沙宣美發學院是中國美發師的黃埔軍校之一,自進入中國市場以來一直享有很高的地位,但還是逃脫不了倒閉的命運。
中國美發行業近百年歷史,從來沒有誕生過一家成功的龍頭企業,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1911年,剛剛成立的中華民國頒布了剪辮令,當中國人紛紛剪掉自己的長辮子時,也意味著美發業在中國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
改革開放時期,百業待興,中國現代美發業也駛入新的快車道,從師傅帶徒弟的小作坊模式,到學校制培養美發人才,再到近千家連鎖店。
進入千禧年,在中國加入WTO等因素的推動下,中國也開始流行歐美流行的黃色漂染、新燙發造型。
這段時期可以說是中國美發行業“四處學習”的時期。
無數的發型師遠赴日本、韓國、歐美等地學習、效仿,美發學校購買國外的產品和設備,引進國外標榜、沙宣等美發教育體系。
2001年,亞洲第一家沙宣美發學院在中國上海成立,雄心勃勃,搶占中國市場。
官網顯示,基礎課程30周售價15.9萬元,高級剪發課程5天售價6220元,綜合課程5天售價9420元,高昂的價格足見當時美發行業的火爆程度。
如今,中國的美容美發體系可以說已經基本完善,并且與國際接軌。
不管是洗、剪、吹,還是燙、染、美發,從巷道理發店到街頭美容院,都成為必不可少的基本服務。
但與此同時北京富康美發學校,美發行業不斷迭代的產品也暴露出這個行業的不耐煩和焦慮。
自上世紀 90 年代末離子燙問世以來,許多人在美發行業發了第一筆財,美發師們嘗到了甜頭,在短短幾年間,就開發出了錫紙燙、爆炸燙、數碼燙、發根燙、定位燙等琳瑯滿目的“新概念”。
一種新的燙發產品的市場生命周期可能有2-3年,但流行概念的快速迭代意味著一種燙發產品只能流行半年。
不僅生命值被縮短,為了更快的吸引顧客、完成會員卡充值,美發行業也開始出現各種系列的低價促銷活動。
價格戰中,無人能幸免,中國美發行業開始進入血戰階段。
更可怕的是,美發行業的盲目擴張還導致了加盟局面的混亂,大量美發加盟店因為加盟商管理不當、經營模式不成熟而倒閉,不僅引發了倒店潮,也讓整個市場更加混亂、慘淡。
自2015年起,美發沙龍連鎖店老板之間的談話內容已經從“您又開了多少家店”變成了“您最近關閉了多少家店?”
數據顯示,自此以后,美容美發店的倒閉率一直維持在40%左右,就連全國知名的連鎖美發店永琪美發店也關閉了多家本地門店。
疫情讓美發行業的關店風潮雪上加霜。
02 以工匠精神為核心,美發行業面臨“頭號煩惱”?
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貝語網校,2019年我國美容美發行業市場規模3685.1億元,同比增長4.5%;預計2022年將突破4000億元。
從企業數量和從業人員數量來看,美發行業更是實力雄厚。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美容美發行業企業數量超過400萬家,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美容美發行業從業人員達2700萬人。
走在任何一個社區的主街上,幾乎都能看到大大小小的理發店幾十家,密度平均每50米就有一家。
美發市場在經歷了前期的高速增長后,也越來越趨于飽和。然而與很多成熟行業趨向于頭部集中不同,近乎飽和甚至供大于求的美發行業并沒有太多大公司或品牌,甚至沒有一個真正遍布全國的品牌。
甚至全國排名前10的美發公司都有誰,他們的營收規模、利潤、門店連鎖數據,就算搜遍整個互聯網也很難找到權威的數據。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美容美發行業前20名企業僅占1%至2%的市場份額??傮w來看,我國美容美發行業進入門檻較低,參與企業較多,但普遍規模較小。
即使曾被視為中國美妝行業頭部股的東田時尚,自退市之后勢頭已然減弱,并多次卷入財務糾紛傳聞。
高度粗放、高度分散仍然是這個行業的基本特征。
原因在于美發行業屬于輕資產行業,初期投入比健身中心要低,一般在50萬元以內;相較于餐飲業,產品門檻較低,剪發款式種類繁多、燙染效果難以區分開來。
這種看似簡單的經營模式吸引了大批創業者和從業者,自然而然地催生了美發培訓及加盟市場的繁榮。
然而,商業模式越簡單、產品門檻越低,就越容易失去真正的市場壁壘。
在此形勢下,2004年初由中國臺灣美發業界創辦的巨星公司開始在大陸嶄露頭角,與富康美發學校形成培訓與加盟相結合的經營模式,雄心勃勃要在美發行業進行一場“產品革命”。
比如在技術方面,其培訓旨在打造多種發型,從而拓展門店的創收項目;在服務方面,富康每天對團隊進行個人姿態、禮儀培訓,并在多家美容企業得到推廣應用。
不過,富康和炬星兩大品牌最出名的還是低價營銷和全員銷售策略。
這也是很多美發師難以接受富康聚星模式的原因,他們被認為是擾亂國內美發市場價格體系和消費生態的始作俑者。
雖然富康、巨星事件打開了美發行業的“潘多拉魔盒”,但很難說它們是導致美發行業衰落的主要因素。
價格戰、營銷手段的盛行無疑與發廊的經營困境分不開。
首先,開一家美發店雖然投資不高,但成本結構卻非常吃緊,房租、水電、人員費用等內在成本能占到總成本的60%-70%。
因此,理發店要想擴張,不僅需要有較高的現金流儲備,還需有足夠的投資能力,如果老板的儲備資金不足,很容易資金鏈斷裂而倒閉。
但在營收方面,2010年以后,商業地產價格暴漲導致房租上漲,人工成本也逐漸上升,由于價格戰、競爭激烈、獲客難度大等原因,門店的洗剪吹燙染護理服務價格漲幅未能實現同步提升。
與此同時,大部分理發店依然依靠燙發、染發以及外賣護發產品賺取利潤。
但一方面,市場上燙染率普遍在10%左右徘徊,導致理發店利潤增長有限;另一方面,護發產品的份額不斷被電商等渠道取代,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
為此,北京、杭州等城市的美發店不得不尋求通過美容、輕醫美項目來擴大客源,這進一步增加了成本投入。
但最根本的問題是,“美發”是一門手藝,而不是一種標準的產品生產。
美發師培訓周期過長、成本過高,而單獨工作成本低、收入高,導致從業人員的流動率較高。
這就導致從業者不斷轉型為創業者,讓本來就飽和的美發行業更加擁擠,爭奪客流的價格戰愈演愈烈。
從市場集中度來看,這導致消費者需求不斷分散,美發店難以通過連鎖模式實現有效的合并、擴張等規模目標。
03 互聯網是救世主嗎?
美發行業種種弊病由于長期缺乏改革,形成了惡性循環。
Tony老師與足療師、健身教練并稱為“花招最多的三大職業”,即全程化身推銷員,用各種花招誘導消費者充值。
比如開業大促銷,剪發吹發3次30元,你覺得很劃算,剛剪完發北京富康美發學校,坐下來仔細問是不是這個價,理發師淡定地說:“是這個價,不過是會員價,你成為會員,充值1000送200,然后還可以打7折,很劃算?!?/p>
至此,大部分消費者已經被賺錢的銷售手段“套路”了,因為厭惡損失、占便宜的心理等因素,只能付了錢就后悔。
然而,這種入不敷出的策略并不能挽救美發行業的衰落。
市場環境下,美發消費信任度的惡化,打擊了消費者的忠誠度和消費興趣。僅2014年至2019年,12315處理美發行業糾紛3013余起,占全部服務投訴的6.9%。
事實上,理發屬于低頻需求,男性兩周去一次,女性去的次數可能更多,一個理發師的效率固定在每月280人左右,很難實現大規模提升。
產品供給的非標準化、服務體驗質量的參差不齊,制約著行業品牌化的空間。
同時由于急功近利的思維,美發行業缺乏成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人才,沒有合理的管理流程,最終導致行業能成但做不大、能做大但做不長久、能長久但難以持續擴張的怪現象。
然而,一些明顯的轉折點正在發生。
一方面,2013年至2015年,國家相繼發布《美容美發單位化妝品日常監管指南(征求意見稿)》《美容美發業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要求美容美發行業維護消費者權益。
從長遠來看,整個美發行業的監管有望進入新的軌道。
另一方面,互聯網改變了消費者的決策方式,小紅書、微博、抖音等社交平臺上充斥著推廣和傳播產品的KOL。
營銷模式的改變,為門店不再局限于小區一公里內的線下獲客,以俘獲心智為主導的品牌建設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在傳統行業轉型的潮流中,美發行業也成為技術與資本介入的新戰場。
2014年起,國內涌現出一批以快發、星客多為代表的快剪店,主打“不辦卡、不推銷、不胡鬧”的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