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12-29 14:00:41作者:佚名
廈門島與鼓浪嶼之間這條名為鷺江的海峽,比上海的黃浦江略窄,船只三四分鐘便抵達彼岸。只有1.78平方公里的小島鼓浪嶼,是廈門的標志性旅游吸引物,是外來游客的必到之地。就像“不到長城等于沒到過北京”一樣,不到鼓浪嶼等于沒到過廈門。我不能免俗,不但10多年前第一次來廈門時便急切地慕名探訪,以后再來時別處可以不去,鼓浪嶼是無論如何要故地重游的。
當然,這倒不是因為日光巖、菽莊花園、鄭成功紀念館等著名景點,這些游一次即可,吸引我一去再去的是島上居民區(qū)的那種氛圍和情調。這里沒有任何車輛,無論貴賤一律步行。高低起伏又逶迤曲折的小巷間,一座座樣式別致的小樓,掩映在圍墻內的綠樹叢中。這些大多是三四十年代建造的舊房,巧妙地糅合了西方的建筑樣式和閩南的傳統(tǒng)風格廈門鼓浪嶼旅游旺季,小巧而顯個性。最引人遐思的是不時地從這些小屋中傳出的鋼琴聲。貝多芬、肖邦、莫扎特、李斯特等人著名的樂曲旋律,在小巷間淡雅而輕悠地彌漫著。
如果蘇州的特點可以用“小橋流水人家”來概括;那么,鼓浪嶼的特點則是“小巷深處有琴聲”。這里多數(shù)人家有鋼琴,音樂是許多居民生活的一部分。人們的交往也以音樂為媒介,家人或朋友相聚,常常是以鋼琴加大小提琴的和諧協(xié)奏,自然地形成家庭音樂沙龍。在這樣的環(huán)境熏陶下出了不少音樂家。鼓浪嶼被稱為音樂島,以至島上碼頭也建成鋼琴樣式。
離我上次來廈門時隔7年,鼓浪嶼面貌變了!如今島上游人如織,到處都是不同口音的外地人。原來稀少的小商店變成了熙熙攘攘連成一片的商業(yè)區(qū),還增加了熱帶魚展覽,仿兵馬俑展覽,仿兇猛野獸的歷險宮等,沿海正建造一批賓館和度假村。老景點如日光巖的上下鐵欄換成了漂亮堅固的不銹鋼欄,增添了栩栩如生的銅雕。許多拐角處建立了不銹鋼的指路牌柱。新建的皓月園中鄭成功率軍出征的大型青銅浮雕透出浩然正氣,高大威武的鄭成功雕像矗立在海邊大礁石上。
令人高興的變化和令人不安的變化摻雜交錯。小巷深處的琴聲難得一聞了,小巷里破門開店設攤的卻多了。像我這樣年齡的人易患戀舊的毛病。其實,變化是難免的。這般小島去年外來游客竟有320萬人次。來勢洶涌的國內旅游大潮不可阻擋廈門鼓浪嶼旅游旺季,鼓浪嶼不能拒客于門外,只能順勢應變。面積,修建環(huán)島道路;島上居民由目前的2萬多人逐步減少到1萬多。然而,還有人主張將島上居民全部遷走,將鼓浪嶼建成像新加坡的圣淘沙島那樣的純游樂島,建環(huán)島高架列車,建高爾夫球場,建大型游樂園等。
目前,正在小島南部海邊興建的金帶旅游度假中心的那一條藍色柱廊,頗有爭議,不少人認為與鄰近建筑不相協(xié)調,有損景觀。聯(lián)想貝聿銘設計巴黎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開初曾招來眾多非議,最后卻被多數(shù)人所接受。這條藍色建筑帶若能淡化其商業(yè)色彩而突出其文化氣息,或許會改變人們的看法。還有藍廊前沿可設置世界各國著名音樂家的石雕像,構成一條雕塑帶,中間小廣場的中心可建一有石雕藝術的小噴泉,并添加忽飛忽落可供游客喂食、照相的鴿群。
最后,對于海外游客,可設計推出“做一天鼓浪嶼人”的旅游產(chǎn)品,讓他們在居民家生活一天,了解和體驗鼓浪嶼人家的特殊生活情趣。還可開發(fā)音樂修學旅游,少年旅游者暑寒假在此接受音樂戴陶。盡管這些旅游產(chǎn)品的容量有限,但它有助于塑造鼓浪嶼以至整個廈門市的旅游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