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1-04 17:01:50作者:佚名
初春的港城,乍暖還寒。濱海路上,一輛17路雙層巴士伴著海風“領略”著港城浪漫的海岸線緩緩駛來。此刻,車上的乘客們紛紛向窗外望去,感受著“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意境。
在煙臺,17路公交線以其面朝大海和沿線高校集中的優勢,成為港城最具浪漫氣息和青春色彩的公交線路,更因獨具特色的志愿服務成效成為港城一道亮麗的“文明旗幟”。
近日,煙臺公交集團17路“愛在一起”志愿者服務隊在北馬路、濱海路沿線公交站點和17路公交車廂,開展排隊乘車引導、導乘咨詢、導游服務等系列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這是17路作為城市文明窗口對雷鋒精神的延續。多年來,17路先后榮獲“省市級青年文明號”“省市級工人先鋒號”“省市級敬老文明號”“省市級文明線路”等一系列榮譽稱號,“愛在17”品牌獲評全省道路運輸行業“十大創新服務品牌”稱號。
3月5日《煙臺日報》報道了17路“學雷鋒”集體典型事跡
“愛在17”品牌獲評全省道路運輸行業“十大創新服務品牌”稱號
17路的“前世”
17路公交線路是煙臺公交集團于1998年10月開通的煙臺市首條雙層巴士旅游觀光線路,線路長度26.8公里,沿途可游覽煙臺山、張裕酒文化博物館、第一海水浴場、月亮灣、東炮臺公園、棧橋、第二海水浴場、漁人碼頭等煙臺市代表性景點,廣受國內外游客的青睞。沿途經過的海軍航空學院、煙臺大學、工商學院、濱州醫學院、中國農大等著名學府,為17路線增添了濃厚的青春氣息。如今的17路不僅肩負著服務市民大眾出行的職責,還是展示仙境海岸、鮮美煙臺的城市名片。
自線路開通以來,乘坐17路雙層巴士領略藍天碧海的城市之美,成為市民和游客最為愜意的享受,雙層巴士上望山觀海,美麗的濱海風情記錄了無數浪漫情懷。
1998年行駛在濱海路上的雙層大巴
線路開通運營后的第9個年頭,因第一批雙層巴士運營期限到期以及道路情況制約等客觀條件所限,17路線更新為單層客車,陪伴了煙臺市民9年的17路雙層大巴逐漸退出人們視野,但市民對17路雙層巴士的記憶和情懷仍以各種方式續延。
2010年,由萊州小伙詩書和網絡歌手袁樹雄為紀念在17路雙層巴士上發生的一段情緣而聯袂創作的網絡歌曲《17路空調大巴》,隨著網絡的廣泛傳播,讓17路從一條簡單的線路編碼,成為一個城市的標鑒煙臺公交線路圖,一種對美好生活的感念,更多人向往的愛之線。
17路雙層大巴回歸
為提升煙臺濱海城市的魅力,呼應市民心聲,2011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在濱海路上恢復雙層旅游觀光巴士的決策。在市運管處的大力支持下,公交集團投資1400余萬元購置了20輛大邊框、寬視角、節能環保的天然氣雙層巴士,闊別了4年之久的17路雙層大巴再次駛上煙臺最美海岸線。
從2007年退市,到2011年回歸,再到如今的品牌化規范化運營,
17路雙層巴士的每一次發展變化都牽動著無數港城市民的心。
打造“愛在17”品牌
17路不光要運營起來,更要有自己的品牌。2012年5月14日起,17路公交線面向社會公開征集品牌名稱。征名期間,公交集團共收到1118個有效名稱方案。經過層層篩選,最終11個作品成功入圍。
2012年6月19日,來自駐煙高校、新聞媒體、旅游局、煙臺市運管處、煙臺公交集團的12位專家召開座談會,與會專家從內涵寓意、品牌推介、用語習慣等多個方面,對11個方案進行了反復比較和評選。最終,“愛在17、愛在一起”品牌名稱脫穎而出煙臺公交線路圖,并被注冊為商標。其標識由愛心、車廂圖形和“愛在17、愛在一起”的漢字組成,蘊含了“文明在車廂,愛心伴您行”的品牌內涵,體現了公交人“用心服務,傳遞溫暖”的情感境界,展示了“愛在煙臺,情滿公交”的奉獻情懷。
隨著“愛在17,愛在一起”品牌的打響,“愛在煙臺,難以離開”的寓意傳遍港城。講文明樹新風、黨的十九大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主題公益廣告走進公交車廂,讓公交車變身為流動的“道德講堂”。
公益廣告進車廂
從山東工商學院、煙臺大學、濱州醫學院,到中國農業大學、山東職業學院、山東商務職業學院,這一路都有17路的倩影,因此學生成了這條線路的“主載”。
排隊乘車文明景觀被中國文明網報道
排隊乘車引領文明風尚
早在2010年,煙臺公交集團就聯合沿線高校,組建了“文明乘車引導員”志愿服務隊,在全市首倡“排隊乘車、文明禮讓”理念并持續至今。9年來,文明乘車引導員每天早晚客流高峰時段、節假日及風霜雨雪天氣都會準時到17路沿線及市區50多處客流密集的公交站點開展監督公交車規范靠站,引導市民文明排隊乘車,為乘客提供導乘服務等公益活動。提起駕駛員,17路的每一名駕駛員都是志愿者,都被評過“優秀駕駛員”,平日拾金不昧、見義勇為等先進事跡層出不窮。
17路駕駛員見義勇為獲表揚
合作共建深化品牌內涵
作為城市文明的流動地標,近年來,在市運管處的大力支持下,煙臺公交集團持續推進“愛在17,愛在一起”品牌創建內涵,積極與煙臺大學等高校合作開展品牌線路創建活動。公交集團為學生們提供最貼心的出行服務,提供社會實踐平臺;大學則為駕駛員提供英語口語等內容的綜合素質培訓。同時,通過校企合作長年開展的文明乘車引導、黨支部結對共建等系列活動為“愛在17”品牌注入了新活力、新內涵。
品牌創建標準化制度化
組建學雷鋒志愿服務隊
一次“愛心敬老游”,讓老人們感受到了17路的溫度。由17路雙層旅游觀光巴士組成的愛心敬老車隊,定期組織敬老院的老人出游。而這些老人絕大多數每年只有一兩次的機會出門游玩,老人們都盼著有這種愛心車隊帶著出門看看。“誰都有老的那一天,年輕人為老人干點事是應該的。”17路公交駕駛員郝立勇說。為充分發揮17路“省市級敬老文明號”的品牌效應,17路還經常組織駕駛員為孤寡老人送溫暖、獻愛心活動,與失獨老人結對子,陪老年人到17路沿途站點游玩,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一次“愛心敬老游”,讓老人們感受到了17路的溫度
2017年畢業季,煙臺職業學院畢業生寫的《再見,17路公交車!再見,我的大學生活!》一文寄托了眾多學子對17路的依戀。
“三年時間
三年歲月
在這個城市中
仿佛除了即將成為自己口中的母校外
17路成為自己思念的寄托
它是西門最溫暖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