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3-16 05:14:27作者:admin2
“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學模式探索摘要:我校語文教學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學模式,優化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質量。“創設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學模式的突出特點是在教師精心創設的情境下,讓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主動分析問題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并且通過學生之間及師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深化學生的認識,最終使學生能夠主動發展。這種教學模式打破了以教師為中心,講授灌輸的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在實際教學中,創設情境貫穿于教學的始終,自主探究與交流合作不是截然分開的兩個階段,可以依據教學的具體內容和實際情況,將兩個階段合起來進行。關鍵詞:創設情境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教學模式一、“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學模式(一)模式的理論基礎及指導思想“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模式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教師和同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因此,在教學中必須摒棄傳統的灌輸知識的方式,提倡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主動獲取知識。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我轉變了教育觀念,將課堂教學變成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交流的多邊活動,師生之間是民主、平等、合作的交流關系,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學生是活動的參與者、探索者和創造者。我們經過反復研究、論證、提煉,依據學科特點,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發展規律,以學生的學為出發點和歸宿,構建了“創設情境―主動探究―合作交流”教學模式,這種教學能讓學生逐步由以教師主導的“他主學習”,走向以獨立自學為主的“自主學習”,最后達到學會學習、學會創造的目的。(二)模式的教學程序“創設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學流程如下: 教師 學生 創設情境 明確目標 分層指導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總結評價1.創設情境:通過各種手段,創設生動、具體的語言環境,拉近語言學習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距離,使死的語言成為活的生活。教師可以通過圖片、錄像、動畫片、學生表演等多種方式,以活動為載體,設疑激趣,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問題情境。如在《ai ei ui》一課識字部分的教學中,導入時播放《春天在哪里》的音樂,讓學生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欲望。并利用書中的情境圖和兒歌的表演,讓學生在愉悅之中鞏固了知識。2.自主探索:讓學生獨立探索知識,教師分層指導,有針對性地啟發、引導學生圍繞目標進行觀察、閱讀、思考、嘗試、聯系等探究活動,讓學生自主去分析、解決問題。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探索性學習方式,他們的知識經驗是在與客觀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漸形成的。為此,在教學中必須從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提供給學生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在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最初教師的幫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漸減少,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我在識字教學中,讓學生運用原有經驗來記憶字,為學生創設了自主學習的空間。如在識“白”字時,學生利用已有知識來學習,有的會聯系英語中的“white”來記憶;有的從字形上觀察說,白字像一個打開的易拉罐,當我喝飲料時,就會想到這個字……學生不但思維更加活躍,而且在自主探究的學習中掌握了學習的方法,也增強了能力。3.合作交流: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基礎上,還要組織好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多邊共同研討活動,讓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迸發出靈感的火花,從而體驗成功的樂趣。可以組織多種形式的討論,包括同桌互幫式、四人小組研討式、多人小組寫作式和全班合作式等,為學生充分表現、合作和探究搭建舞臺。根據學習的具體內容及具體條件,安排學生自由發言,也可以在小組交流,然后派代表在全班匯報。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對討論中所提出的疑問,以及普遍存在的模糊認識進行討論,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發展多向思維。師生關系應是解決難題的合作關系,教師要善于運用誘導的語言,緊扣目標,引導學生逐層深化,激活學生的思路。在實際教學中,創設情境貫穿于教學的始終,自主探究與交流合作不是截然分開的兩個階段,可以依據教學的具體內容和實際情況,將兩個階段合起來進行。(三)模式的教學策略1.氛圍和諧的策略。“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學模式,應建立在新型的師生關系上,為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平等、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要與學生互動,要用商量的口吻和學生對話,要用激勵性語言來鼓勵評價學生,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培植自信,獲取成就感。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成為學生學習的朋友。2.創設問題情境的策略。實施這一模式的關鍵是問題情境的創設,問題情境的設計不單單是問題本身的設計,還包括問題的引入方式、利用方式,可采取:(1)聯系學生原有知識創設問題情境(2)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情境(3)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情境3.群體討論。4.交流合作策略。(1)教師應根據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分組,提出討論,交流的內容和要求并加以有效指導,組織學生開展討論交流。在討論中設法把問題一步步印象加深,要啟發誘導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自己去糾正和補充錯誤的和片面的認識。(2)形成合作學習的氛圍,加強生生之間、群體之間的交流和問題,可擴大參與面,組織組際交流、互查、競賽討論等。(四)教學模式的評價1.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這一教學模式,其突出特點是在教學活動中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教師創設情境,學生發現問題,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構建新的知識體系。2.閃現學生個性。通過情境的創設,學生閃現自己獨特的學習風格、策略,能表達出不拘泥于常規的思路和方法,嘗試多向思維,敢于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敢于堅持自己的觀點。3.凸現學生創新性。在學習中,學生敢于質疑問難,敢于標新立異,有競爭意識。4.體現合作成功。這一模式,通過“學習共同體”實現人與人的溝通,使每位學生都能得到應有的尊重和理解,在相互表達、交流、評價、吸收的過程中,體驗成功。5.構建了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在教學中與學生平等、多向的思維交流,師生互動,教師能尊重學生的觀點,鼓勵學生求新求異,構建民主、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五)模式的特點及優勢“創設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學模式的突出特點是在教師精心創設的情境下,讓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主動分析問題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并且通過學生之間及師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深化學生的認識,最終使學生能夠主動發展。這種教學模式打破了以教師為中心,講授灌輸的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改變了課堂教學面貌,實現了五個轉變:(1)變僅以掌握課本知識為目的為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充分和諧地發展;(2)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為引導學生自主參與、主動探究式學習;(3)改變追求唯一結論的封閉式教學為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互相研究,進行多向思維,鼓勵標新立異的開放式教學;(4)變教師講學生聽的靜態教學為全體學生主動參與的實踐活動的動態教學;(5)變教法的單一性為多種方法結合,綜合運用。這種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在教學中創造性地利用。參考文獻:1、《教育理論》 2、《教學法研究》
微笑與教學東川區第四小學 施祖清【摘要】“愉快教學”目的是為了“愉快學習”,實施“愉快教學”的方式方法各式各樣,因事而異、因生而異、因師而異,因科而異。不論何種課程、何種方式、方法,都應該抓住“愉快”二字,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構建和諧、輕松的課堂教學,才能讓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笑瞇瞇”。【關鍵詞】 教學 微笑 愉快【正文】“和諧社會”已是當今百姓人人皆知的詞兒,“和諧校園”、“和諧課堂”應是“和諧社會”的一個細胞,“新課堂”是和諧教育的載體。傳統的“棍棒教育”、“滿堂灌”已經不適應新時代的要求,21世紀的教育是培養新人才的“素質教育”,這種教育應該既不是“為升學作準備”,也不是“為就業作準備”,而是“為人生作準備”,也即“為人生打基礎”,素質教育首先要求教師上出高質量的課,真正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素質。作為一名教師,要上好每一堂課讓學生深受喜愛,實屬不易。將近15年的教學實踐,使我深切體會到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激活學生參與意識和參與熱情,使學生成為主體,讓學生笑瞇瞇的學習,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以人為本”,創造一個和諧、活躍、幽默的課堂氣氛是橋梁,怎樣創設這樣一個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呢?“微笑”,動之以情的微笑,是良藥。在我看來,微笑,能放松自己,給自己增添人格魅力;微笑,能滋潤學生的心靈,是有形的快樂;微笑,能播下友誼的良種,是無聲的問候,無意中改善了師生關系,……;在這里,我高聲呼吁:請把“微笑”帶進課堂。一、把“微笑”帶進課堂有利于學生思維的啟迪,使學習輕松起來。動之以情的微笑,真正地愛學生,才能真確引導學生,挖掘出學生的潛能,潛能是每個人的潛在的智慧和精神力量,潛能被稱為“沉睡在心靈中的智力巨人”、“每人身上有待開發的金礦脈”。這個“智力巨人”只有以輕松、和諧的方式才能喚醒“她”。面帶微笑這個巨人就樂意和你交朋友;真情流露,這種“金礦”便在你面前閃閃發光。如:2010年11月27日我在東川區第四小學執教《11~20各數的認識》一課中,教師微笑著說:“11根小棒如何擺能讓人一眼就看出是11”,當有同學說出十根捆起來時又笑瞇瞇地給予肯定。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在教新知識時采用引導探究法,給學生自主探索,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產生過程。通過探索,使學生對知識產生愉快教學目的是為了愉快學習,直觀的認識,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萌發學習數學的興趣。為了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數一數、擺一擺、說一說、猜一猜、玩游戲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通過動口、動手、動腦,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笑瞇瞇地學習。二、把“微笑”帶進課堂有利于溝通師生關系,使教師取得學生的親近、信任,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也許有人會說,這樣做會不會導致學生不怕老師,紀律渙散呢?不會,恰恰相反,這樣做能使學生更集中注意力。老師在課堂上能恰到好處的微笑,學生在精神上能很輕松,能大膽思考大膽發言,能暢所欲言,學生往往在這樣的氣氛中“發了光”。就這樣,教師可以更好地、更及時地了解學生 ,獲得反饋,進而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調整。在微笑之中,師生之間心與心相連,師生關系融洽,學生嘗試到成功的滋味,更有了信心。如:我在執教《11~20各數的認識》一課中,當認識了“十”和“一”兩個概念后,教師笑瞇瞇地說:“我們的小手也可也捆起來”,之后帶學生做“捆小手”的游戲。 “捆小手”是我的小創造,有趣、簡單,學生在“玩中學”。而后教師又笑瞇瞇地說:有了“十”和“一”這兩個“小家伙”幫忙,我們就能快速說出有幾根小棒了(課件出示)。之后提問:12里面有( )個十和()個一;15由()個十和()個一組成的。教師再次笑瞇瞇地:在“11、12、13、14、15、16、17、18、19”這些數中,你喜歡哪一個?你想擺一擺嗎?(學生擺小棒,請幾個同學用實物投影演示,并說一說有幾個十和幾個一)。教師微笑的表情,幽默的語言有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我認為能讓學生“笑瞇瞇學習”就是愉快教學,另外學生動手擺小棒讓學生體驗了學習過程,嘗試到成功的滋味,從而學得“笑瞇瞇”。三、把“微笑”帶進課堂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微笑,并不費力,但它具有無限的力量。當孩子思考問題時,當孩子回答問題正確時,投去一個甜美的微笑,這是對他極大的鼓勵,為其他孩子樹立了榜樣;當孩子犯了過錯時,教師如能制怒于心,嚴而有格,笑而適度,便是對學生的鞭策而不傷其心,師生情感能得到共鳴,學生情緒由緊張變緩和,從而使全體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微笑”,使學生“不怕”教師,喜歡課堂,不再厭學了。如:我在執教《11~20各數的認識》一課中,有一個片段:19根再擺一根是幾根?怎樣擺能一下子就看出是“20”?你能想個辦法嗎?(把另外10根也捆起來)。“設問”是數學教學的重要教學手段,教師微笑著鼓勵學生自己想辦法,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四、把“微笑”帶進課堂有利于教師忘卻一切煩惱,從而專注于課堂。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教師也難免在生活中遇到這樣那樣的煩惱,但是,這煩惱不能帶進校園,更不能帶進課堂。學會微笑,學會坦然,才能做好其它事情;課堂里的微笑,能把一切雜念從教室里驅逐出“境”,使教師不易發脾氣;使孩子感到親切、溫暖,體會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懷。如果說,綠葉是紅花的背景;愛是心的背景;那么,“微笑”恐怕是課堂的潤滑劑。經歷十多年的教學生涯,深感:微笑是激活學生的重要手段;微笑,是課堂高潮迭起的好幫手之一。我想,微笑,應是人生一道亮麗風景線。作為教師角度,我要高聲呼吁:不論何種情況下,請把“微笑”帶入課堂!請不要總是板著個面孔面對學生!當然,笑必須有度、有時機、有分寸,而非分分秒秒、隨處在笑。【作者簡介】:施祖清,男,漢族,1978年5月出生,云南東川人,本科學歷,小學一級教師,現工作于昆明市東川區第四小學,通訊地址:昆明市東川區第四小學,郵編:654100,電子郵箱:86935662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