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灰色的眼角淌下蒼桑的淚水國旗下講話端午節,敢問蒼天,蒼天無情;敢問土地,土地無言,只有那向東的江水,急湍著波濤,做出了如歌如訴的回音,于是老人決定選擇用江水的清" />
更新時間:2021-06-12 04:48:27作者:admin2
浪漫的悲劇
老人灰色的眼角淌下蒼桑的淚水國旗下講話端午節,敢問蒼天,蒼天無情;敢問土地,土地無言,只有那向東的江水,急湍著波濤,做出了如歌如訴的回音,于是老人決定選擇用江水的清冷來洗去塵土的污蝕。
這是屈原的故事、屈原的人生。幼時我們竟然不知道幼童的快樂節日竟會建立在一個愛國詩人的血肉靈魂所不能承受的痛苦上,我曾經以為屈原是脆弱的,把沉痛的傷口留給后人,自己用輕松的方式,拂袖而去,這是一種逃避。如今,已不像曾經那樣主觀堅持,而把事情看得更客觀些。《離騷》讓我讀懂了不一樣的屈原,我總相信冥冥之中,他已經預想到了自己的結局,正如那句“余既不難夫離別合,傷靈修之數化”屈原對國家愛已超乎生死,是一種信仰,死對于他而言,只是放逐自己對人世的失望無奈,屈原的死又何嘗不是在為世人償還,償還那些讒言不正的,虛偽貪婪的人所欠下的罪行,以自己高尚的的靈魂去救贖。他的死喚醒了一批人,又震撼了了另一批人,即使是秦國也會為屈原的人格而屈服,那是超脫世俗、權貴的。那些排擠,嫉妒他的人們定會在內心覺得不安,楚懷王定會為失此良臣而懊悔。
屈原以悲壯的形式離開,世人以無盡真摯的心去緬懷。
屈原是由遠見的,擁有商鞅般的創新意識,可惜,每朝有每朝的腐朽,每代有每代的阻礙,那些擋在楚國興盛途上的奸險小人實實在摧毀自己,屈原覺得悲哀了,他把他的愛、恨全交獻給了《楚辭》的創作,說到《楚辭》,如今無人不知屈原,王國維認為《楚辭》的創作為以后的戲劇作了基奠。比起被世人久聞的《離騷》,我猶記得我讀《懷沙》時候,是以一種惆悵的心情,這是屈原一生最后的詩文,我想它并不能稱為是冰冷的絕命詩,它是由溫度的,是詩人灼熱的心,是詩人靈魂的升華,它讓看他的人心靈震撼,我開始想象他身旁的景物,初夏閑散的熱氣,低靡的鳥鳴,滔滔冗長的湘江水,一切是那樣平靜,而他卻用一首《懷沙》來解釋此刻他所看見的一切,《史記》在記錄《懷沙》全文之后接著說明:“于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并且在東方朔解釋了“懷沙”的用意說:“赴湘沅之流澌兮,恐逐波而復東,懷沙礫而沈兮,不忍見君之蔽壅。”由此可知,懷沙是懷石自沉的意思,這又為他的死憑添了難以形容的悲壯。
屈原如同開在山峰高潔的雪蓮,即使是那樣美好卻又不為世人所取用,他活在陰暗的蒼穹下,他和那個社會的分歧是無法拼湊得了的,人在自己一切希望破滅了的時候,只有以死來明志,他的自殺是可以被世人所理解的,這是一場必然,換句話說只有死才能留下自己對國家的忠誠,這是封建制度造成的悲劇。
總之,李白這樣寫道:“屈原詞賦懸日月”。每年的端午節時,終會讓我記起這樣的屈原,每當品嘗粽子的時候,也總會覺得里頭一定裹著一個又一個故事,屈原告訴我們要連他的生命一起活著。
那個投河的老人,化成一縷純凈的風,吹往永遠有太陽的國度。
沒有易水送別的豪情,沒有烏江自刎的悲壯,卻是一聲驚天地泣鬼神的“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造就了一代圣人,也留下了那風騷萬種。
回想當年,輔佐懷王。議國事,出號令,應諸侯,忠肝義膽,義薄云天。有臥龍的智謀,魏征的直言。卻不想,君王無道,官場渾濁,空感嘆:世間險,人情惡,欲箋心事,獨語斜闌!冥冥之中早也注定,君無用武之地,英雄終歸末路。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鐵血男兒,錚錚傲骨。生亦何歡,死亦何懼,但為君故,可拋頭顱。然而官場的爾虞我詐,世俗的道貌岸然,冷卻了你一腔熱血。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于夢醒后的屈公無路可走!
三朝元老被放逐,滿腹冤屈更與何人說!月光皎潔灑銀鬢,眉宇深鎖吟《九歌》。
屈公才調更無論,外修內美勝世人:綻放出浪漫主義的奇葩,文采風流;引出傳世之《離騷》,光華萬丈!感動于你“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著;傾倒于你“扈江離與辟芷兮,忍秋蘭以為佩”的完美;折服于你“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的堅毅!滔滔歷史長河,留下了你不滅的精神,永恒的身影。
屈公雖無關羽之勇猛善戰,卻有他的忠肝義膽 ;雖無陶潛的恨世嫉俗,卻有他的高潔傲岸。然而你痛苦終結了曾經輝煌的一生。曾知否?沒有挫折的人生不一定是壯美的人生,而沉醉于夢的痛苦而不能自拔的人生,注定了屈公悲劇的一生!
從左使到囚徒,從郢城到汨羅,屈公之心,為君而發,為國而搏,為天下而奔!卻終絕筆《懷沙》,魂歸汨羅,不為人杰為鬼雄!
悲哉,風雨一生!
痛哉,多情一生!
壯哉,九死未悔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