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營造良好的家庭氣氛
家長不" />
更新時間:2022-04-25 14:33:27作者:admin2
高考前安慰孩子情緒是非常重要的。家長可以通過適當營造良好的家庭氣氛、必要時與老師多溝通、調整好孩子的“生物鐘”,等等方式調節孩子情緒:
一、營造良好的家庭氣氛
家長不要過分渲染高考結果對考生的前途和家庭的影響,不要反復強調自己對孩子的付出、犧牲,以免加重孩子的內疚感、負罪感。面對高考,考生身心處于“應激”狀態,具備了一定的抗壓能力,又難免敏感脆弱,父母適度的關懷會給考生很大的學習動力。
二、必要時與老師溝通
如果家長此時不了解考生學習狀態,不了解考生的心理狀態,那么就需要與老師溝通,客觀了解孩子學習成績和在校情況,以便更科學應對考生產生的各類問題。面對考生的成績下滑和情緒低落,與老師溝通孩子成績下滑的原因,尋根問源的給予考生心理安慰,切忌盲目“嘮叨”。
三、調整好孩子的“生物鐘”
高考準備到最后階段,考生身心已經處于極度疲憊狀態,此時,通宵達旦和不規律作息,不但起不到積極作用,更會損害考生身體健康,家長要慢慢引導考生每天規律作息,以適應高考作息時間,確保考生每日7小時睡眠。
擴展資料:
造成孩子高考前負面情緒的原因:
1、壓力過大。高三這樣的心理狀態,在生活中不少見,主要是壓力引起的,高考更是被放大了。青春是殘酷的,社會關注、老師關切、家長期盼凝聚起了高考的放大鏡,孩子就站在這臺放大鏡的焦點上,每一年,都有無數的學子被高考壓力“追殺”和“碾壓”,這其中也包含他們自己內心的恐懼、驚慌和自責,以及一直心底的從未放棄掙扎的夢。
2、環境的影響。所有的高考生都處于青春期的敏感期,他們渴望被關注,而不是被忽視。老師的差異化態度,會傷害成績一般或是不好的學生的自尊心,如有的老師在排座位的時候,喜歡把成績好的學生排在一起,怕成績差的學生影響。老師的一次座位調整,或是一個眼神,不管是有意無意的,都可能是產生考前厭學癥的導火索之一。
3、家長的影響。有的家長總是逼問著最后的結果,特別是諸如“復習得怎么樣了啊”、“考得怎么樣啊”,這會給孩子帶來一種空前緊張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