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風格上看:解放" />
更新時間:2022-04-15 21:35:18作者:admin2
《艾青詩選》主題思想:對理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與熱烈的追求。對黑暗的憎惡,對光明的謳歌和向往。對物質貧困然而精神富有的依戀,歌頌人民,禮贊光明,思考人生。
詩歌風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筆觸詛咒黑暗,謳歌光明;建國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頌人民,贊揚光明,思考人生。他的“歸來”之歌,內容更為廣泛,思想更為渾厚,情感更為深沉,手法更為多樣,藝術更為圓熟。建國后出版的詩集有《歡呼集》《寶石的紅星》《海岬上》《彩色的詩》《域外集》《雪蓮》《艾青詩選》等。艾青以其充滿藝術個性的歌唱成家,實踐著他“樸素、單純、集中、明快”的詩歌美學主張。
??《艾青詩選》中,《北方》的主要內容:既悲嘆北方的貧瘠落后以及戰爭給北方民眾帶來的苦難,又謳歌北國民眾自古具有的不屈的生存意志和保家衛國的決心,具有濃郁的愛國主義情懷。全詩多用意象抒情寫意,勾勒出一幅幅富動感的北國鄉土畫面,形象生動,準確傳神。
??
詩人在這首詩中表達了對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祖國深深憂慮,對戰亂烽煙中人民處境的深刻同情,對古老中國的無以言說的熱愛,他相信在巨大的苦難面前,這塊土地會有強大的生命力,人民會有強大的力量重新站立起來并取得勝利。
第一部分是敘述寫詩的緣由。
??第二部分由三節構成,淋漓盡致地描寫了災難深重的北國環境,從自然環境襯托出北方人民承受的深重悲哀。第一節由五個層次構成,極寫北方的悲哀。在作者筆下,北方的悲哀不僅僅是環境的可怕,而是在長期戰亂和日寇鐵蹄下的人的悲哀,作者借大環境的冷漠可怕來寫人民在這塊土地上異常艱苦地度日掙扎的困境。
??第二節則用枯干小河上的車轍顯示人民渴求生命的源泉,用成群的大雁逃往南方來寫人民流離失所的狀況。第三節是復唱,借黃河來寫北方所承受的無窮無盡的災難和不幸。第三部分突出了詩的內在含義。寫在這悲哀之下詩人對這塊土地強大生命力的禮贊。作者在這里,從古代蒼茫中講述這塊土地所蘊有的力量和人民從未屈辱的頑強抗爭精神,他表達了北方永遠不會滅亡和人民必勝的堅強信念。
??
??
此詩寫于1938年2月。當時,正值抗日戰爭爆發,戰火迅雷般逼近了黃河,艾青正和蕭紅、蕭軍、聶紺弩、端木蕻良、張仃等一批文化界朋友,應聘赴山西民族革命大學執教,旅經陜西潼關。詩人目睹戰爭陰云籠罩下北國大地一派荒涼、郁和紛亂的景色,心靈受到極大震動,一位朋友感嘆“北方是悲哀的”,更觸發了他的思緒,因而詩人路過潼關之時寫下這首《北方》,同年四月發表在《七月》雜志的卷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