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快速地閱讀原文?很多學生采用“地毯式”的閱讀方式,逐字逐句地閱讀,每一個字讀時都深思熟慮、戰戰兢兢,生怕意思稍有偏差,影響對整篇文章的理解;或者他們會沉迷于單個句子的含義。如果做復雜的分析,你可能不理解句子的結構,也不理解句子的意思,從而導致錯誤的答案。這種緩慢而謹慎的閱讀方法,在心理上似乎給讀者一種虛假的踏實感,但從理解原文或完成問題的角度來看,這種方法耗時較長,效率低下,效果并不理想。多么有效的方法啊。
針對這種常見情況elegant是什么意思?怎么讀,交叉考試導師根據2006年閱讀題第一篇文章介紹了一種有效的閱讀原文的方法:精讀重點、略讀細節、跳過修改——“三”閱讀方法”。
1. 詳細閱讀要點
要點:就原文而言,是文章的基本結構、內容和態度;就答案而言,就是該問題對應的原文的疑問句。以這個標準來衡量,原文中需要重點閱讀的單詞和句子并不多,因為文章最后只有五個問題,它們對應的原文也就五個句子左右。為了回答文章最后的問題,需要重點閱讀原文的以下內容:
1、宏觀方面——①文章結構; ②文章主題句; ③ 每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④作者的態度。
2、微觀方面——①出現拐點; ② 重要標點符號; ③主句。
2. 瀏覽細節
與論證相比,論證詳盡。如果你理解這個論點,就可以更快地閱讀該論點。與段落主題相比,解釋段落主題的支撐句子詳細。可以略讀的細節包括示例和解釋。
3.跳過閱讀修改
詳細修改僅作為對論點的微小補充說明,初讀時可以跳過。另外,這些細節的東西通常不會包含在問題中。即使涉及到問題,到時候再看也晚了。可以跳過的細節包括:
1. 兩個逗號之間的疑問句
2. 兩個破折號之間的問題
3. 角色名稱
4.平行敘述
下面以2006年考研一讀為例,詳細講解如何運用“三讀法”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盡管“無休止地談論差異,美國社會仍然是一臺令人驚奇的使人同質化的機器。流行文化具有“著裝和言論的民主化統一,以及隨意和缺乏尊重”的特征。人們被十九世紀百貨公司推出的“消費文化”所吸引,“商品琳瑯滿目,氛圍優雅”。這些商店不再是迎合知識精英的私密商店,而是任何人都可以進入的商店,無論階級或背景如何。這將購物變成了一種公共和民主的行為。大眾媒體、廣告和體育是同質化的其他力量。
移民正在迅速融入這種共同文化,這種文化可能并不完全令人振奮,但也絕非有毒。格雷戈里·羅德里格斯在國家移民論壇上撰文稱,當今的移民既沒有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也沒有抵制同化。 1998年,移民占人口的9.8%; 1900 年為 13.6%。 1990年之前的10年里,每1000名居民就有3.1名移民抵達; 1890年之前的10年,每1000人中有9.2人。現在,考慮三個同化指標——語言、住房所有權和通婚。
1990 年的人口普查顯示,“來自 15 個最常見原籍國的大多數移民在居住十年后都能說‘流利’或‘非常流利’的英語。 ” 移民的孩子往往會雙語并且精通英語。 “到了第三代elegant是什么意思?怎么讀,大多數移民家庭都失去了原來的語言。”因此,美國被描述為語言的“墳墓”。到 1996 年,1970 年之前抵達的外國出生移民的住房擁有率為 75.6%,高于本土出生的美國人 69.8%。
在外國出生的亞洲人和西班牙裔人“異族通婚率高于在美國出生的白人和黑人。到了第三代,三分之一的西班牙裔女性與非西班牙裔女性結婚,41% 的亞裔美國女性與非亞洲人結婚。
羅德里格斯指出,世界各地偏遠村莊的孩子都是阿諾德·施瓦辛格和加斯·布魯克斯等超級明星的粉絲,但“一些美國人擔心生活在美國境內的移民在某種程度上仍然不受國家同化力量的影響。”
美國是否存在分裂問題和憤怒情緒?的確。它足夠大,什么都有一點。但特別是與美國動蕩的過去相比,今天的社會指數很難表明社會環境是黑暗和惡化的。
21.“同質化”一詞(第 1 行,第 1 段)最有可能的意思是
[A] 識別。[B] 關聯。
[C] 同化。[D] 壟斷。
22.根據作者的說法,19世紀的百貨商店
[A]在流行文化的傳播中發揮了作用。
[B]成為普通消費者的貼心商店。
[C]滿足知識精英的需求。
[D]它的出現歸功于消費文化。
23. 文本表明現在在美國的移民
[A] 能夠抵抗同質化。
[B]對美國文化產生巨大影響。
[C] 很難對共同文化構成威脅。
[D] 占人口的大多數。
24. 為什么第 5 段提到阿諾·施瓦辛格和加斯·布魯克斯?
[A] 證明他們在世界范圍內的受歡迎程度。
[B] 揭示公眾對移民的恐懼。
[C] 舉出成功移民的例子。
[D]展現美國文化的強大影響力。
25. 作者認為,移民融入美國社會是
[A] 有益。[B] 成功。
[C] 無果。[D] 有害。
1)仔細閱讀要點
根據上面要求的詳細閱讀內容,質證導師用紅色標記了重點。首先是宏觀方面:從文章結構來看,本文主要解釋了一個同質化(同化)的概念,屬于常見的“突出”結構,即主要解釋了一個核心概念。文章的第一句“盡管‘無休無止地談論差異,美國社會是一臺令人驚奇的同質化人民的機器’”是整篇文章的中心。除了這句話之外,其他段落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也是值得關注的是,在態度方面,反問輔導老師在第一句第一句(驚人)、第二段第一句(幾乎有毒)和課文最后一句()中使用了雙重否定。很難暗示一個黑暗和惡化的社會環境)來表明移民已經成功融入美國社會。
從微觀上看,第二段第一句(but)、倒數第二段最后一句(yet)、最后一段最后一句(but)的轉折分別對應三個問題。另外,文章第一句話也對應了一個問題。 ,從而確定了四個問題對應的原文——問題1、3、4、5。剩下的第二個問題也很容易根據問題中的關鍵字 19th- century 找到第一段。
可見,閱讀時只要抓住要點,就可以快速定位到每個問題對應的原文。
2)略讀細節并跳過修改
一方面是為了加快速度,另一方面是為了提高準確性,可以更快甚至跳過細節和修改。第一段中,第二句很難理解,但由于它放在文章主題之后,所以應該是對第一句主題的詳細解釋。因此,如果你閱讀時不明白,就不要當真,因為它只是一個論證,通常沒有經過測試。
第二段中,段尾含有數字時代的兩個句子是平行細節,應快速閱讀甚至跳過。第三段和第四段是對第二段最后一句提到的三個同化指標——語言、住房所有權和通婚的詳細解釋。它們是顯而易見的細節,閱讀時應快速閱讀。這樣閱讀不僅抓住要點,而且還節省時間。
綜上所述,只要仔細閱讀要點,略過細節網校頭條,跳過修改,就可以做到準確率和速度兼得。所以,考研閱讀的最高境界是:精讀考試所需內容,略讀次要內容,忽略無關內容。
(注:本文參考李傳偉主編的《2008年考研英語閱讀試題全面突破》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