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06-05 00:23:37作者:admin2
這類事情發生在規模較大的學校。我校教職工300多人,教師中有部分不承擔教學任務。有專職實驗員;有專職負責食堂人員;專職圖書室管理員;專職檔案室工作人員;專門檢查清潔衛生的老師。
之所以有這些人的存在,是因為這些崗位確實需要人,尤其是學校大,資料多,學校的宣傳任務重,實驗保管及借還實驗器材……
這些人往往都是從教學人員中抽出來的,工作輕松,沒有教學質量考核的壓力,工資分文不少,績效工資也拿完,成為一些人向往的崗位。
有些人,因為身體原因,被安排在這些崗位;有些人因為教學質量差被安排在這些崗位;也有年紀輕輕,不知道怎么會安排到這些崗位的;有男55歲以上、女50以上被照顧到這些崗位的。
在我校,這些人被稱為“邊緣人”,每到年終,每個教師發一張表,上面有非教學人員的名字,教師就在名字后面選√“優秀”“合格”,其實大家根本就不了解他們的工作情況,隨便畫“√”,就算考核了。
這些崗位雖然部分人羨慕,但多數人不屑。因為社會上的人都知道,這些人沒有本事,沒有社會地位。另外這些人的職稱很難晉升,因此他們雖然工資輕松,有時也牢騷滿腹。
也有個別不服輸的年輕人,找領導安排上課,領導也安排給學生上課,但不到兩個月,由于教學效果差,管不了學生,老師上面講,學生下面講。學生和家長集體向領導反映,最后灰頭土臉被攆下課堂。
每一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長處和短處,安排工作時或申請崗位時,都應該揚長避短,盡量在合適的崗位,學校這部“機器”才能夠正常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