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7-04 16:51:53作者:佚名
Cue這個詞很有意思。
英文課本里幾乎不怎么提,但是日常說話卻常常夾在中文里說。
我最擔心的是老師課上突然點我的名,“哎,請不要點我名,我對這個一無所知”諸如此類的話語。
Cue這個動詞的含義是向他人提供提示或暗示,而作為名詞使用時,它則代表了戲劇舞臺上所傳遞的提示與暗示。
韋氏詞典的溯源表明,cue這一詞匯可能源自劇本中的qu符號,而qu是拉丁文quando(意為“何時”)的簡稱,其目的是向演員傳達“現在可以開始了”的信號。以下提供兩個實例:
n.
她站在舞臺側翼,靜候著上臺的信號。
她站在舞臺側面等待著出場的提示。
v.
當您需要我開口講話時,能否給我一個提示?
你要我開始講話時能給我暗示一下嗎?
英語對漢語的影響
在漢語里,眾多日常使用的詞匯源自外語的音譯,大家熟知的例子包括巴士、麥克風、吐司和的士等。
某些詞匯早在19世紀便已融入漢語,例如“一打”,代表“12個”的意思,最初源自英語中的“dozen”,先是在上海話中流行開來,隨后才被廣泛采用。
這個時期就是洋涇浜英語(也叫皮欽英語)的興衰期。
《世界英語在亞洲語境》一書中指出,英語于1630年代傳入我國,當時英國商人在華南地區開展貿易活動,特別是在廣州和澳門等城市,當地居民與外籍人士交流時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混合語言——皮欽英語。
有趣的是,牛津英語詞典中提到,英語中的“pidgin”一詞原本是對當時廣東人發音的“business”進行的音譯,隨后這個詞匯便被用來指稱這種混合語言。
這可能就是——我“音譯”了你的“音譯”。
Pidgin是一種簡化后的語言,主要用于不同語言背景的人們之間的交流。
皮欽語:一種在使用不同語言的人群里用作交流的簡化口語。
在1830年代,皮欽英語隨商人抵達上海,更名為“洋涇浜英語”。這一名稱源于上海昔日的一條河流——洋涇浜,它曾橫貫英法租界,后因填埋而成為延安路的一部分。
昔日的洋涇浜 圖源:flickr
不論是稱作皮欽英語還是洋涇浜英語,本質上它們都是那個時期上海、廣東等地居民與英國人進行日常交流所使用的口語。
中文對英語的影響
交流,你給我予,各自的語言就都留下了對方的印記。
在英語中,那些約定俗成卻無法用語法規則加以解釋的表達,很可能受到了中文語法的影響。
no can do: 不能做/不得行/做不到
no pain, no gain: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long time no see: 好久不見
這些短語都有著很鮮明的中文語法特征。
在當時的年代,我國民眾在運用洋涇浜英語交流時,遵循的是中文的語法規則。以這句英文為例:
我以十美元的價格出售了(這件物品)。現在,我將以一美元的價格將它賣給你。
這句話的意思并不復雜,它表達的是“之前我以10元的價格出售,現在我將以1元的價格出售給你”。
這中文語序,太正宗了。
有些人認為,諸如不宜繼續的“no-go”、令人尷尬的“lose face”、毫無價值的“no-good”等在英語中已確立的詞匯和短語,都受到了漢語的顯著影響。
一想到這里,不禁感嘆,原來那些前輩們,將“long time no see”這樣充滿中國特色的表達,巧妙地收錄進了牛津英語詞典之中。
漢語中的外來詞
漢語與英語在語法上的借鑒方向相反,漢語實際上是從包括英語和葡萄牙語在內的多種外語中吸收了一些詞匯。
開頭提到的巴士、的士都是這種方式來的。
幾百年前,珠三角流傳的皮欽英語里就有:
catchee: catch (English)
too muchy: too much (English)
Joss: God (Zeus) (Portuguese)
此外,皮欽英語在廣東地區受到了粵語文化的滲透,當它傳播至上海時,當時的上海人講話中仍夾雜著一些粵語詞匯。
泰坦:超級船員這一稱呼指的是負責押運貨物或擔任商船上職務的官員,這一詞匯源自粵語中的“大班”。
fankuei: Westerner (來源于粵語:番鬼)
一位來自上海的豆瓣用戶在其帖子中指出,在滬語中,眾多日常用語均源自英語。
看這些詞讓人第一次有了讀英文學上海話的體驗。
抬頭 title:發票抬頭一般指購物人名稱
阿木林 a moron:指木訥、不善言辭、不機靈
嘎三壺 gossip:指聊天,閑談,吹牛
癟三 begsir:指地痞、無賴、游手好閑的人
扎臺型 扎dashing:指愛出風頭
一打 a dozen:指十二個
混槍勢 混chance:指渾水摸魚speech是什么意思?怎么讀,趁機撈一把
語言隨歷史沉浮,皮欽英語也有衰落的時候。
《牛津世界英語指南》中記載,到了19世紀末,皮欽英語的使用頻率已經逐漸降低。
隨著標準英語在我國教育體系中逐漸普及,中國混雜英語在19世紀末開始出現衰退跡象。
詞句本無義speech是什么意思?怎么讀,是人賦予了意義。
眾多實例已經出現網校頭條,看來中式說法“人山人海”離被收入詞典的日子已經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