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的課文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以識字為主的類似于兒歌的韻文,第二類是以感知、領悟傳統文化為主的古詩或" />
更新時間:2021-12-03 12:59:47作者:admin2
如何指導低年級學生的朗讀,我認為應該結合具體的內容來談。
低年級的課文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以識字為主的類似于兒歌的韻文,第二類是以感知、領悟傳統文化為主的古詩或小古文,第三類是帶有簡單情節和人物形象的小故事。
針對不同的朗讀內容,教師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指導,幫助低年級孩子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
以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為例,筆者分別就三類課文談一談如何指導學生朗讀。
第一類,如《識字3》一課中,在學習了“口耳目手足”這五個生字后,有四句簡短的話教學生如何站、坐、行、臥。在教學這個內容的時候,學生才入學兩周左右,認識的字很少,更談不上朗讀技巧。所以,教師可以很簡單地講解一下這四句話的意思,然后讓學生和老師一起做動作,一邊做一邊讀背,主要以肢體語言來幫助學生理、記憶。只要學生正確發音,幾次練習后便能夠記住這四句話了,再要求他們大聲地、帶有節奏感地背誦,便可以了。
第二類,以《江南》這首漢樂府詩歌為例,在教學這首詩時,學生已經認識了一些漢字,詩句的反復也可以讓學生很快地掌握。那么在指導朗讀時,教師可以通過PPT演示和學生在課堂上的情景表演,讓學生準確無誤地掌握內容,更要重點指導詩中的方位詞,通過重讀來表現魚兒活動的范圍廣、游速快,并要求學生以輕快的語調表現魚兒的活潑,和采蓮人的歡樂心情。
第三類,以《雨點兒》一文為例,教師在指導朗讀時,要考慮到學生的識字量已經明顯增加,朗讀也不能只停留在讀出文字這一淺層次的要求上,更要通過朗讀來表現大雨點和小雨點不同的選擇,以及它們在不同的環境中帶來的改變。那么,在教學中便可以指導學生抓關鍵字詞,以不同的語氣語調來表現,比如讀大雨點的話時用比較低沉緩慢的語調,讀小雨點的話時就用輕快的高揚的語調,對它們的不同的選擇——“有花有草的地方”和“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予以重讀,以這樣帶有角色表演的感覺去讀文章,學生的興趣很自然地被調動起來,也就很容易將課文讀得通順流暢,甚至讀出感情來了。
朗讀包含了很多技巧,但是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理論講得再多,也不如教師身體力行地給出示范,加以引領。低年級孩子真的就像一張張白紙,需要教師以極大的耐心去慢慢地指導,不僅是朗讀,還有其他的許多方面,希望每一位教育者都能“蹲下來”,以最容易被孩子接受的姿態和心態,做好自己的工作,幫助孩子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