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04-15 03:32:24作者:網絡
心境與人生 在喧鬧的街頭,我們經常看到,兩輛汽車相互碰撞時,或許從車內出來的司機一下車就破口大罵對方:“你是怎么搞的,會不會開車!有沒有長眼睛!”他不會去想事情是怎么發生的,對他來說,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先發制人、破口大罵;當然也有些司機一下車就先檢查自己的車子有什么損傷,然后心里盤算著大概又要花多少修理費,這個月的薪水大概又要花掉多少,或者該怎么樣向保險公司報這筆賬;我們也可以看到有些人一下車,二話不說先找附近的交通警察,或去報案請警察來處理;也有些人一下車,會先打量一下對方,以對方身材的大小、長相來決定要用什么態度與對方應對;也會有一些人下車后,會先問對方有沒有受傷。面對同樣的車禍,不同的人表現出了各種不同的反應。 曾經聽過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有一位老鞋匠,四十多年來一直在進入城鎮必經的道路上修補鞋子。有一天,一位年輕人經過,正要進入這個城鎮,看到老鞋匠正低著頭修鞋,他問老鞋匠:“老先生,請問你是不是住在這個城里?”老鞋匠緩緩抬起頭,看了年輕人一眼,回答說:“是的,我在這里已經住了四十多年了。”年輕人又問:“那么你對這個地方一定很了解。因為工作的關系,我要搬到這里,這是一個怎樣的城鎮?”老鞋匠看著這個年輕人,反問他:“你從哪里來,你們那兒的民情風俗如何?”年輕人回答:“我從某個地方來,我們那里的人,別提了!那些人都只會做表面文章,表面上好像對你很好,私底下卻無所不用其極、勾心斗角,沒有一個人會真正的對你好。在我們那里,你必須很小心才能活得很好,所以我才不想住在那里,想搬到你們這兒來。”老鞋匠默默地看著這個年輕人,然后回答他說:“我們這里的人比你們那里的更壞!”這個年輕人啞然離開。 過了一陣,又有一個年輕人來到老鞋匠面前,也問他:“老先生,請問你是不是住在這個城鎮?”老鞋匠緩緩抬起頭,望了這個年輕人一眼,回答他:“是的,我在這里已經住了四十多年了。”這個年輕人又問:“請問這里的人都怎么樣呢?”老鞋匠默默地望著他反問:“你從哪里來?你們那兒的民情風俗如何?”年輕人回答:“我是從某個地方來,那里的人真的都很好,每個人都彼此關心,不管你有什么困難,只要鄰居、周圍的人知道,都會很熱心地來幫助你,我實在舍不得離開,可是因為工作的關系,不得不搬到這里。”老鞋匠注視著這個年輕人,綻開溫暖的笑容,告訴他:“你放心,我們這里每一個人都像你那個城鎮的人一樣,他們心里都充滿了溫暖,也都很熱心地想要幫助別人。” 同樣的一個城鎮、同樣的一群人,這位老鞋匠卻對兩位年輕人做了不同的形容和描述。聰明的讀者一定已經知道:第一位年輕人無論到世界的哪個地方,都可能碰到虛偽、冰冷的面孔;而第二位年輕人,無論到天涯海角,我想到處都會有溫暖的手、溫馨的笑容在等待他。 我們常常以為玻璃是透明的,以為自己看到的是真相。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看到的都是自己,整個世界都是你自己創造出來的,你所處的四周都是鏡子,那不是透明的玻璃。如果你討厭一個人,就會看到他許多缺點,然而那個人在一百個不同的人眼中,他就會是一百個不同的樣子。 外面的世界都只是一面鏡子,反射出我們內在生命里的許多經驗。如果我們想要成就自己的生命,想有一個更高可能性的自己,首先要接受“我是一切的根源”這樣的觀念,停止要求外在世界來符合我們的需要,把所有曾經浪費過的那些精力,用回到自己身上,一切從做好自己開始。
成功的滋味 有人說勞動有滋味,也有人說看書有滋味,但我覺得成功是最有滋味的。你有沒有體驗過成功的滋味?我可以自豪的說:“我有!” 以前我是一個一寫日記就煩,一寫作文就想睡覺的孩子。我也不知為什么,好像對寫作過敏似的,每次老師留作文和日記時,我就皺起眉頭,每次寫日記時總不知寫些什么,想的比寫的時間還長,其實身旁有許許多多的事,可我就是不注意觀察。每次寫作文總是應付,東湊西湊把字數湊夠就等于寫完了。每次得分都不高,而我總是不在乎。爸爸給我買了許多作文書,可我總是不看。有一次老師讓背一篇寫人的文章,我稀哩糊涂地背了一篇。可沒有想到背了這篇文章對我的幫助可是太大了。到了期末,老師要選幾個人去參加作文比賽,老師選了兩個之后就不知再選誰,這時老師的目光轉移到了我的身上,然后說:“劉麗杰挺機靈的,說不定能寫好,就讓劉麗杰去吧!”。開始,我心里還很激動,可到了考場,就慌了神,平時不積累怎樣寫好。這時黑板上寫出考題來了,是寫人的。我心里想,大腦轉,一下想到我背的那篇文章。我想只模仿那篇文章的形式,事件與人物都寫的不同,這不算抄。就這樣我寫了起來……最后在放假典禮上我竟得了第二名,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 到了第二個學期,我以為有一次成功,就可以數次成功。所以在這學期,沒有對寫作文下功夫。期末竟沒有被老師選上去參加作文比賽。我心里好象有一只蟲了在咬,難受極了。我那嫩白的小臉不再是往日的膚色,變的活像熟透了蘋果。我仿佛又對作文失去了信心,覺得自己沒有這方面的天才。 到了第三學期的第一篇作文,使我重新找到了自信心。那篇文章我記得很清楚,叫《母親節》,得了98分,是班里最高的。這篇文章的得分,使我想起了“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我重新熱愛上了寫作,我開始把上學期的不足趕快補上。為了這次成功,為了提高寫作水平,在一個學期的時間,我閱讀了14本小說,還讀了10本作文書,作了大量的讀書筆記,掌握了不少寫作技巧。通過不懈的努力,我的寫作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再一次參加了全校作文比賽。 “我成功了!我成功了……”,這次作文比賽得了第二名,真不容易呀!當校長向全校師生宣布我是第二名時,同學們用一雙雙羨慕的眼睛看著我,熱烈的鼓掌聲傳入我的耳內。我的心里好象吃了密一樣甜,不,好像吃到了全天下人沒有吃到過的好吃的。我的臉又紅了,我本不想笑,可喜悅的心情讓我控止不住。 我終于感受到了成功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