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06-26 05:26:12作者:admin2
訪談錄,顧名思義就是對訪問談話的記錄。它是一種常見的新聞文體,在當今的各種新聞媒介中都有廣泛的應用。如香港鳳凰衛視的王牌欄目之一——“楊瀾工作室”,本質上就是訪談錄的一種,其文字結集出版,名之曰《我問故我在》。而國內所有高品位的報紙,也都有這種文體。下邊就以我校高一(2)班吳蕓蕓同學發表在《碧桂學子報》總第七期第八版的《林文韜同學訪談錄》為例,談一談訪談錄寫作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訪談錄通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對訪問對象、訪談內容、時間背景等的介紹;第二部分是訪者與談者的對話。前者相當于小序,后者則是全文的主體。如《林文韜同學訪談錄》一文,開端先介紹了訪問對象林文韜,然后點出采訪的時間(中考前夕)和訪談內容(對高中生活的感受等),這是本文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作者向林提出四個問題,林分別作答,構成了本文的主體。最后一次問答則是訪談結束時的禮節性語言。至此,一篇完整的訪談錄就成型了。
以上介紹了訪談錄的基本結構格式。寫好訪談錄的關鍵是什么呢?
如果說寫詩“功夫在詩外”的話,那么,寫訪談錄,成敗的關鍵也在“寫”外——那就是“訪問”。而成功的訪問,首先要有一個中心話題,它是和讀者關心的焦點問題、文章的中心思想、寫作目的等分不開的。仍以《林》文為例,其中心話題是“對高中生活的感受”。之所以以此為中心話題,是因為很多同學及家長對高中生活非常關心又缺乏了解,而本文的寫作目的正是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因此四次問答都圍繞這一中心展開,這樣就抓住了關鍵,重點突出,訪談不枝不蔓,記錄成文自然就緊湊嚴整。
其次,提出的問題要按一定的次序展開,或時間,或空間,或邏輯(由主到次、由此及彼等)等,這樣才利于訪問的順利進行,形成文字也才能脈絡清晰,條理分明。切忌東拉西扯,亂問一氣。《林》文就主要是以時間先后為序展開提問的。
再次,提的問題要內容具體,讓訪問對象有話可說,切忌空泛。更不要提假大空的問題,否則被訪者要么不愿配合,要么胡亂應付,都難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形諸文字,讀者也會望而生厭。
另外,還可以在每次提問新的話題前,適當的接過對方的話,延說幾句,然后再轉換到新的問題上,這樣可以緩和采訪現場的氣氛,使文章過度自然,前后連貫。如《林》文的第四問,作者就先接著林談的游戲機大賽的話題延說一句:“對,我也現場觀看了比賽,對了,你還是參賽選手之一呢!”一句話拉近了采訪者和受訪者之間的距離,然后話題一轉,過渡到下一個問題。
總之,訪談錄的寫作難度并不大,關鍵是要做好寫前的訪問。愿同學們,尤其是小記者同學們能利用好這個工具,將身邊有價值的信息記錄下來,及時向家長,向社會作出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