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07-02 04:16:42作者:admin2
一、音樂教育與音樂欣賞之間存在的區別和聯系。 要求我們幼教工作者在選擇音樂作品時要一定要慎重、仔細分析,并要結合本班幼兒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
二、進行音樂欣賞教育對教師有嚴格的要求 在進行音樂欣賞教育之前,對我們進行組織教學的老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一)要求教師具備豐富的音樂知識,能夠對音樂具備初步的賞析能力
(二)教師要考慮到作品的可欣賞性和欣賞價值。這是我們在選材時應考慮到音樂對幼兒的可感性、可接納性。 對于音樂作品在形式上是否鮮明突出、結構是否方整、長度是否適宜、可參與性是否充分等都顯得至關重要。
(三)善于分析樂曲的曲風和節奏、旋律的特點,選擇適當的方式進行引導,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一步一步走近作品中去,從而身臨其境的感受音樂的魅力。
(四)對于多段式的變化明顯的樂曲,教師要擴寬思維,靈活的運用多種方式把樂曲進行不同的環節劃分,從而使樂曲更加易懂,富有生命力。
著名教育學家福祿培爾曾說:小孩的工作就是玩耍。游戲是小孩最喜歡的一種活動。從學生好玩、好動的特征來看,音樂游戲是音樂教學中重要的一個部分。音樂游戲是以發展學生音樂能力為主的一種游戲活動,音樂是它的靈魂,學生在伴隨音樂進行活動的過程中,可被喚起好奇心與聯想,從中學到一定音樂知識。在音樂教學中恰當地運用游戲,將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可以這樣說,音樂是一門很“難”的藝術。無論是音樂的欣賞、表演或者創作都需要遵循一定之規,都不可能是胡思亂想、胡編亂造的結果。那么,怎樣在“難”的音樂和幼稚的孩子之間架設一座橋梁呢?怎樣將音樂和孩子溝通起來呢?音樂游戲恰恰能夠做到這一點。好的音樂游戲集中體現了音樂的藝術性、技術性、抽象性與幼兒的年齡特征和發展水平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因為游戲可以將豐富的教育要求以有趣的形式表現出來,使孩子們在樂此不疲的、喜聞樂見的玩耍中不知不覺地獲得對音樂的感受與表現的能力,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對學習有著神奇的內驅動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在教學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興趣是推動學生積極學習的強大動力。作為素質教育的音樂教學,必須舍棄一切單調、枯燥、令學生感到厭煩的內容和模式,創設饒有興趣的教學情景,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中,低段的音樂教學我喜歡采用唱游的形式來鞏固新學的歌曲?!俺巍睆淖置嫔侠斫猓梢哉f是一種學生邊唱邊做律動的活動,通常稱之為“音樂游戲”。在這個環節中,我發現,孩子們在游戲時總是伴隨著強烈的情感投入,使他們能夠無數次地反復進行同一游戲而樂此不疲,并在充分熟練中不斷改變玩法而感到愉悅。同時,正是基于這種自我迷失性的情感投入,孩子們還常常會表現出異常的興奮和出乎想象的表演。就連平時不愛表現的孩子也會盡情釋放自己的情感,把音樂游戲中所要表現的節奏、音樂形象表現的淋漓盡致。
那么低年級的音樂游戲該怎么上呢?
一、在律動中激發學習興趣
律動就是隨著旋律的節拍有規律的表演優美動作。它可培養學生的美感與樂感。上課鈴一響,學生們在節奏明快、曲調優美的音樂中律動進入教室,興趣很容易激發起來,耳目一新。律動采用學生易掌握,接近于生活的跑跳步、拍手、踏步、點步等,跟著老師一起做或自編動作,培養了他們的節奏感。接著用音樂問答的形式師生問好。低年級的發聲練習曲大致模仿一些動物的叫聲,本來有趣,再加上一些律動,如蜜蜂飛舞狀、小狗跳起狀,使學生的興趣盎然,他們積極投入,注意力特別集中。在一唱一動中,掌握了發聲所要求的呼吸與氣息,達到教學目的。
二、在音樂游戲中掌握音樂知識
游戲是孩子們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行為。而音樂游戲則是在這種本能的基礎上對游戲的進行者加以規范,已達到美的享受。
以游戲為樂的孩子們,天生就是美的欣賞者與創造者。當音樂節奏與他們的生理運動一致時,生命沖動的神奇力量總能使孩子們融入到他們周圍的世界中去,使兒童天然地因對游戲的興趣而對美產生興趣。例如,在欣賞《玩具兵進行曲》一課時,剛聽到音樂響起,進行曲的節奏使孩子們情不自禁的想動起來。我簡單的介紹了曲子,就讓孩子們隨音樂走一走,雖然他們也玩得不亦樂乎,科音樂的節奏及韻律完全被忽視了。我試著讓孩子們再多一點地投入情感,音樂響起時我說:“夜深了,小主人睡著了,此時,被關在箱子里的玩具兵們偷偷地從箱子里爬出來……”和著音樂,孩子們個個賊頭賊腦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段音樂之后,我又說:“小主人此時睡得正香呢,玩具兵們有的……”我用手指著一個孩子,他馬上和著音樂學起了解放軍走路,“有的……”我又指著另一個孩子說,他馬上學起了解放軍打槍。隨著音樂的不斷進行,孩子們一個個地學起了玩具兵,他們投入的情感,遠非我們所能想象。最后,音樂停了,樂曲結束了,我故意學著小主人的樣子,伸了伸懶腰,打了個哈欠,揉揉眼睛,等我再看他們,一個個地,擺著音樂結束時的動作一動也不動,那樣子使人忍俊不禁。正是這樣的音樂游戲,使他們不僅掌握了進行曲特有的行進節奏,而且能把它表現得更加優美、表情,從而激發了孩子參與音樂活動的積極性,促使孩子對音樂感興趣。
三、通過歌表演、集體舞發揮學生創造力
低年級學生好動,每學會一首歌,會興奮得手舞足蹈,這就需要教師加以引導,讓他們在理解歌詞的基礎上用自己的姿態,動作來體現對音樂的表達。有的歌詞簡單易理解,就讓學生自己去編、去做。如《上學歌》、《國旗國旗真美麗》等,這些歌曲輕松愉快,歌詞生動形象,老師通過歌詞中的自然景色的描寫啟發他們發揮想象力、創造力,自編動作。集體舞目的是發展學生的群體意識,它動作較難,須由教師教跳。除課本上要求的,還要自創一些組合,如漢族秧歌、蒙古硬肩、藏族弦子、朝族聳肩、維吾爾族的脫帽,多姿多彩的民族舞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使他們了解民族音樂文化的博大精深,對發展學生的表現力、創造力以及美的鑒賞力都有積極作用。
四、寓德育于音樂游戲中
音樂游戲在德育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和其他學科無可比擬的優勢。它的最大特點是通過優美、動聽的旋律,生動形象的表現,融入人的精神世界,通過美妙的音符來激發學生的情感,從而達到啟迪學生的道德情操。它不是空洞的說教,也不是生吞活剝式的灌輸,而是將音樂藝術的美感與思想教育巧妙地融匯在一起,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心靈,美化人的行為,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小學音樂課本中的歌曲以優美的旋律、串富的演唱形式來觸動學生的情感,震撼學生的心靈。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演唱技能,還要讓他們在歌唱中去認識人生,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教師應緊緊抓住旋律、節奏、音色等音樂要素所塑造的形象,通過歌曲的演唱、歌曲的處理、歌曲的表演、歌曲的創編、參與音樂實踐活動等形式,培養學生的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愛勞動、愛大自然的情感。
在音樂《龜兔賽跑》、《彼得與狼》的學習中,我讓學生先一邊聆聽音樂,一邊聽我的講述,再請學生根據音樂中的形象,分角色來演一演,最后請學生起來說一說你從表演中明白了什么?以此培養學生勇敢機智、不驕不躁的德育品質。
再例如:在學習《國旗國旗真美麗》這首歌曲,我首先通過談話式導入新課:學校每周一早上舉行什么儀式?講講自己見過的升旗儀式,談談自己的感受。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介紹有關的國旗知識,教育學生要懂得國旗的含義和重要意義,在學會歌曲后,我說:“小朋友們,你們已經用你們的歌聲表現出了你們對國旗的熱愛,請你們想想,還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現呢?”這時學生會想出很多自己的方法,如:創編動作、歌曲伴奏等等。并在表演中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美好的學習環境,并要求同學們在升國旗時神情專注而莊重,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國旗的真摯情感。
最后特別重要的是在運用音樂游戲時,一定要和音樂教育相統一。學生不能在熱火朝天的游戲中玩過后就只知道好玩,沒能從中獲得知識,老師一定要明確音樂游戲只是音樂教學的一種手段,要靈活自如地運用于自己的教學課堂中。老師應該抓住音樂游戲的音樂性、趣味性設計游戲,如節奏訓練游戲,音準訓練游戲、培養音樂感受力游戲等等其他類型的游戲。這些都要不斷的研究和探索。教育者應該利用音樂游戲,讓學生發展音樂。總之,低年級的音樂游戲就是讓音樂課“活”起來,使學生在音樂中“動”起來。為提高兒童的音樂素養,培養兒童音樂能力,提高兒童欣賞水平,調動學生全身心投入到音樂中去,感受美、欣賞美、學習美、創造美、表現美、懂得美。愿我們每個音樂教師都能拿起音樂游戲這把金鑰匙去幫助孩子們開啟音樂殿堂,將孩子們帶進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