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中國已經發布了一月份的貿易平衡數據。中國出口在12月17.9%之后表現出37.7%的年度增長,就像創鑫的經濟學家此前的預期的有17.9%的增幅。中國進口上漲" />
更新時間:2021-08-07 03:43:15作者:admin2
你要寫論文嗎?這么急?
前幾天,中國已經發布了一月份的貿易平衡數據。中國出口在12月17.9%之后表現出37.7%的年度增長,就像創鑫的經濟學家此前的預期的有17.9%的增幅。中國進口上漲到51%,較一月份與2010年12月以后的25.6%的增長后,也正如預測的一樣有28.6%的升幅。中國的貿易盈余則由十二月的131億元減少至一月的6.45,而此前它的預期為增長10.7。
貿發會議指出,疫情重創了全球經濟,預計2020年全球GDP將出現約5%的萎縮,國際貿易額也將下降約8%。
從行業看,能源領域的國際貿易額受疫情影響最大,降幅超過了35%。此外,汽車、機械、金屬及礦石行業貿易額降幅也較為顯著。相比之下,多數農業和糧食行業保持穩定或略有增長;紡織業貿易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0%。
從國別類型看,2020年國際貿易的急劇下降在發達國家更為普遍,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貿易相對更有彈性。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上述領域貿易增長間的差異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結果。例如,紡織行業的增長主要與疫情期間民眾對口罩等防護用品需求增加有關;受供需兩端影響,能源領域受到巨大沖擊等。此外,不同國家間疫情嚴重程度、經濟承受力等也導致了這些差異。
從趨勢上看,貿發會議認為,2020年下半年起,國際貿易形勢雖仍低迷,但整體情況已好于上半年。其中,中國經濟的強勁復蘇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貿發會議表示,中國出口貿易自2020年二季度起開始企穩,并在隨后幾個季度漸入佳境。總體而言,中國前九個月的出口水平已和2019年同期數據相當。而其他主要經濟體復蘇進程仍較滯后,如巴西、印度、日本和俄羅斯等經濟體的進出口仍顯著低于2019年的水平。
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貿發會議認為,今年全球經貿或有望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但復蘇前景依然充滿不小挑戰。
關于未來國際貿易發展趨勢,貿發會議的研究發現也給予了一些啟示。
一在結構上,服務貿易比重在持續上升。2019年全球商品貿易額接近19萬億美元,服務貿易約達6萬億美元。貿發會議指出,過去幾年商品貿易增長明顯放緩,而服務貿易各領域均有明顯增長,除了傳統的旅游、運輸,金融服務、通訊科技等也有明顯增長。
二在格局上,發展中國家重要性提升。貿發會議指出,過去十年發展中國家在國際市場上的存在感大大增加。發展中國家間的貿易合作,尤其是與中國的貿易正日益構成國際貿易的一股重要力量。
在陳鳳英看來,上述發展趨勢對新興市場國家總體是利好,意味著新興市場仍具有較大發展空間。目前來看,亞洲尤其是東盟、東北亞等地區數字服務貿易發展勢頭迅猛,未來將是撬動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動力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