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08-23 04:22:47作者:admin2
這類孩子學習習慣有問題,主要是由于過早的補課,形成了對補課的依賴,缺乏學習的主動性,上課不認真聽講和思考,已不能適應課堂教學。所以千萬不要讓孩子過早的進行學科教學的輔導。
市場一定是需求催生的。學校教育的性質(zhì)本質(zhì)上是工廠化的,沒辦法真正實現(xiàn)因材施教——一個班人數(shù)往往五六十個,水平不齊、個性不一,老師的教學內(nèi)容普遍只能按照教學大綱和自己的既定教學計劃走,教學風格也相對比較固定,老師與孩子的匹配程度沒辦法做強行要求。就像吃大鍋飯一樣,有些人胃口好能夠吃飽,有些會挑食一些,就吃不飽。對于吃不飽的孩子,難道就讓他們餓著嗎?父母在面對孩子學習有問題自己又沒辦法的時候,課外補習便是他們的一個出路。這也就是課外補習存在的價值。且不說補習了是否一定有效果(這個影響因素有很多),單是這樣的需求就注定課外補習的存在是合理的。我們不看少部分自覺性強,不需要補習的案例,也不看小部分沒有教育情懷和職業(yè)道德的補習機構案例,我們只談大概率現(xiàn)象。
現(xiàn)在的孩子跟以前不一樣了現(xiàn)在的孩子不像以前,以前對于很多人而言讀書是改變命運的方式甚至是唯一的方式,所以壓力會成為他們讀書的動力。現(xiàn)在的孩子物質(zhì)條件普遍好了很多,對未來的擔憂整體而言不足以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主觀能動性較之前肯定弱了很多。同時現(xiàn)在的孩子生活在信息時代,每天接觸的信息量很多,很難做到之前學子那樣心無旁騖。因此出現(xiàn)學習問題的孩子普遍增多,這也是補習需求大量存在、打壓不盡的原因之一。 當然,還有很多原因,包括整個應試教育體制對分數(shù)的要求、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的缺乏和市場大環(huán)境的潛移默化。
補習班打壓不盡的背后是家長的焦慮
家長們普遍是焦慮的。一句“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很多家長在孩子生下來的時候就開始焦慮,嚴重者焦慮一生。小時候焦慮孩子的健康、安全,進入小學開始就焦慮孩子的學習成績,焦慮孩子落后比不上別人,再大一點焦慮升學,好不容易大學畢業(yè)了開始焦慮就業(yè),焦慮孩子成家立業(yè),等有了孫子孫女又開始為自己孩子的孩子去焦慮。
焦慮的本質(zhì)是父母的不自信和不知所措。當今父母很多是在不當?shù)慕逃绞街麻L大的,由于原生家庭的影響,很多父母對自己并不自信并且擔心孩子走自己的老路。當今父母很多已經(jīng)有了較高認知水平,主動想要去改變自己對孩子的教養(yǎng)方式,但是往往又不知所措,于是愈加焦慮。實際上父母一定會在自己所知所能范圍內(nèi)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做最好的選擇,因此不必對原生家庭耿耿于懷,也不必對自己的教育方法畏首畏尾,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保持學習的狀態(tài)不斷提升自己、父母相愛、家庭和諧。孩子是一顆包含完整成長密碼的種子,只要陽光、雨露、養(yǎng)分充足,他們都能夠成長為自己最好的樣子。
到底需不需要補習?——補習現(xiàn)象是對現(xiàn)實的順應,輔導市場愈加規(guī)范有些人會說國外的教育從來不參加補習,不給孩子的課業(yè)增加壓力,所以他們對補習嗤之以鼻,覺得補習都是亂象,是一種畸形的教育,殊不知即使在國外那也只是底層人民的無奈之選,國外的精英家庭在課余時間會給孩子增加了很多額外的學習,為他們以后會面臨的競爭和承擔的責任做好鋪墊,因此整體而言,他們從出生就注定了不一樣的人生。補習確實是一種大范圍現(xiàn)象,因為有需求就有市場,參加與否還得看孩子需要與否,正如我周圍的很多朋友自己就是學校的在職教師,但是他們的孩子十有八九都在外面參加補習,因為他們更清楚孩子在學校會面臨的競爭壓力有多大,這個壓力不是說家長不給孩子施加孩子就感受不到的。目前我們的補習市場確實還有很多不規(guī)范的地方,國家也在加大整治力度,但一切的改革都需要一定的時間,不能一蹴而就,作為老百姓,我們更多人需要做的是對現(xiàn)實大環(huán)境的順應,然后增強自己選擇時的甄別能力。
補習與否應該以孩子的需要為前提教育應該以孩子的需要為前提,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教育。并不是每個孩子都需要補習,還是要看孩子的情況以及整個家庭對孩子的期望和規(guī)劃。我們也看到部分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我個人從小到大也沒有補習過,但是成績一直還不錯,也考取了重點大學。但整體而言,大范圍的補習確實是目前的常態(tài),因為大部分人還是有需求的。適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不與往日比,不與別人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