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負的定義" />
更新時間:2021-08-24 01:27:10作者:admin2
近日,一篇名為《南京家長已瘋》的文章受到廣泛關注,文中表示南京正在進行素質教育試點和減負行動,但部分家長因擔心孩子學習成績下滑,開始為孩子報名校外補習機構。
減負的定義和目的減負就是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以及不合理的心理負擔。減輕的是不合理、不必要的負擔,但不是不要教學質量。通過減輕過重負擔,從而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和身心的健康成長。
但學習是一項艱苦的勞動,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減負的同時要增效,教師要通過改變教學方式,學生要改變學習方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減負政策實施由來已久。素質教育是從1999年開始提出,于是從2000年開始,開始中小學“減負”政策。各地政府或教育廳紛紛制定政策,務必減輕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于是一系列政策相繼出臺:不準學校假期補課;不準變更課程計劃隨意增減課時;不準征訂各種輔導資料,不準布置重復性作業;不準把學生逐出課堂等等。
剛開始,學生很是清閑了一段時間。不過很快各種社會辦學、校外輔導班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學生的假日就又被侵占。如此,不僅學生的負擔沒有減輕,家長又增加了一筆不小的輔導費開支。這正應了數學上的邏輯:減負等于加正。
減負了將近20年。大家可以看看“減負”的成果。現在小學生在校的時間不準超過六小時,基本上上午上四節課下午上三節課。為了推行素質教育,每天的功課表上就是上體育、美術、音樂等科目,還有很多興趣小組活動。
那么以我所教的數學為例。其實我每周在課表上的課就三節數學。如果老師完全按課表上課,別管學生學會學不會,就是天天開快車老師都完不成教學任務。
可是大家也知道,老師不但要完成教學任務,還要出成績,那么老師有什么高明的辦法。只有去擠掉音樂、體育、美術這些孩子們天天盼著的科目。一周上一節這樣的課就算不錯了。
再就是老師課是講完了,但是老師的課堂根本無法把所有的孩子教會,可是第二天還有新的任務。那么老師只有把這些任務轉嫁給家長。這使很多家長對于老師吐槽,覺得現在的老師都很懶惰,把很多屬于老師的責任推給了家長。
大家認真想想,到底誰才是這些事情的始作俑者,我可以告訴你,絕不是我們老師。減少了在校時間,但是考試的內容不但沒有降低,而是考試題越來題目越難。你說老師有什么好的辦法嗎?想叫孩子們考試成績高,可以考上理想的初中,理想的高中,最后取得高考的成功,除了多做題還有什么高明的辦法嗎?
所以從小學開始,孩子們就是各種刷題,每個孩子的書包里都裝著家長給買的試卷。因為不屬于教育局下發的“一教一輔”,每次來檢查的,都會叫孩子們放在家里。
所以減負的事情,老師們支持!可是家長們支持嗎?他們不會支持的,因為他們要為自己的孩子負責。要想改變自己的人生,就是要考取好大學。而這個理想的實現,要從小學就開始努力。
孩子在學校減負了,老師減負了,但是家長們增加了負擔。因此很多家長都吐槽老師,其實家長朋友們,這根本就不是由于老師的不作為造成的。減負政策不能一道切,只靠一些減負命令就可以實現減負愿望,那也是有點癡人說夢。必須要政府、學校、社會和家長形成共識,協同配合,并且考試制度、招生錄取方式和對學生的評價方式、教師的課堂形式、教學方式等一起改變,那么才會有效果。否則的話,高考指揮棒在那里指揮著家長,家長和學生依然會在追求分數的跑道上拼命奔跑。只會出現“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的令家長們怨聲載道的嚴重現象。
大家覺得我說的對嗎?請打家評論下這個關于減負的話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