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傳【yán chuán?】:用言語講解、傳授;身教【shēn? jiào】:以行動示范。
出自:《莊子?天道》:“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 />
更新時間:2022-04-15 13:19:40作者:admin2
意思是用言語來教導,不如用行動來示范。
言傳【yán chuán?】:用言語講解、傳授;身教【shēn? jiào】:以行動示范。
出自:《莊子?天道》:“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
相關典故:
1.孟母三遷
孟子年少時,家住在墳墓的附近。孟子經(jīng)常喜歡在墳墓之間嬉游玩耍。孟母見此情景,就覺得這個地方不適合居住,于是就帶著孟子搬遷到市場附近居住下來。可是,孟子又玩鬧著學商人買賣的事情。孟母又覺得此處也不適合孟子居住,于是又搬遷到書院旁邊住下來。此時,孟子便模仿儒生學作禮儀之事。孟母認為,這正是孟子所適宜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定居下來了。
2.曾參烹彘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兒子哭著要跟著去。他的母親對他說:“你回家呆著,我回來為你殺豬。”她從集市上回來,曾子就要捉豬去殺。她就勸止說:“只不過是跟孩子開玩笑罷了。”曾子說:“可不能跟他開玩笑啊!小孩子沒有思考和判斷能力,要向父母親學習,聽從父母親給予的教導。現(xiàn)在你欺騙他,這是教孩子騙人啊!母親欺騙兒子,兒子就不相信自己的母親了,這樣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 隨后曾子就殺了豬。
3.劉蔭樞教子
康熙年間,貴州巡撫劉蔭樞告老回鄉(xiāng)后,想用一生的積蓄為家鄉(xiāng)建一座橋。但是子女卻反對他:“您當了一輩子高官,我們卻沒沾到一點光,好容易盼到您回家,你卻如此不顧我們。”劉蔭樞很傷心,他覺得自己雖然一身清白,但忽視了對子女的教育。于是,他用盡積蓄,歷時五年,修成大橋,取名“毓秀橋”。橋修好后,他對子女說:“我之所以用全部積蓄修橋,就想用事實告訴你們,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生活自己創(chuàng),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為了徹底消除孩子們依賴父母的心理,他以十五兩白銀的價錢把橋賣給了官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