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4-25 21:21:42作者:admin2
面對高考,減輕壓力,家長應該如何做 可以參考一下 祝孩子金榜題名! 我們的孩子已經升入高三年級,很快就要面臨高考了。當今的社會,每一個人都面臨著激烈和殘酷的競爭以及就業的壓力。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高考就成了一名中學生人生的重要關口。“家有考生,家長難當”,確實是這樣,高考一天天逼近,不少的家長困惑也越來越多。從某種意義上講,高考,既是對一名學生十幾年學習成果和整體素質檢驗,更是對學生家長的一次考核。作為家長,你給孩子營造了一個什么樣的文化背景和學習氛圍,父母之間、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系是否融洽、和諧,家長以什么樣的行為和人格力量為孩子樹立榜樣,以及家長對孩子的理解、關愛、和支持,對于一個即將參加高考的孩子來講,都是至關重要的。 可能會有的家長會問:我們做家長的,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為什么有時候效果并不好呢?我們家長究竟應該怎樣和做些什么呢?本人提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一、家長要學會和自己的孩子交朋友,善于和他們交流思想和情感,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和學習氣氛 究竟怎樣才能夠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家庭環境。也許在座的會說,我們為孩子所做的一切,就是要為他們參加高考創造條件啊。我們的目的是這樣,但是方式方法不同,結果也會大不相同。 建議家長不妨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第一,家長要首先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面對即將到來的高考,家長的希望與企盼并不亞于考生,因而也就不可避免地感受到沉重的壓力。然而,家長畢竟是成年人,所謂正人先正己,家長首先自己要擺正心態,以一種正確的態度看待高考,用正確的態度影響孩子的心情。許多家長反映自己甚至比孩子更累、更苦、更焦急、更脆弱,許多專家把這種心態稱為“高考家長綜合癥”,這是在眾多高考家庭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這種心態是利大還是弊大,一些高考幸運兒的家長又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一名高考狀元的父親在談到家長對高考應該持有怎樣的心態時說:在這種關鍵時刻,我們家長一定要通情達理,孩子壓力已經夠大的了,我們怎么能夠忍心再施加壓力呢?我認為家長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配合孩子調整心理,作為家長要時刻注意不要給孩子施加壓力,以平和的心態對待孩子的高考。不管孩子學習成績是什么水平,是成績優秀的學生也好,是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也好,我們都應以鼓勵、打氣為主,因為再進行批評指責已經于事無補。尤其是不要對孩子嘮嘮叨叨,現在的孩子特別反感這一點。隨著高考的臨近,孩子自己會感受到沉重的壓力,覺得心里沒底,如果這時家長再表現出對孩子沒信心,就會增加他們的恐慌心理。我們做家長的應該對孩子說:“正常發揮就行了,你一定能行! ”而不是整天在孩子面前說:“要是考不上就會如何如何……”。 第二,家長要學會平等地和自己的孩子進行交流和溝通。家長要認識到和自己的孩子談心的重要性。有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只有38%的家長能夠經常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并且具有比較多的語言交流。此項調查結果還顯示,能夠經常和父母談心和溝通的孩子,心里大都比較健康,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比較理想。相反,缺少和父母交流的孩子,學習成績就比較差,也e69da5e887aae799bee5baa比較容易出現心理上的疾病。和自己的孩子談心,一要選擇適當的機會,不要當著外人的面,和孩子談論他們不愿意涉及的話題,甚至對孩子提出批評,這樣做會傷害孩子的自尊;也不要在人員嘈雜的不良環境下和孩子談心,還有,家長和孩子心情不好,雙方都有情緒時不要談心,家庭氣氛不正常的時候不要和孩子談心,因為這樣的條件下,家長和孩子都不能真正靜下來談。 如果我們做家長的確實把自己的孩子當成朋友,就會發現他們的可愛之處,就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其實是非常通情達理的。 第三,家長要對自己的孩子有信心。我們的學生都是非常可愛的,都是優秀的。當然,他們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心理不成熟,行為有缺陷,這也是成長中的正常現象。所以,作為家長,要學會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孩子,要對自己的孩子有足夠的信心和耐心。對于一個孩子,哪怕他渾身上下是毛病,我們千萬不要放棄,他們的本質是好的,他們的可塑性是非常強的。 第四,家長要盡量為孩子營造溫馨的家庭環境和學習、休息的空間。安排孩子的生活還應該注意一些細節問題。比如,書桌最好離床鋪遠一些,椅子最好不要買柔軟安逸的。因為人都有一種惰性,如果家長給孩子創造了這種條件,他就會自覺不自覺地利用這一條件。有時候這種利用是下意識的,或許他只是想在床鋪上稍微休息一下,沒想到一醒來幾個小時過去了。桌子上也不要擺放玩具之類的東西。如果您的孩子缺乏自信心,那么你就應該在他的床頭或書桌旁貼上諸如“我一定要成功”之類的標語,讓他每一天都看到和重復這些標語,這在無形中會強化孩子成功的信念;如果您的孩子比較浮躁,您就可以在他的房間里掛一幅巨大的山水風景畫……總之,客觀的家庭環境對于孩子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還有,家長對孩子的關心不要過分。家長對孩子關愛過度,也會給孩子造成一種沉重的心理...
望采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