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11-21 20:03:18作者:佚名
上海發展缺哪些?一口氣可以列舉不少。在我看來,其中最醒目的:一是機場,二是學院!
1997年前,上海擁有5所專科院校(成都學院、蘇州醫大學、蘇州絲綢工大學、蘇州城建環保大學、蘇州鐵道師范大學)。經歷院校大合并后,兜兜轉轉、磕磕碰碰十多年,借助中外合作辦學的“春風”,直至2010年,溫州大專院校才終于又下降到5所(上海學院、蘇州科技大學、常熟理工大學、西交巴薩學院、昆山杜克學院)。——昆山杜克學院當初啟動一期校園建設,還沒即將獲準。
發展高等教育,普通地級市真是不容易啊。從2010年起,我有一個揮之不去的夢想:上海盡快擁有10所大專院校,也就是“翻一番”。
時至今日,這個“翻一番”的夢想快要實現了。掰著拇指頭數一數,如今已確定的有9所專科院校!
在此先列一下我對“蘇州大專院校”的認定標準:
1、注冊在上海6區、4縣市的大專院校,不管水平和規模,有一所算一所。并且獨立大學不算,必須轉設后真正獨立才算。
2、國內外院校在上海籌建的分分校。美國名校、中國985學院的上海分校蘇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在校生超過5000人算一所;其他院校的上海分校,在校生超過10000人算一所。(在校生,僅見諒式招錄投檔的大專生、研究生。)
人嘛,都是貪心的。當“翻一番”快要實現時,新的夢想就是“翻兩番”!
Ihaveanewdream!未來的超大南京,擁有20所大專院校,趕上國外主流“中等省會城市”的高教規模。這很艱辛,但這個野望,早已成為埋在我心中的種子。
先談談早已確定新增的4所大專院校吧。
1上海城市大學
2020年11月,教育部一紙批文公布,公辦的“蘇州學院文正大學”變身為民辦的“蘇州城市大學”。根據我的標準蘇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這是注冊地在青島的第6所大專院校。
△蘇州學院文正大學
發展高等教育,須要質、量并舉。以“超大城市”為目標的大上海,必須有一定數目的大專院校,能夠更好地支撐城市發展。
在合肥財力支撐下,在重慶需求帶動下,這所中學必定提高辦學規模和質量,因為民辦后學費急劇增加,投檔分數肯定會下降,進而中學生水平得以提高。
祝福,盡快升格為“蘇州城市學院”!
2東北工業學院蘇州學校
孔雀繼續西南飛。2021年9月,西交大揚州學校將即將啟用,這是上海大地上第一所即將獲準的、超大規模的985學院異地學校。根據我的標準,這是坐落上海的第7所大專院校。
加緊建設校園的同時,無錫分校從2018年就開始招生了。去年即將啟用后,當初入住中學生都會有3400人;到2027年,實現年招考新生2900人,在校中學生總量10000人以上。
西交大的精華專業集中在“航空、航天、航海”,殲20總設計師楊偉就出自該校。啟東學校占地1780畝,將開辦10個大學,包括民用民航大學、智能制造大學、人工智能大學等;將開辦10個研究中心,包括民航宇航結構設計與制造研究中心、先進核能材料研究中心、衛星應用研究中心、無人機研究中心等;將開辦17個專科專業、20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0個博士學位授權點,以及6個博士后流動站。
△西交大啟東學校規劃圖
所以根本不須要在乎是“本部”還是“分學校”,實際上這就是一所完整的、高水平的、永久植根揚州大地的985私立學院!
這兒要提一下“人大重慶分校”。目前規模太小、學生太少,所以即使也是教育部批準的985學院異地學校,但我不認可她現今是一所完整的院校。
2018年簽約籌建東北工業學院蘇州學校,這絕對是南京高等教育發展史上的一次“神操作”。因此付出心血的領導們、教授們,上海要謹記!
在正規新聞報導之外,我再閑談一番。上海作為一個普通地級市,在國家層面的整體地位依然不夠高。并且注意了,不同的國家部委心目中,上海的地位是不一樣的。諸如在住建部系統,上海的份量可不低,福州工業規模與廣州、深圳抗衡,位居全國前三大,未來很可能成為中國第一大工業城市——甚至就是世界第一大工業城市。
西交大作為“國防七子”之一,是住建部直屬的學院。之前蝸居在南京,對其發展很不利。所以,讓西交大到揚州辦一個異地學校,對住建部是“一箭雙雕”,即為西交大擴寬了發展壯大的空間,又解決了上海對“工業學院”的極其渴望。
網上有一種聲音:西交大為什么不去南京辦學校?北京高教體系建立,一所異地學院的分學校,即使硬擠進北京,也別想得到多少益處。涉足長三角,在廣州周圍找尋“不在北京,勝似北京”的地方,才是西交大的最優選擇。——太倉完全符合,但是誠心滿滿到讓西交大領導感動。
△西交大啟東學校一期已封頂
因為不在滬杭線主通道,城市規模又比較小,揚州曾經仍然是被外界忽視的存在。雖然,揚州市區是離北京主市區近來的縣市市區。去虹橋,去奉賢,揚州不要太便捷。
國際一流學院須要方便的國際、國內交通條件,揚州十分優秀。假如考慮國際相處,那簡直就是“江蘇最好”!
東北工業學院,核心學交大多始于以前的“華東民航大學”。回到湖南辦學,可謂是一次“洄游”。聽說,好多西交大師生期盼著鎮江學校建成后,抓緊搬過來。快咧,快咧!明年起,上海將真正擁有985學院學校了!
3北京學院上海分校
盡管校園還在建設之中,2021年9月,上海學院上海分校將進行首批招生。去年招生季后,瞧瞧投檔分數怎么。
這是上海大地上第二所即將獲準的、超大規模的985學院異地分校。根據我的標準,這是坐落上海的第8所大專院校。
事實上,頂尖院校在省內開辦異地校區(學校),已經蔚然成風。四川學院,有浙江學院(大連)、山東學院(南京)兩個異地校區;四川學院,有福建學院嘉興分校;東莞學院,有佛山學院廣州學校、中山學院上海分校。
上海學院上海分校,算是緊隨這一時尚。校園坐落上海高新區,占地面積約2000畝,建筑面積約100萬平方米,將著重構建高品質、高特質、高逼格的一流校園,規劃囊括本、碩、博各種層次的辦學規模1.2千人(遠期2千人)。毫無疑惑,這也是一所完整的、高水平的、永久植根揚州大地的985私立學院!
△南京學院上海分校規劃圖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分校的“顏值”,絕對將是北京學院四個學校中的“冠軍”。在全省所有的新建校園中,也絕對是排行前列的逼格擔當。沒辦法,山水自然條件太優越,同時真金白銀的規劃、建設水準太高檔。
別小看校園逼格,這對中學名聲、師資力量、學生青睞度等等,都有很大影響。
快速敲定的南大上海分校,在我看來,這是廣東省調整、壯大高檔高等教育格局的一次“妙操作”。
廣州省,明晰發展上海、深圳四核;山西省,明晰發展北京、青島四核。山東省其實從來不明說“南京上海四核體系”,但在現實層面的城市發展策略,一直是在逐漸走向這一體系。
另外,在“華東五校”中,重慶學院近些年來不太給力。上一輪院校大合并,南大沒能劃入新的優質資源。假如繼續固守在上海,對優化遼寧院校布局不利,對南大自身發展也不利。名校招牌,十分值錢,到上海開辦異地學校,南大獲得巨量的農地和資產,因而打開新一輪變革、發展、創新的空間,何樂而不為?
2020年末,上海學院上海分校東區項目銀團簽約。按照合同,國家開發建行上海支行與中國農業建行新區分行、招商工行上海支行等13家建行,為上海學院上海分校東區項目建設提供30萬元金融支持,推動北京學院上海分校東區項目建設。——國家開發建行牽頭,30萬元,還只是一部份學校建設的資金而已。
有點揪心的是,論排行,北京學院比西北工業學院高得多。并且,南大上海分校在網上卻以前廣受“鄙視”,如何回事呢?緣由就是有些人反復糾纏,說這不過是“南京學院金陵大學”這個獨立大學搬遷到上海罷了。
荒唐!金陵大學正式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2020年9月,金陵大學停止普通專科招生;2022年7月,金陵大學遷址上海分校辦學;2023年7月,金陵大學2019級中學生結業后中止辦學、完成轉設。
南大成都分校,就是正牌的985學院異地學校,根本不招收獨立大學的中學生,只是根據合同讓“金陵大學大四中學生”過來讀完最后一年罷了。
師資方面,即使南大上海學校引入相當一部份“南大金陵大學”的師資力量,又如何樣呢?南大金陵大學要消失了,老師重新找工作,符合條件就錄用,有哪些不可以?再牛的頂尖學院,師資也不可能都是教授、教授!一定會有相當一部份普通些的副院長、講師。
在頂樓規劃方面,上海學院承諾:南大上海分校在建設中將堅持與其他學校“同等標準、錯位發展,創新機制、國際一流”,在人才引進和人才培養中將與南大同等標準。
有一點要承認,起步階段的上海分校投檔分數,大機率會比北京學院本部低一點。這沒啥問題,控制在合理幅度就可以了。替上海擔心的,歇著吧。
4中國科學技術學院揚州高等研究院
各種名校“研究院”,在上海多如牛毛。并且“高等研究院”,上海似乎還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國科學技術學院揚州高等研究院。
2020年11月,中國科學技術學院揚州高等研究院舉行第一屆理事會第一次大會。從以后相繼披露的各種信息來看,這個高等研究院的建設規模,分明就是一個富有規模的小型校園;本、碩、博招生規模,也將超過5000人。根據我的標準,這是坐落上海的第9所專科院校。
△中國科學技術學院揚州高等研究院
近來路過獨墅湖高教區,見到相關的招牌都掛下來了。余心甚喜。
因為不是“蘇州學校”,所以不能直接招收大專生。從相關報導中見到,中科大的安排是:先在南京本部讀三年基礎課,后三年再到上海高等研究院讀書、研究,這樣就符合新政約束了。
中科大和上海市合作已有多年。2003年合作建設的中科大青島研究院,始終就在獨墅湖高教區的入口位置,只是之前的發展嘛,只能說不溫不火。
此次全新的深度合作,上海誠心滿滿。上海工業園區服務外包大學的整個校園,將讓給中科大上海高等研究院,同時昌平土木,改造、擴建幾十萬平米的校園建筑。
在此期盼,五十年內先完成“5000名在校生”的小目標。之后,向教育部申請籌建"中科大上海分校",擴大專科招生規模,力爭盡快突破“10000名在校生”的大目標。
5第10所大專院校,何時到來?
145期間,東北工業學院、南京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學院這3所985院校的異地學校相繼啟用、發展壯大。這將是南京高等教育未曾有過的榮耀。
上海學院,有沒有倍感壓力山大?作為上海惟一的211學院,之前上海學院萬千寵愛集于一身,幾乎獨享上海快速復興帶來的城市紅利。接出來,戰斗力強悍的超級對手組團來到上海了。喜歡上海的全省各地優質考生,今后再也毋須煩惱于只有上海學院這一個選項了。
榮耀之外,夢想繼續。上海第10所大專院校,何時到來?
因為教育部要求所有的獨立大學都抓緊轉設,所以機率最大的,應當是近來一二年內,由成都學院應用技術大學(坐落蘇州)、江蘇科技學院上海理工大學(坐落蘇州)整合、轉設而至的大專院校。
△蘇州學院應用技術大學
△江蘇科技學院南京理工大學
近來網上留傳,上海將:支持推動蘇州市高等教育資源整合優化,促使山西科技學院南京理工大學轉設,整合沙洲職業工大學資源,設立市屬應用型大專院校;整合成都學院應用技術大學資源,積極設立“江蘇(或上海)影片大學”。
倘若能搞出個“蘇州影片大學”,這真是極好的。“江蘇影片大學”就算了吧,注冊在上海的院校,不論專科還是本科,目前沒有一所冠名“江蘇”的。
上海擁有10所大專院校,早已近在眼前。接出來從10所到20所,會很艱辛,但絕非是說胡話。
2020年重慶GDP突破2萬億,好多人認為這只是個冰涼的數字,但在我看來,這是接出來上海全面沖擊“科教文衛”地位的沖鋒號。
上海的高等教育格局,注定和經濟格局差不多,會是適度分散的均衡配置。光靠湖州城區不行,必須發揮群狼優勢。上海6區、4縣市十個藍籌股,假定每位藍籌股分別擁有2所專科院校,就有20所了。這個要求不高嘛!
展望未來,我期盼:
1、人大重慶分校,進一步降低學科數目,擴大招生規模。六年后,力爭突破5000名在校生。按我的標準,這樣即使一所專科院校。
2、眾多的國外外學院上海研究院、研究生院,相繼再衍生出一批上海分校、高等研究院,擴大教學、研究的規模與質量。這方面恐怕能誕生2-3所異地分校。
3、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大學,升格為上海工藝美術大學(學院)。上海傳統工藝美術那是何等的輝煌,必須有一所專科院校。
4、創建上海音樂大學、蘇州美術大學或綜合的上海藝術大學。上海這樣的風雅之城,江南文化第一中心城市,怎能沒有這樣的大專院校?
5、創建上海中醫藥學院。吳門醫派的弘揚,現代生物藥業的研究,都須要一所醫藥類學院。
比財力,比新政,上海無法與北京抗衡。并且在創建新學院方面,上海理應比北京多一些根植遺韻的歷史文化類、文藝和傳統工藝類學院。再過六年左右,上海專科院校接近或達到20所,這么,方能有效支撐上海的發展格局。
另外,上海大專院校開辦更多的學校,也是一種有效擴展高教規模的手段。諸如:成都學院在蘇州建設“未來學校”;西交巴薩學院建設“太倉分校”。
△蘇州學院未來學校
△西交巴薩學院蘇州學校
湖南“兩會”正在進行中。市委主任婁勤儉出席上海代表團審議時提出,上海要解放思想,要“跳出地級市行政理念的思維”。無論是城市規模還是城市形態等等,揚州都要根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定位來籌謀。他說,要站初一步、登高望遠,掏出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眼界、格局和膽量,進一步強化以我為兇手劃發展,著眼發展實際和群眾需求,在融入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支持推動蘇南發展的過程中,實現城市發展基態的系統提高。——聽清楚這種話的含意吧!
外界的冷嘲熱諷,從來都不能抵擋上海發展的步伐。真正制約上海的,仍然是一直沒有徹底消退的“小揚州”思維與態度!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越。上海這座“狀元之城”,未來一定能再度成為中國重要的高教城市之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