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7-21 21:46:29作者:佚名
不久前江蘇研究生成績查詢,在江蘇南京成功召開了2025年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的啟動大會和成果交流會,會議期間揭曉了2024年度賽事的最終成績。來自江蘇的研究生們贏得了128個一等獎和592個二等獎,無論是單項獎還是總獎項,均在全國范圍內位居首位。
江蘇通過不斷深化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展現出顯著成效。近期江蘇研究生成績查詢,該省實施了“研究生教育質量提升工程(2021—2025年)”,旨在為國家戰略及地區經濟社會的進步,提供堅實的人才、智力和創新支持。
向“新”而行 培育核心素養
對研究生而言,科研創新能力是核心素養之一。
該團隊成功攻克了智能輪胎易受電磁干擾、反應遲緩及潛在爆胎風險等技術難題,為智能車輛在道路參數及車輛運行狀態識別方面提供了穩定的解決方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能源與動力學院博士生郭碩所帶領的團隊在第六屆中國研究生人工智能創新大賽中榮獲一等獎,其綜合表現位列全國310家參賽單位2618支隊伍中的前兩名。
郭碩團隊具備勇于突破和擅長創新的特質,這一特點在江蘇各高校的參賽隊伍中普遍存在。江涌書記,作為江蘇省委教育工委書記和省教育廳廳長,指出:“在最近幾年,我們致力于加快提高研究生的整體培養水平,以及加強尖子創新人才的自主培養能力,特別注重增強研究生的科研創新和實踐能力。”
目前,江蘇省擁有在校研究生約33.66萬人,他們所學的專業涵蓋了除軍事學之外的各個學科領域。為了有效增強研究生的科研創新能力,江蘇省已連續數年推行研究生培養創新項目,每年都成功立項超過6000項“研究生科研與實踐創新計劃”。
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的姚翔翔教授提到,學院積極舉辦多學科交流工作坊,旨在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設計作品的創意與活力。由于對研究生創新思維的長期培育,該校在第二屆中國研究生“美麗中國”創新設計大賽中榮獲四個一等獎。
以“賽”促教 提升實踐能力
徐明暉,東南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的一名碩士研究生,這樣介紹自己:“我們三人都是程光教授指導下的實驗組成員。”在剛剛結束的“華為杯”第二十一屆中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中,他所隸屬的團隊榮獲了“數模之星”季軍的榮譽。
投身于高級別競賽是對專業根基和創新思維的嚴格檢驗,同時也是對實際操作、團隊協作以及緊急情況處理等多方面能力的全方位挑戰。江蘇的高校長期以來都熱切地參與到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賽事中,而省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則每年都會舉辦多種研究生科研創新實踐競賽、暑期培訓班以及學術創新論壇等活動,以此激發并營造一個充滿活力的創新實踐環境。
我們的團隊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國賽來臨前,學校特意舉辦了校內比賽。南京師范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的碩士研究生許文俊表示,他們負責的“高速公路應急車道高效管控規劃”項目在比賽中表現突出,引起了相關領域專家的重視。
通過這場比賽,我們得以深入掌握國際中文教育領域的最新動態,這對我們進行專業研究和撰寫論文具有極大的益處。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文學院的研究生張政,榮獲第一屆中國研究生國際中文教育案例大賽二等獎,如此評價道。
可“用”為要 聚焦服務發展
2025年,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的啟動大會以及成果交流會盛大舉行,會上展示的優秀作品接近2000項,這些作品由國內30多所知名高校的學生創作。同時,有百余個項目在活動現場亮相,這些項目不僅有意在南京進行孵化,而且展現了良好的孵化潛力。
楊樹兵副廳長指出,江蘇省教育廳正積極引導各高校,根據區域發展的具體需求以及各自學科的獨特優勢,精確實施研究生教育培養計劃。在此過程中起步網校,我們亦致力于聚焦地方產業發展的迫切需求,努力構建和完善產教融合的推進機制。
在第十一屆研究生能源裝備創新設計大賽上,江蘇大學的五位博士生榮獲了一等獎。他們歷經數百次仿真實驗,成功建立了高溫熔鹽泵的多物理場耦合分析模型,并對設計方案進行了優化,從而突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項目投入使用后,學生們都感到非常高興。江蘇大學流體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黨委書記張德勝指導教師這樣表示。
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以及國家集成電路設計自動化技術創新中心正在積極籌備舉辦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的四項賽事。此舉將有效推動產學研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江蘇省構建一個在全球范圍內具有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記者 阿妮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