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標題買貨買樣,文章看標題。領導講稿稿也一樣,標題是講話稿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好的標題" />
更新時間:2021-12-04 00:12:17作者:admin2
我在黨辦混了十多年,就把我的經驗說一說吧!寫領導講話稿,只要抓住兩樣東西就行了。
一、標題買貨買樣,文章看標題。領導講稿稿也一樣,標題是講話稿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好的標題是講話稿的點睛之筆,與會者一看(聽),就或能知其要領,或能受到深刻的啟發、激勵、教育和感染,引起強烈的興趣。這里討論的標題,既包括講話稿的總標題,也包括講話稿正文中每一部分、每一段落的大小標題。
(一)總標題
講話稿的總標題,常見的有三種寫法:
1.體現講話場合及講話內容的敘事性標題。
主要用于小型會議、一般性工作會議或公務活動,如“在×××會議或活動上的講話。”這類標題往往要在后面標識講話人姓名、職務和講話時間;有的在寫作中省略了“在……上”這兩個字,直接寫×××大會開幕詞、×××會議主持詞、×××活動歡迎辭。
2.體現會議主題及講話內容的觀點性標題。
主要用于莊重場合或大型會議、大型活動。如《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這類標題有的還在后面加設副標題,說明什么場合,什么人的講話,如《咬定目標、迎難而上,迅速掀起工業原料林建設新高潮——在全市林業大會上的講話》。
3.固定式標題。如《XX縣人代會上的政府工作報告》《法院工作報告》《檢察院工作報告》等,從中央到地方,沿用幾十年不變,成為一種法定標題。
(二)正文中的大標題
正文中的大標題,對標題下面的內容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
1.用“要”字統領各標題。
如某領導在某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三個部分的標題是:(一)要深刻認識創新理論;(二)要正確把握創新理論;(三)要全面貫徹創新理論。這種寫法的優點是,標題所顯示的觀點簡潔明了,語勢短促有力,各部分之間的銜接也很緊密,整個文章顯得很緊湊。這種寫法更適用于非主體報告的強調性講話,而且在論述各部分中的觀點時不宜太展開,也不宜用過多的散句,而必需用高度概括性的語言來進行高屋建瓴、簡明扼要的闡述,使這種簡短有力的文風體現得更淋漓盡致。
2.用帶觀點的祈使句作為各部分的標題。
這是最常見的寫法。句子有長有短,短的如某領導在全國再就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三個標題是:(一)充分認識就業再就業工作的極端重要性;(二)集中力量做好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三)全面做好擴大就業的各項工作。長的如某領導在全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三個標題是:(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進一步增強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緊迫感;(二)正確分析形勢,認真總結經驗,進一步增強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主動性;(三)加強領導,積極扶持,進一步推動我省農民專業合作的發展。這種寫法便于在各部分中裝進較多的內容,充分展開來講,適用于主體講話。
3.用不帶觀點的短語作標題。
如某領導在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六個標題依次是:(一)關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問題;(二)關于農村綜合改革的問題;(三)關于糧食問題;(四)關于土地問題;(五)關于農民工的問題;(六)關于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問題。又如某領導在全省一季度經濟形勢通報會上的講話,三個標題是:(一)一季度全省經濟形勢;(二)各市(州)指標完成情況;(三)下階段工作意見。
前面介紹的三種標題都帶有序號“一、二、三、四”,標識很明顯。下面介紹一種不帶序號的寫法。即標題置于文中,以設字體和空格提行來體現。如某領導在全省市州和省直單位負責人會議上的講話,開頭先申明“講三個問題”,緊接著是:“第一個問題講發展——主要是講在宏觀調控形勢下加快發展的問題;第二個問題講穩定——主要是講積極主動地調處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第三個問題講作風——主要是講堅持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的問題。”這種寫法使整個文章顯得渾然一體,層次劃分不露痕跡,形式新穎,值得借鑒。
(三)正文中的小標題
正文中段落及段落中的小標題,是為各部分大標題服務的。或作解釋說明,或作進一步論證,構成一種總說與分說、總論點與分論點的關系。在講與寫的過程中,其形式更為靈活,表意要求也更為具體。縱觀各類講話,以下四種方式比較常見。
1.用一個“字”或“詞”統領各標題。
比如布置工作可用“要什么、要什么……”“突出什么、突出什么……”,分析意義可用“從什么來看、從什么來看……”,總結經驗可用“必須什么、必須什么……”,總結成績可用“新進展、新步伐、新突破、新亮點……”,提出措施可用“在什么上下功夫、在什么上下功夫……”,統一思想可用“把思想統一到什么上來、統一到什么上來……”。這種寫法對起草者而言,易于掌握;對聽會者而言,也便于理解和記憶,聽了之后就知道領導講了“幾個新”、“幾個突出”、“幾個堅持”、“幾個必須”。但在一篇講話中不可反復多用、濫用。
2.提煉小觀點作為小標題。
如某領導作全省市州和省直單位主要負責人講話中,在講到如何克服“新冠疫情”影響、確保完成全年經濟工作目標任務時,用了“工業超計劃、投資挑重擔、農業抓增收、三產促恢復、財稅保增長”作小標題,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3.用一個詞或詞組概括段落大意再作解釋的方法作小標題。
如某領導和市直單位負責人講話,在談到如何發展城鎮經濟時,概括了16個字并加以解釋:所謂夯實基礎,就是要什么什么;所謂突出產業,就是要什么什么;所謂民營主導,就是要什么什么;所謂搞活經營,就是要什么什么。與會者反應比較好。
4.用與上下文自然承接而又能準確概括該段大意的句子作標題。
可設字體以示體現,也可不設字體。如某領導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在談到對外開放時,用了三個“把”字句:“把對外開放作為長期堅持的基本戰略、把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優化經濟環境作為加快發展的重要舉措”作為各段小標題,看似漫不經心,實則刻意為之。此法比較巧妙,但不易掌握。
上面總結的是一些常見的標題寫法。實踐中要靈活運用。比如即席講話,要多用觀點性標題,且語句要簡短,以便聽者理解和記憶。在同一篇講話中,制作標題的方法也要穿插使用,以免雷同,形式呆板。人的智慧是無窮的。只要你用心琢磨,相信還會創造出一些更有新意的方法來。
二、正文正文指領導講話稿的主體部分,亦即通常所說的謀篇布局。撰寫正文,重點要解決正文主體框架、層次處理、段落劃分、開頭結尾、過渡照應等問題。這里擇要談談講話稿開頭、中間和結尾框架安排的問題。
(一)開頭
開頭是指講話稿的開始部分。開頭是講話思路的起點,其意義在于提領整個講話,起著定調的作用,使與會者了解會議(活動)的情況和講話者的意圖。好的開頭,可以先聲奪人,先入為主,給人以深刻的印象,把聽眾吸引住。常見的開頭方法有5種:
1.總體概括法。
從介紹情況入手,說明會議召開的背景、目的、議題和任務。這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例子很多。
2.提出問題法。
即提出問題,吸引聽眾,引發思考。如《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開篇:“第一個問題,我們的文藝是為什么人的”?
3.開篇點題法。
即一開始便把講話的意圖簡明扼要地說出來。如《整頓黨的作風》開篇:“今天我想講一點關于我們黨的作風”的問題。
4.表明態度法。
即開門見山地表明講話者對所談問題的態度。如《改造我們的學習》開篇:“我主張將我們全黨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制度改造一下”。
5.歡迎感謝法。
即由抒寫講話者的心情、感受導入正題。如某領導在專家座談會上的講話開篇:“非常感謝XX大學的盛情款待和周到安排。我們這次來主要是學習、請教的”。
不管是哪一種方法,都應做到開門見山,切入主題,簡明扼要,吸引聽眾注意。
(二)正文
正文,是指講話稿的主體。主要是講述工作和活動的中心思想、思路和要求,表明講話者的立場、觀點、意見和方法、措施,以及希望和要求。正文的內容,要視講話人的身份、會議的背景、講話的主題以及聽眾的差異而定。但是不管怎樣,都必須內容充實、分析透徹,主題鮮明、觀點正確,材料充實、詳略得當,層次分明、條理清晰,要言不煩、概括精辟,邏輯嚴密、言之有序。正文由于篇幅較長,往往需要用序號分出幾個部分。常見正文的結構是:
1、兩塊式。
即整個講話分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要么總結成績,要么分析形勢,要么認識意義,要么指出問題,或兼而有之,最后歸結為,×××事或×××工作事關重大,各級各部門務必統一思想,增強緊迫感、責任感,把這項工作抓緊抓好,云云。
第二部分主要指出工作思路、目標任務,具體要求和政策措施等。措詞上無非明確任務、強化措施、加強領導、狠抓落實之類。
如某領導在林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就采用了這一方式:第一部分是“充分肯定我省林業建設取得的成績,認真總結林業工作的基本經驗”,第二部分是“全面落實中央《決定》和省委、省政府貫徹《決定》的意見,促進林業建設再上新臺階”。
這種結構適用于闡明簡單事理或安排單項工作。用于論述復雜的事物或部署牽涉面較廣的綜合性工作時,由于只有兩大部分,每一部分下面勢必會論述幾個問題(觀點),而每一個問題(觀點)下面又勢必還有分論點,因而很容易形成“大觀點套小觀點,小觀點套更小的觀點”的復雜結構,不便于聽者理解和接受,甚至會造成聽覺混亂。所以領導即席講話時要慎用。
2、三塊式。
這種結構可以說是對“兩塊式”的進一步拓展。
第一部分通常也是總結成績、認識意義、認清形勢、統一思想等。
第二部分主要講工作任務、要求、思路和重點。
第三部分主要講組織領導、工作措施等。
如某領導在開發工作匯報會議上的講話,三個部分依次是:肯定成績,總結經驗,進一步重視某地區開發;明確任務,突出重點,進一步加快某地區開發;強化措施,落實責任,進一步支持某地區的開發。
這種結構實際上是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順序,或者說是按照“為什么開展這項工作、如何開展這項工作、如何才能保證把這項工作搞好”的思路來組織安排的,符合大多數人的思維習慣,因而被廣泛采用。“無三不成文”的說法恐怕也是來自這個道理。
3、多塊式。
一般在四塊以上,多的達十塊,這種結構適用于大型綜合報告。一般工作會議講話也可以采用。其慣用的做法是,將某個事物中的關鍵問題或某項工作中的關鍵環節“抽”出來,獨立成一部分,依次闡述。相對于兩塊式、三塊式結構而言,這種結構比較單純一些,與會者聽起來也不那么費勁。如某領導在省級科學技術大會上的講話,就用五個部分講了五個問題,依次是:深刻認識制定《科技發展規劃綱要》的重大意義、準確把握科技發展的指導方針和目標、明確我省中長期科技發展的重點任務、落實推進科技發展的政策措施、實施《規劃綱要》需要把握的幾個重大關系。這種結構最適合于即席講話。比如,假設某領導要在工業園區建設現場會議上作一個即席講話,圍繞工業園區建設主題,可講的東西無非:深化認識,統一思想;認清形勢,自加壓力;堅定信心,明確目標;搞好規劃,科學定位;擴大投入,強化基礎;突出中心,全力招商;改善環境、優化服務;加強領導,狠抓落實。不妨根據需要抽五點或六點,隨機適當展開講一講。
4、不設標題的整塊式。
適用于篇幅短小的講話,如在各類會議(活動)上的致辭、獻辭、歡迎詞,離、任職講話等。有時也用于篇幅較長的講話。此類講話往往用一些反復出現的標志性語言來劃分層次。如某領導紀念抗日戰爭勝利的講話,先后用了八個“同胞們、同志們、朋友們”來引首每一個層次,分別總結回顧歷史、分析抗戰勝利的原因、概述抗戰勝利的偉大意義、評述抗戰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性質、闡明當今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立場、論述新世紀新階段的歷史任務、表明處理中日關系的主張,最后結尾。雖然不設標題,但講話依然顯得層次十分清楚。
正文安排結構有一定的技巧,但并非純技巧性的問題。因為,結構的實質是客觀事物本來面目以及作者對客觀事物認識理解的思路在講話稿表現形式上的體現。如果作者對事物認識、理解透徹,思維脈絡清楚,就不愁找不到較好的結構方式。
(三)結尾
結尾,是指講話稿的結束語,其任務是托負全篇。好的結尾具有畫龍點晴的功能,可以讓聽眾余興未盡,回味無窮,鼓舞斗志,振奮精神。同開頭一樣,它可以是一個句子,也可以是一個自然段,還可以是幾段。常見的結尾方法有七種:
1.總結法。
即在講話結束時簡要地對前面講過的內容進行總結,進一步概括主題,加深聽眾印象。如列寧1921年在全俄運輸工人代表大會上的講話之結尾:“對于你們這些鐵路和水運員工的代表們來說,結論只有一個,而且也只應有一個,這就是百倍加強無產階級的團結和無產階級的紀律。我們無論如何都應當做到這一點,無論如何都要爭取獲得勝利”。
2.號召法。
即用一些精悍有力、調子高昂、催人奮進的話語對聽眾進行號召或呼吁,使與會者為實現既定目標而奮斗。如某領導在黨代會上的報告之結尾:“同志們,有了前面幾屆領導打下的基礎,我堅決相信,在全縣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實現富民強縣新跨越!”
3.展望法。
即通過展望性、預示性的語言,引起聽眾對美好未來的憧憬與向往。如某領導講話的結尾:“站在新時代的面前,我們應該舉起雙手迎接它。新航船的桅頂已經冒出地平線了,我們要乘風破浪前進,迎接新時代的到來!”
4.希望法。
即以對聽眾提出帶希望性、鼓勵性的話語作為結尾。如某領導五四青年節的講話:“全縣的共青團員、青年朋友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你們去奮斗。希望你們……譜寫出更加壯美的青春之歌!向著祖國更加美好的明天,前進!”
5.祝愿法。
即以祝福性的話語作結尾。如某領導到某地調研結束時的講話結尾:“在我要結束我的講話的時候,我祝我們XX縣的社會事事,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6.口號法。
即以高呼口號結束全文,引申講話主題,引起聽眾共鳴,達到情感高潮。如某領導講話結尾:“偉大的祖國萬歲!偉大的中國人民萬歲!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萬歲!”
7.本位收束,自然煞尾。
如某領導在全省林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在最后談到加強對林業工作的領導時,以“要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萬眾一心,群策群力,進一步開創林業建設的新局面”結束全文。
無論采用哪種方法結尾,都必須做到簡潔有力,“如截奔馬”,干凈利落,切忌拖泥帶水,畫蛇添足,或者草草收兵,軟弱無力。
我是犁子,職場精英培訓師。大家對此有什么看法,請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