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7-30 08:23:15作者:佚名
2016年,長沙師范學院開設了科學教育專業,以解決小學科學教師短缺的問題,成為湖南省開設該專業的兩所高校之一。招生規模也從原來的每年50人增加到現在的150人。
作為新興的教師教育專業,學校辦學8年來探索出多條路徑破解高素質科學教育師資培養難題,畢業生廣受歡迎,初次就業率達92%,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總體滿意度超過91%。目前,已有500余名科學教育專業畢業生從這里出發,走向全國各地講堂,成為未來科學的“播種者”。
路徑一:融合學科,突破科學素養瓶頸
培養高素質科學教育師資難,難在哪兒?長沙師范學院小學教育學院黨委書記劉曉霞告訴記者,最主要的是課程設置難。
“科學教育是一門涉及多學科的多學科交叉綜合學科,要求教師有廣度和深度的科學知識儲備,能夠進行跨學科教學,只掌握物理、化學、生物等單一學科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劉曉霞說,小學科學教育對教師的綜合跨學科素質和教學方法要求較高,這無疑增加了師范生的培養難度。
針對這一難題長沙師范專科學校,長沙師范學院先后引進3名教授、9名博士,涵蓋物理學、化學、生命科學、地球與空間科學、環境科學、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形成了一支復合型、專業化的教師隊伍。
在強大師資隊伍支撐下,長沙師范學院開始打破以往物理、化學、生物等課程界限,加強跨學科探索,構建了《生活中的科學》《小學科學實驗研究》等一批融合課程。
以《小學科學實驗研究》課程為例,該課程以問題導向為主,實行項目式教學,教師不僅傳授科學實驗的基礎知識,還融合各學科知識,利用信息技術提前準備與實驗主題相關的情境任務,設置主題討論問題,引導學生預習、合作研究與實驗主題相關的背景知識。
同時,這堂課還十分注重思想政治引導,將課程內容與保護自然、關愛環境、大國工匠精神、科技強國等內容有機結合。例如,在講解溫度計的操作實驗時,老師不僅會教學生市面上常見的溫度計,還會從科學史的角度介紹溫度計的由來以及古人常用的測量溫度的方法,幫助學生全面打造實驗素養的基礎。
“我們的考核方式不是拿試卷,而是讓學生自己制作一個教具,把整個課程學到的知識立體地呈現出來。”教育學院副教授李文娟說。
路徑二:學賽結合,突破創新思維瓶頸
走進長沙師范學校小學教育學院教學樓,撲面而來的“科技感”撲面而來,能唱歌跳舞的機器人、可一鍵“觸發”的演示屏、3D打印機……
近年來網校頭條,學校投資1000萬元建成了兒童科普與科技創新實驗中心、綜合科學教育實驗中心、智慧教學實訓中心、師范生專業技能培訓中心等,各類教學儀器設備增加到800余臺(套),辦學條件明顯改善。
但要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僅有先進的“裝備”是遠遠不夠的,如何破解這一難題?
“近年來長沙師范專科學校,我們學院把創新創業教育、學科競賽、課程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學—賽—創’發展模式。我們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專業教育的全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這對未來的小學科學教師來說非常重要。”長沙師范學院科學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周碩林說。
學校建設了大學生創客教育師資培訓中心,支持學生參與人工智能、科普視頻制作、趣味實驗設計等各類科技創新活動以及課外活動,不僅提升了學生的科學素養,更調動了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
學校不僅舉辦了以“青春融夢想、創新驅動未來”為主題的首屆科技運動會,還鼓勵學生參加各類競賽:全國科學教育專業師范生教學技能創新大賽、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大賽……近年來,學生在省級以上競賽中榮獲獎項90余項。
大三學生譚甜甜參加第十一屆全國科學教育專業師范生教學技能創新大賽,榮獲一等獎。為備戰本次比賽,她多次與指導老師深入探討,做了大量實驗。“我會在課后抽空完成課堂上沒有完成的實驗。通過這次比賽,我不僅夯實了專業基礎,還在磨練中不斷提升創新能力。”
路徑三:學校與社會融合,突破實踐能力瓶頸
“科學教育強調動手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教師不僅要有理論知識,還要有設計和操作實驗的能力。”長沙師范學院小學教育學院院長郭子鋒說,但以往的培養模式往往側重于理論教學,沒有足夠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導致很多科學教師在這方面的能力不足。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長沙師范大學采取的措施是讓學生走出去。
學校積極搭建科教融合平臺,助力協同育人,在全省范圍內遴選建設了24個實習教學基地,采取“實習、學習、見習、本科畢業論文”一體化實習實訓體系,通過“體驗、實踐、指導”等多層次的教師技能培訓,開展全方位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學校還將“課堂”搬進長沙園林生態園、湖南省科技館、湖南省地質館等課外科普基地,開展專業教學。
同時,學校向長沙縣所有小學開放少兒科普科技創新基地,提供科普教育講解服務;組建科學教育專業師生志愿服務隊,定期在長沙縣小學開展小學科學趣味實驗、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聯合開展“三點半”科技課堂課外志愿實踐活動90余場,服務群眾2400余人次;走進社區開展青少年編程等專項科技指導志愿活動……
“小塑料瓶能吹爆氣球嗎?”“空氣有動力嗎?”……近日,科學教育專業的學生為幼兒園小朋友開展了趣味實驗課。2022年,長沙師范學院依托專業建設優勢,成立“知乎科普俱樂部”,為孩子們開展有趣的科技啟蒙活動,迄今已舉辦近30期,深受小朋友和家長的喜愛。
該校低年級學生龍文勛是“知道科普社”成員,曾多次到幼兒園給小朋友上課。“和學齡前兒童打交道,不僅提高了我的專業能力,還提高了我管理課堂的能力。”龍文勛說。(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楊希野通訊員于興登東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