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12-25 20:35:06作者:佚名
又到了高考的時候了。再說說臺灣的高考制度。
目前,島上大學的報名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申請入學,即根據學科能力傾向測試(簡稱“學業測試”)的成績申請入學。由于臺灣的“少子化”,各大學為了推進盡可能多的學生,現階段都會騰出招生時間。目前臺灣大學分數線,60%以上的考生通過“學習考試”后申請入學即可被學校錄取。
“學習測試”通常在春節前舉行,春節后公布成績,然后開始申請入學。除要求考生在申請入學時提供“學業考試”成績外,還將根據招生名額,選擇一定比例的學生進行面試,最終確定錄取名單。
當然,有些考生在“學考”中表現不理想,或者必須進入某些熱門科系(如醫學系),就會選擇第二階段或二次錄取方式,也就是所謂的“考試錄取”,根據指定科目考試成績申請目標學校和院系。基本上,臺灣考生兩個階段都可以錄取。
采用分級數值的“學術測試”:無需擔心分數
據臺媒報道,臺灣大學入學考試中心今年2月16日公布了2017年大學“學科能力傾向測試”(簡稱“學術測試”)成績。共有118人獲得滿分(75分)。據大陸高考統計,臺灣高考狀元共有118人。
內地各省市的高考尖子生通常都是個位數。為什么臺灣有那么多得分王?這與“學考”制度的設計有關。
“學業考試”包括語文、英語、數學、社會學、科學五科。旨在測試考生是否具備接受大學教育的基礎學科能力。這是大學院系初步選拔學生的門檻。 “學業測試”中各科目的考試范圍以一、二年級學生的教學大綱為依據。考生必須參加所有五個科目的考試,成績基于評分系統。
其中社會科學和我們的文科綜合類似,考試科目包括歷史、地理、公民和社會;自然類似于我們的理科綜合,考試科目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從題型來看,“學術考試”以機讀題型為主。除中文和英文非選擇題外,其他題型均為選擇題(包括單選題、多項選擇題等)。
為了避免考生對每一個分數都心存疑慮,“學業考試”放棄了以原始分數作為直接表現標準的傳統做法,轉而采用“分級評分制”,每科最高分15分(即滿分)。分數)。如果原分數為0分,則為0級分數。只要有積分,就不會是0級分。由于一共有五科,“學業測試”總分最高可達75分。
也就是說,今年以滿分成績參加“學考”的118名臺灣學生,原來的分數不同,但申請時的分數卻是一樣的,都是75分。
使用“積分制”的好處是,避免考生在排名時擔心每一分。聽當地老師說,臺灣剛開始推行原分制向評分制過渡時,一些臺大教授發現,臺灣很多最優秀的高中生花了很多精力,希望把分數從99分提高到100分。點。如果采用“評分制”,99分和100分都是滿分。
臺灣能夠通過“分級制”招收高中生,首先是因為教育資源相對豐富。臺大是臺灣最好的大學,每年招生名額約4000人,占臺灣考生總數(約26萬人)的1.54%。因此,沒有必要使用“分數計算”來區分原始分數非常接近的候選人。 。第二個原因是,臺灣大學入學有面試程序,“學業測試”成績只會作為申請學校的基本條件之一,而不是錄取的唯一依據。
“入學考試”:選擇題答錯被扣分
除了“學習考試”錄取之外,第二種錄取方式是“考試錄取”。考試一般安排在7月1日至3日三天。共十科,分別是:語文、英語、數學A(自然數學)、數學B(社會數學)、歷史、地理、公民和社會、物理、化學、生物十科。
本次指定科目考試(簡稱“參考考試”)的題型可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選擇題,無論是單選題還是多項選擇題,2011年之前答錯都會扣分。2011年以后,所有單選題答錯都不扣分,選擇題的分數將被扣除。直到0分不會影響其他題的分數;如果您不回答,則不會扣分,也不計分。至于非選擇題,由于是人工審核臺灣大學分數線,所以不會因為答錯而受到處罰。每個評分或扣分標準均在試題本上注明。每科滿分為100分。
“指導考試”的范圍是從高中一年級到高三,題目難度會比之前的“學業考試”更難。與使用“評分系統”的“學術測試”不同,“指導測試”使用原始分數。由于每個學校的不同院系對科目的重視程度不同,因此每個大學院系可以決定自己的“習得”科目,可以將科目的權重設為1倍、1.25倍、1.5倍、1.75倍或2倍。與臺灣考生可以自由選擇部分或全部科目參加考試的“學業考試”不同,在這一階段的考試中,各學系根據預先設定的科目對所有報名考生的成績進行加權,并按順序錄取考生。
2008年,臺灣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只要7分就可以上大學”。發生了什么?
這位以7分上大學的考生的成績構成如下:只“測”了語文、數學、化學、英語四科。其中語文和數學均為0分,化學為6.35分,英語為0.67分。英語科目的成績會進行兩次加權,所以他的錄取分數是0(語文)+0(數學)+6.35(化學)+0.67(英語)×2=7.69分。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二:客觀環境是臺灣“少子化”和大學設立的雙重影響所致。臺灣大學升學率已達96%。基本上,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上大學。 ,所以分數很低的學生肯定會被錄取。
在考試設計上,當時的“點試”選擇題也有“扣分”設計。這樣的設計主要是為了防止部分考生依靠“猜測”來得分,但也影響了很多考生回答問題的意愿。 。一些考生的分數很低,因為他們錯誤地回答了許多選擇題。所以,他們不僅丟了積分,其他的積分也被扣除了。因此,如果沒有“反向扣分”設計,學生的錄取分數也不會這么低。
后來網校頭條,由于多年來高考分數線偏低的情況,臺灣當局教育部門做了兩件事:一是取消了反向扣分的設計;二是取消了高分制。二是各院系不再公布最低錄取分數線。
現在,由于大部分考生(約60%)在第一階段“學業考試”后已經通過“入學申請”被錄取,參加第二階段的考生越來越少,所以未來“指紋”也許會帶你走進臺灣的歷史。
(作者為臺灣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博士生,出生于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