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1-06 17:49:24作者:佚名
為積極響應上海市教委2021年提出的“雙減”政策,推動文學經典進中學,上海第四中學與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聯合開展課后服務項目,共建設330門課程。11月17日晚,由上海第四中學與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聯合舉辦的“經典讀物導讀走進校園 攜手打造培養人才”——課程建設與課后服務項目推進交流會在線上舉行。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詹丹教授,人文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陳中來,上海市第四中學副校長褚明芳,上海市第四中學初中語言教研組組長游敏華, 上海四中一年級組組長張旭義、人文學院參贊李巖、人文學院大學生講師組成員出席了會議。會議由項目學生帶頭人、人文學院 2021 級文藝專業畢業生李康杰主持。
上海市四中副校長褚明芳首先對為課后服務課程給予大力支持的師生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并指出一年多的共建不僅推動和豐富了上海四中的課程建設,也為四中教師們送來了源源不斷的人才。她希望通過雙方的定期交流,加強頂層建設,共同解決項目推進中的瓶頸和問題,不斷推動教育成果的落地。她指出,課程共建有效地促進了四中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希望大學生講師團成員能夠充分利用影視媒體、微視頻等手段,進一步調動中學生參與閱讀的積極性, 同時,他們在設定閱讀任務時也能注意教學目標的執行情況。上海市四中一年級班長張旭義老師表示,大學生講師團成員年輕有活力,他們的講座深受中學生的喜愛。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能進一步豐富課堂內容,帶領中學生真正享受文學巨作,享受語言文化的“饕餮盛宴”。
人文學院首批大學生講師團成員、2021 年漢語專業教學學科詹夢妮已被上海第四中學錄用,她在網上分享了自己在項目中的成功經驗。從大學講師團的一員到四中“有前途”的老師,詹夢妮感謝人文學院和四中搭建了良好的實踐平臺,她從備課、出勤和教學反思三個方面與講師團的新成員分享了自己的教學經驗。人文學院漢語教學專業 2021 級學生鄭志輝以《如何備課》為題,介紹了在課堂上尋找資料、制作教案、厘清邏輯線索的方法,并指出在備課中,要注意準備學生的學習條件, 并積極引導中學生活動眼、耳、口、手,努力提高課堂參與度。
會上上海市四中學,人文學院中文系詹丹教授作了《全書閱讀的教學理念》的微講座。以“三體”概念為切入點,詹教授指出,在閱讀全書的過程中網校頭條,要注意整體把握概念,詳細分析文本上海市四中學,落實主體建設。《整體概念》側重于簡明扼要地總結要點,在與其他書籍的對比過程中把握各書的特點,發現學生感興趣的熱點。“文本具體分析”注重形式與內容的關系,把握細節,防止其空洞;學科建設的實施側重于引導學生與作者對話,反思自我。
會議最后,人文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陳崇來作總結發言。陳總對與會專家、四中老師和大學生講師團成員表示衷心的感謝,并介紹了現階段項目取得的成果和下一步合作共建的計劃, 將加強全書閱讀教學實踐的探索,著力打造文學經典精品課程,積極開展黨史黨課和中共二十大精神進中學工程,廣泛開展全校本科生講師團招聘工作。她希望講師團成員能夠創造更多高質量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實踐,為項目運營注入新的活力。
本次交流會不僅是 330 課程建設的中期推進,也為下一步打造更優質的全書閱讀課堂體驗項目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