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1-18 14:05:45作者:佚名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教育專業于2002年建立,是教育部“面向21世紀的新學科”計劃扶持的專業之一。自專業設立以來美術教育畢業論文,按照教育部、中央美術學院批準的學科建設精神,并借鑒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課程設置的經驗,構建起以美術教育研究為中心的歷史、方法、心理、博物館、藝術實踐等多層面交叉而又循序漸進的課程結構,開設出美術教育學研究、中西方美術教育史研究、藝術發展心理學研究、藝術治療、視覺藝術基礎、藝術實踐與教學轉換、教學實習與考察等主干核心課程。
高等美術教育研究
《從民間到學院,從學院到民間——民間美術作為課程資源在高等藝術院校中運用探究》
作者姓名:張琦
指導教師:黃勇教授
思維導圖
論文簡介
早在上世紀,民間美術在中央美術學院的教學中就占據著重要地位,但是由于九十年代的重重原因,倡導民間美術教學的民間美術系突然被消解,一個教學成果豐碩的專業就成為了當時歷史特定的產物,一個學科在歷史洪流中的角色到底是什么?如今的民間美術應當如何寓于現代生活,更好地與學院相結合,這是一個急迫需要努力思索的問題。本文旨在對年連系到民間美術系這段歷史的梳理,重拾起傳統文化,讓其進入我們的高校教育,讓民間美術在高校中不只是理論研究與保護,我們可以利用自己的學科教學,把民間美術的相關技法以及視覺構成引入到我們的教學中,由此既推廣和保護了民間藝術,也讓民間美術從鄉土化走向當代化,讓其煥發新生。而民間藝術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在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論述傳統文化過程中始終離不開來自民間的一抹色彩,如此一般水乳交融。
圖一:相關調查問卷,“您認為應以哪些方式加強對高校學生的民間美術教育?”
圖二:相關調查問卷,“您所在的學校開過哪些類型的民間美術課?”
圖三:相關調查問卷,“我國的民間美術現在面臨什么樣的生存問題?”
拓展閱讀
1.喬曉光、董永俊 著《實踐的精神——中國民間美術與非物質文化遺產課程模式研究》,[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18年出版。
2.楊先讓、楊陽 著《黃河十四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黃河流域民間藝術田野考察報告》,》[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出版。
3.靳之林,《民間美術的整體認知與教學》,[J].載于《美術研究》,1987年第4期。
4.(美)約翰·杜威 著,姜文閔 譯,《我們怎樣思維·經驗與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
《“博約”與“專精”——以雕塑專業為例論美術實踐類博士課程設置》
作者姓名:潘格
指導教師:陳淑霞教授
思維導圖
論文簡介
2000年開始首批招生的美術實踐類博士是我國藝術類最高學位,其目標是培養具有較高藝術創作能力和理論研究水平的復合型人才。創立至今近二十年來,質疑聲一直不斷。雖然目前的美術實踐類博士的培養模式尚未完全成熟,對其的研究在整體上也沒有一個完整的體系與架構,但近年來各院校在教學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和經驗,都為這一命題的討論提供了基礎。基于此,本研究選擇以課程設置為切入點,梳理我國美術實踐類博士課程設置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對我國美術實踐類博士課程設置現狀的對比與總結美術教育畢業論文,對雕塑專業美術實踐類博士的課程設置進行反思,為美術實踐類博士相關的研究做最基礎的鋪墊,為未來的課程改革提出可能性。
圖一:《中國美術報》話題專欄“美術實踐類博士:為何屢遭非議?” 圖片來源:中國美術報,2018
圖二:近現代“學者型藝術家”代表——黃賓虹先生像, 圖片來源:Public Domains,年代不詳
拓展閱讀
1.【美】James Elkins.Artists with PhDs:On the New Doctoral Degree in Studio Art[M].New Academia Publishing,LLC,1988
2.【美】Ken Friedman,Jack Ox Leon.Special Section: PhD in Art and Design: Introduction[J].Leonardo,2017,Volume 50, Number 5:pp.515-519
3.【美】Linda Candy,Ernest Edmonds. Practice-Based Research in the Creative Arts: Foundations and Futures from the Front Line[J].Leonardo,2018,Volume 51,Issue 1:pp.63-69
藝術實踐與教學轉換研究
《基礎美術教師教育——游移于“藝術家、研究者、教育家”的美術教師》
作者姓名:余紫薇
指導教師:陳淑霞教授
思維導圖
論文簡介
本論文通過對a/r/tography這一理論的梳理,總結其特點,探討其與基礎美術教師教育之間的相關性。在對我國基礎美術教師教育的調研中,發現目前存在的問題,并結合a/r/tography的理論特點,討論這一理論在我國基礎美術教師教育中的可行性。文中選擇三位教師的三個課程作為案例進行具體分析,挖掘藝術家身份及研究者身份在基礎美術教育中表現出的優勢,論證新時代下的我國基礎美術教師應是游移于“藝術家、研究者、教育家”三種身份之間的教師。并于最后總結出a/r/tography應用于基礎美術教師教育中的作用,即:拓寬基礎美術教師課程設計的思路、提升基礎美術教師的研究能力、增強基礎美術教師創造性思維,以及促進基礎美術教師的自我反思。
圖一:課程案例現場
圖二:課程案例學生作品
圖三:課程案例材料
拓展閱讀
1. [美]貝蒂·艾德華.像藝術家一樣思考[M].張索娃譯.海南:海南出版社,2006.
2. [美]約翰·杜威.藝術即經驗[M].高建平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3. Rita L.Irwin, Alex de Cosson, A/R/Tography: Rendering self through arts-based living inquiry[M].Vancouver,BC:Pacific Educational Press,2004.
藝術心理學研究
《曼陀羅繪畫的療愈功能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