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10-21 09:03:09作者:佚名
科技商報記者張佳星
“一些行業里長時間加班、不良作業方法、工作壓力等造成的工作相關癌癥問題愈發突出,如IT行業、新業態等領域。”6月15日,在國家衛健委舉辦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職業健康司副主任、一級巡視員王建冬直言,當前我國職業病預防工作面臨傳統職業病預防和工作相關癌癥防治的雙重挑戰,仍存在不少弱項。
近六年來,我國職業病預防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全省報告新發職業病病例數從2013年的26393例升高到2022年的11108例,漲幅達到58%。在積極做好傳統職業病預防的同時,相關部門也在切實推進新業態從業者的健康檢測工作,探求產生適應時代的癌癥防治、健康保護機制體制。
注重新業態勞動者癌癥風險,著力保護職業健康
“網約車、即時配送、外賣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工作存在工作負荷比較大、工作時效性強的特性。”中國疾控中心職業衛生所副校長張美辨表示,從健康保護角度來看,這種行業的勞動者發生職業傷害風險較高,因為長時間體力勞動以及連續緊張工作,這部份職業人群發生工作相關的肌肉骨骼病癥和精神疾病風險會大大降低。
與此同時,這部份勞動者健康素質有待提高,據2022年國家衛生健康委首次組織舉辦重點人群職業健康素質檢測結果顯示,快件與訂餐配送業、環境衛生業等行業勞動者職業健康素質水平為36.1%—51.7%職業病分類和目錄,高于全省水平。
因此相關部門切實從科普教育、法規擬定等方面舉辦工作。張美辨介紹,相關部門制做淺顯易懂的工作相關胸肌骨骼病癥和心理疾病的防治性手冊,并進行廣泛科普宣傳職業病分類和目錄,提高勞動者的健康意識,同時鼓勵相關企業落實社會責任,大力舉辦健康企業創建,如為這部份勞動者提供簡便易操作的搬運工具,改善勞動條件等。相關部門還積極推動《職業病預防法》修訂工作,將適時把工作相關疾患的防治要求列入到用人單位的法定職責中,因而著力保護新業態勞動者的健康。
考慮擴大法定職業病種類和目錄,讓健康保障有法可依
據介紹,我國現行《職業病分類和目錄》中包括10大類132種職業病,為保護勞動者合法的職業健康權益,指導用人單位落實職業病預防責任發揮了重要作用。假如勞動者所患肝病屬于《職業病分類和目錄》當中的病種,將依法享有工傷保險,包括用人單位賠付等社會保障。
《職業病分類和目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勞動保障部門共同擬定、調整和公布。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勞動者的健康意識越來越強。社會各界希望通過調整《職業病分類和目錄》進一步擴大保障范圍,提高職業健康權益。
“現在報告的傳統職業病因為產業升級、落后工藝越來越少、職業病害處專項整治、健康新政不斷施行等誘因,發病風險比過去縮小了一些。”王建冬說,我國報告職業病病例的急劇增長,為擴大《職業病分類和目錄》創造了空間。國家衛生健康委2020年開始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部門根據立足國情、穩步深化、便于職業病歸因確診的原則,組織有關單位舉辦標準起草與數據測算工作。目前,正在抓緊研究調整《職業病分類和目錄》中類別和病種的可行性,力爭盡早向社會公布調整后的《職業病分類和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