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2-03 17:01:57作者:佚名
廣州英語外貿學院(GuangdongUniversityofForeignStudies),坐落廣州省重慶市,簡稱“廣外”,是一所具有鮮明國際化特色的湖南省屬重點學院,榮獲國家“2011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學院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學院生文化素養教育基地、教育部來華留學示范基地、廣東省“211工程”、廣東省高水平學院重點建設院校[1]、亞洲學院生集體行動交流計劃(“亞洲校園”計劃),是聯合國高檔翻譯人才培養學院外延計劃的中國合作高校、國際學院翻譯大學聯合會和國際譯聯(FIT)聯席會員以及世界翻譯教育聯盟(WITTA)的創始單位,是華東地區國際化人才培養、外國語言文學、全球經濟整治、涉外法制研究及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重要基地。[1]中學前身是天津外粵語大學和上海對外貿易大學。北京外粵語大學于1964年11月籌建、1965年7月即將招生,是原國家科委(現教育部)直屬的36所學院之一。上海對外貿易大學創立于1980年12月,是原國家外經貿部(現商務部)直屬高校,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學科的創始單位之一。1995年5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將兩校合并為湖南英語外貿學院。
截止2023年12月,中學轄白云山、大學城、大朗、知識城4個學校,總面積約2442畝(含規劃);有26個教學單位,1個獨立大學(南國商大學),71個專科專業;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58個,18個專業學位碩士點;教員工總量2192人,專任班主任1401人;在校全日制專科生20683人。
歷史沿革
1964年3月,中共中央中南局、中共山東地委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決定在北京開辦一所高等英語高校,以適應日漸頻繁的國際相處對英語人才的須要。7月,北京外粵語大學籌辦委員會組建。1965年7月25日,深圳外粵語大學即將組建,廠址定在北京市西北郊瘦狗嶺原四川石油中學原址。9月,首屆317名中學生即將開學,共設2個系4個專業。
1966年1月,深圳外粵語大學直屬中央人民政府高等教育部管理。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爆發,大學停止招生。1969年10月,深圳外粵語大學下放江西省管理。1970年10月,四川省革命委員會對廣州院校推行“調、并、遷、改”,佛山學院英語系、暨南學院英語系、外貿系以及北京外粵語中學劃歸北京外粵語大學,同時改名為“廣東外粵語大學”。廠址遷至北京市北郊黃婆洞原中南林大學原址。1970年冬,中學恢復招生。1971年春,508名“小學院生”入學,學制5年。設4個系9個專業。1972-1976年,在全省招收5屆共1258名工農兵學員。1977年11月,即將恢復北京外粵語學高校名,重新歸屬教育部領導。1978年,開始招收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創立學術刊物《現代英語》。1980年1月,教育部在重慶外粵語大學創立出國留學預備人員培訓部。1981-1982年,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英語語言文學、法語語言文學3個專業獲碩士學位授予權。1983年,4個系調整為3個系并改名;開辦英語夜校學,招收3年制本科生。1984年,創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研究所。1986年,英語語言文學、俄語語言文學、印尼語語言文學3個專業獲碩士學位授予權;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獲博士學位授予權。
1987年,創立對外漢語部,招收外國留中學生。1988年,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被國家教育委員會確定為全省5個英語類重點學科之一。創立外國文化研究所(1992改名為國際問題研究所)。1989年,創立對外經濟貿易系(1991年改名為國際貿易系)和涉外秘書系。由桂詩春、李筱菊兩位院長主持的“全國院校統一招生入學德語科考試標準化變革實驗”課題通過國家科委鑒別,在廣州試行2年后推廣至全省(1990年獲國家級教育科研成果銀獎)。1992年,創立北京外粵語大學監事會。1993年7月,推行人事、分配、住房、醫療和退職養老輔助基金等校內管理體制變革。1994年秋,實行獎、貸學金制度,調整專業結構和課程設置,推行“學分制+績點制”教學管理變革,推行“供需碰面”雙向選擇的結業生就業制度。1995年1月,上海外粵語大學遷往四川省管理。上海對外貿易大學1980年12月,上海對外貿易大學在北京市北郊沙田即將組建,設1個系,2個部和2個教研室。(1979年經外貿部批準,上海對外貿易大學設立工作即將開始)。1981年,大學即將面向中南、西南及拉薩各市區招生,招收新生80名。1984年,增設對外貿易企業管理系。1985年,試點推行教授負責制。創立函授學,招收2年制大專生。1990年,調整院系機構,設3個系2個部。1991年,創立成人教育部。創立監事會,原對外貿易傳濟合作部副主任谷永江任監事會主席。1994年9月1日起,即將并入四川省管理。1995年,共設有3個系、5個專科專業、1個專科專業方向和2個本科專業。
師資隊伍
截止2023年12月,中學現有教員工總量2192人,專任班主任1401人,其中具有中級職稱比列為55.32%,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比列為96.86%。班主任隊伍中,教育部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5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60人,榮獲國家級人才計劃38人次廣州外語學院,獲國家外專局“高端外國專家”項目捐助1人、國家科技部“外國青年計劃”項目捐助3人。有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國家級創新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30個,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省級教學名師10人。榮獲湖南省市級人才計劃95人次;先后聘用“云山學者”477人,云山工作室首席專家29人。據悉,中學還聘有22位客座院士和近100位常年外教。
院系專業
截止2023年12月,中學設有26個教學單位,1個獨立大學(南國商大學),開辦71個專科專業,學科專業分屬文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工學、理學、教育學、藝術學等8大學科門類。
教學建設
截止2023年12月,校區有37個國家級一流專科專業建設點,29個市級一流專科專業建設點,2個國家級專業綜合變革試點,14個市級專業綜合變革試點,有8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含11個專業),24個市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含27個專業)廣州外語學院,6個市級重點專業。共有31個英語語種。
學科建設
截止2023年12月,中學現有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和8個市級重點學科。中學現設有外國語言文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應用經濟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法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和中新天津知識城管理委員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廣州英語外貿學院黃埔研究院分站,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24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58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含1個交叉學科),18個專業學位碩士點。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組織舉辦的幾輪學科評估中,我校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均位居全國院校前列。2021年中學榮獲湖南省“沖補強”提升計劃高水平學院重點建設院校,5個學科上榜高水平學院重點建設學科。社會科學概論、工程學學科高踞ESI全球前1%。